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音韵学》是一本学习音韵学的入门书。作者的撰述方式与一般人不同,先从现代音并方言讲起,由此上推至中古音、上古音的语音系统。既有基本知识的介绍,也讲述了研究古音学有哪些材料可用,用什么方法研究等,使读者可以掌握汉语语音古今演变的轨迹。
编辑推荐
《汉语音韵学》是音韵学丛书之一。 目录
赵元任先生序
原序
第一章 引论
1.1 释名
1.2 古语研究与古代文化的了解
1.3 古音研究与整个的古语研究
1.4 研究古音的材料
1.5 古音分期
1.6 现代方言
1.7 本书讲述的步骤
第二章 国语音系
2.1 辅音与元音
2.2 音的分布
2.3 基本名词的解释
2.4 声母、韵母、声调
2.5 声韵调的配合
2.6 轻声
2.7 词尾“儿”对词根韵母的影响
2.8 连音变化
2.9 国音注音符号
2.1 0国语罗马字
2.1 1威妥玛式拼音
第三章 现代方音
3.1 下江官话与西南官话的特点
3.2 苏州音
3.3 广州音
3.4 客家音
3.5 福州音
3.6 厦门音
3.7 其它
第四章 早期官话
4.1 北曲与《中原音韵》
4.2 《中原音韵》的体制
4.3 声调
4.4 声母
4.5 韵母
4.6 卓从之《中州音韵》
4.7 《洪武正韵》
4.8 南曲与明清曲韵
4.9 明以后的通俗字书
4.10 《韵略汇通》与《五方元音》
4.11 明代西方传教士的罗马字拼音
第五章 《切韵》系的韵书
5.1 韵书产生的背景
……
第六章 等韵图
第七章 中古音系
第八章 中古声韵母的简化
第九章 由中古到现代
第十章 古韵分部
第十一章 上古韵母系统的拟测
第十二章 上古声母
第十三章 上古声调的问题
附录:语音略说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如果《洪武正韵》没有故意迁就旧韵书的地方,它所表现的,或者就是当时南方官话,不过平、上、去、人四声是否因声母清浊的不同而有声调的不同,就不得而知了。
§4.8南曲盛行以后,自然也就有人作曲韵,不过他们都缺乏创作力,大家都拿周德清或卓从之的书作底本,再参照《洪武正韵》来改订而已。
最初,明太祖的儿子朱权作《琼林雅韵》,成化年间陈铎作《菜斐轩词林要韵》,正德年间王文璧作《中州音韵》,分韵都如周、卓,添字增注或加反切而外,惟一的改变是取捎平声内阴与阳的划分,不过王文壁的书到万历年间经所谓携李卜氏者增校,平声又恢复阴、阳之分。总之,他们总不过是在《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之间打转。
到明末范善臻作《中州全韵》,清乾隆年间王钨作《中州音韵辑要》,平声分阴、阳之外,去声也分阴、阳;比王钨稍后,沈乘磨作《曲韵骊珠》,又把人声另立八韵,而与《洪武正韵》的系统不同;周昴作《增订中州全韵》,上声也分阴、阳,这些人才能渐渐冲出《中原》与《洪武》的范围,不过他们都是江苏南部的人,所表现的应当是明清时期的吴音。
王钨以后,分韵都比《中原》的十九类略多,然而都不出《洪武》的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周昂新立的“知如”,那是从支思之内分出“知痴池”等字,又在鱼模内分出“诸书如”等字合成的,比照上一章的苏州韵母,可知那的确是语音的实录。
ISBN | 9787101081633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作者 | 董同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