
《都市族群与族群关系》主要内容简介:2003年7月,中国获得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的举办权,经过六年的筹备,这次大会于2009年7月27日至31日在中国昆明召开。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成立于1948年8月23日。实际上,也正是在这一天,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ICAES)合并到了一起。后者(ICAES)始于1865年,是众多人类学会议的产物,1934年正式创立。到1968年,这两个组织完成了法律上的合并。
编辑推荐
《都市族群与族群关系》为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文集之一。 目录
共生互补:构建散杂居地区和谐社会的实践理念
我国中、东部地区城市少数民族特点探析
共生关系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共生互补视角下中国散杂居民族关系的特点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寄住民族、寄住城堡与寄住政策
都市伊斯兰教的现状、特点与社会功能
——以武汉市为个案
都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伊斯兰教对循化撒拉族商业活动的影响
少数民族社区与社会资本
——以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
从族际接触、多元一体到共生互补
——对湖南桑植白族“连理会”文本的人类学解读
彝族“万物相生,和谐与共”观念初探
——人类学视阈中的彝文《劝善经》社会价值分析
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中的实践
异域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信仰变迁研究
——以中南民族大学学生为例
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问题初探
城市互动中的“80后”女工
——卡铺工作史研究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的衰落与重建
——以武汉市起义门社区为例
杭州城中村社区村民城市文化适应探讨
——基于四村的调查
家政保姆群体的城市文化适应探讨
——以杭州文新社区为例
从社会正义透视农民工的身份歧视
民族社团与城市民族工作
都市回族社区清真饮食文化变迁
——以西安回坊清真餐饮业为例
试论当代中国城市民族管理体系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思考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首先,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全国98%以上的县市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成分。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既分布在民族自治地方,又分布在非民族自治地方;既分布在城市,又分布在农村。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在一定地域内是几个或者几十个民族交错居住的,如有一大半的省份其民族成分在40-50个,中等以上的城市或地区大部分也有十几个到几十个民族成分。各民族交错杂居,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格局,即使在民族自治地方,也往往形成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居住的局面。例如,在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内有十余个民族交错而居。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散杂居少数民族的人口和分布仍有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的趋势。在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成分与人口数量将日益增加,全国各地多民族共居的现象将会增加。
其次,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居住形式决定了各民族生活上的交融性。散杂居民族与其他民族交错居住,各民族间交往频繁,共同的地域使各民族之间互相了解和学习,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促进了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使各民族间共同的因素增多。同时,民族的独特性也显现出来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互融性。
ISBN | 9787513006019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 许宪隆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