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的源流 [平装] 710507061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彝文是生活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彝族使用的民族文字。彝文具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献,在彝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彝文主要是彝族毕摩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使有,大量的彝文文献主要是宗祭文献,在宗教学、民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彝文是一种有着独特性质和特点、有独特的构造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文字体系,在文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彝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系统,文字本身所反映的古音、方音信息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彝文史生活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彝族使用的民族文字。彝文具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献,在彝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彝文主要是彝族毕摩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使用,大量的彝文文献主要是宗教文献,在宗教学、民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彝文是一种有着独特性质和特点,有独特的构造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文字体,在文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1966年出生于河北辛集,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和彝语言文字的研究。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彝族的人口分布和语言使用情况………………1 第二节彝语的方言分布…………………………………2 第三节彝文概况…………………………………………3 一、彝文的应用………………………………………4 二、彝文文献的类型…………………………………8 三、彝文的基本特点…………………………………8 第二章彝文的起源…………………………………………13 第一节关于彝文起源的传说和记载……………………13 第二节前人关于彝文起源的研究………………………17 一、彝文产生于唐代说………………………………17 二、彝文创始于唐代而集大成于明代说……………18 三、彝文产生于汉代说………………………………20 四、彝文产生于夏代以前说…………………………22 五、彝文产生于古羌时代说…………………………24 六、彝文与仰韶文化刻划符号一脉相承说…………25 七、龙山丁公陶文为古彝文说………………………27 第三节彝文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1 一、彝族的历史来源…………………………………31 二、彝文产生的社会背景……………………………55 第四节彝文形成的时间和地域…………………………60 一、彝文形成的时间…………………………………60 二、彝文形成的地域…………………………………67 三、彝文的创造者……………………………………71 第五节彝文的渊源………………………………………72 一、“树枝文字”说…………………………………72 二、与半坡和中水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的关系………73 三、与古蜀文字的关系………………………………75 第三章共同彝文……………………………………………80 第一节共同彝文和方言彝文……………………………80 一、术语界说…………………………………………80 二、区分共同彝文和方言彝文的意义………………81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84 四、比较所用的文字资料来源………………………88 第二节共同彝字例释……………………………………90 第三节共同彝文的构字方法……………………………258 一、象形………………………………………………259 二、示义………………………………………………261 三、假借………………………………………………265 四、转注………………………………………………267 五、借字………………………………………………268 第四节共同彝文的类型…………………………………271 一、文字的分类………………………………………271 二、彝文发生学来源的讨论…………………………274 三、共同彝文的类型…………………………………276 第四章彝文的流变——彝文方言区差异的形成…………278 第一节彝文方言区差异的表现…………………………279 一、共同彝字在方言中的异写………………………279 二、共同彝字在方言中的异用………………………280 三、转注分化字的不同………………………………281 四、新造方言字的不同………………………………287 五、文字发展方向和文字类型的不同………………29l 第二节彝文方言区差异的结果…………………………295 一、各方言用字习惯的不同…………………………296 二、方言彝文系统的形成……………………………305 第三节彝文形成方言区差异的原因……………………323 一、共同彝文随着民族的迁徙而分化………………323 二、方言彝文随着彝语方言的形成而形成…………324 三、缺乏规范是彝文异体众多、随便通假的原因…324 四、用途的限制也是彝文形成地区差异的重要 原因………………………………………………325 第五章彝文方言区差异与战国汉字文字异形之比较……327 第一节战国时期汉语文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327 一、言语异声…………………………………………327 二、文字异形………………………………………… 三、秦始皇的“书同文”…………………………… 四、秦始皇“书同文”取得成功的原因……………336 第二节彝文方言区差异与战国汉字文字异形之比较…338 一、社会背景的不同…………………………………338 二、语言背景的不同…………………………………339 三、文字异形表现的不同……………………………340 四、文字异形性质的不同……………………………341 第三节彝语能否书同文…………………………………342 一、文字的超时空性…………………………………343 二、表意文字的超语言性……………………………347 三、彝语能否书同文…………………………………349 四、几种“规范彝文”评介…………………………352 五、彝文规范的前景…………………………………357 结语………………………………………………………………361 主要参考文献……………………………………………………363 后记………………………………………………………………373
ISBN7105070617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孔祥卿
尺寸32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