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经济应用文写作教程》内容简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人际交往频繁的时代。尽管电脑已日渐普及,人们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但写作这种高级思维活动,仍需要人去构思、草拟、撰写、修改、完成,即便如行政公文这种格式化的文体,也还是需要人们先确定主题、组织材料,再谋篇布局,最后方可成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越是进步、发展,写作这种古老而又常新的人际交流手段就越发显得必要而且重要。
编辑推荐
《现代经济应用文写作教程》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概论
第一章 应用文及经济应用文概说
第一节 应用文及经济应用文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应用文的种类与作用
第二章 应用文的写作要素
第一节 意在笔先——应用文写作的主题
第二节 言之有物——应用文的材料
第三节 意脉贯通——应用文的结构
第四节 晓畅简洁——应用文的语言
政务类
第三章 行政公文
第一节 行政公文简述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及撰写规范
第三节 常用行政公文的写作
第四章 申论
第一节 申论简述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诸环节及应试方法
申论考试实例剖析
[附]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
事务类
第五章 日常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简报
第五节 求职信
第六节 演讲稿
第七节 述职报告
经济类
第六章 经济事务文书
第一节 合同
第二节 市场调查报告与市场预测报告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第五节 招标书、投标书
第六节 经济新闻
第七节 商业广告
第八节 商函
诉讼类
第七章 经济诉讼文书
第一节 经济纠纷起诉状
第二节 经济纠纷答辩状
第三节 经济纠纷上诉状
第四节 经济纠纷申诉状
学术类
第八章 毕业论文
第一节 毕业论文的性质和文体特点
第二节 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
第三节 毕业论文的修改
礼仪类
第九章 礼仪文书
第一节 信函类礼仪文书
第二节 致辞类文书
附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2.多角度原则。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给定材料,列出2~5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拟稿。多角度的原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就是说,只要紧扣给定材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能使你发挥得更好,就写哪个角度。
3.筛选性原则。给定材料中很可能包含许多干扰信息、多余信息,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言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容易跑题。
(二)阅读材料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主要有辨识阅读、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创意阅读。
1.辨识阅读是通过对材料中的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的辨别理解,形成独立的认识。
2.理解阅读是通过对材料的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的深层认识,以及它具有的感情色彩的理解,来认识材料的意义和基本观点。
3.评价阅读是在更深入地比较、分析、鉴别、判断、推理、联想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认识材料的本质意义。它要借助考生具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材料进行真与假、主与次、现象与本质的鉴别判断,从而形成对材料的全面的、综合的、完整的认识。
4.创意阅读是经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和联想,引发应试者对材料的总体看法,构思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创意阅读的结果实质上就是确定和创造新的信息,即形成主要观点和对策思路的内容,也就是阅读最终所要得到的主要观点。
从阅读材料的角度来讲,申论考试就是一种给材料作文,而所有的给材料作文都必须从给定的材料出发,把握议论对象、议论范围和议论重点,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通读全文,抓住关键。首先要通读全文,形成总体印象,初步掌握材料的基本内容,结合考试要求抓取材料的意义,思考这些材料的主题。既要注意材料的重点文句,又要利用给定的材料激发联想,不断补充相关材料。这就要求做到:其一,理解词语含义及感情色彩,理解句子结构及其变化,理解文章的中心和要点;其二,在阅读时,一定要区别不同的文种。有的文章可以抓住重点句子,将其连贯起来,构成原文的缩影,从而理解全文的组织结构和思想意义。
2.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文意是文章的灵魂。从表现对象来看,它分为公益意、私人意和模糊意;从表现手法来看,它分为字面意和隐含意;从表现范围来看,可以分为总体意和局部意。字面意是指文章所涉及的人事理。隐含意是指这些人事理的关系和蕴藏在人物和事件中的作者的态度。总体意是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和认识。局部意是指作者在表达主要思想过程中不经意暴露的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文意。阅读材料时必须区别清楚不同的文意,必须透过字面去理解材料中蕴涵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以免答题时犯就事论事的错误。
3.借助联想,抓针对性。要使议论不离题、偏题,审读材料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深刻,这就要借助联想,把握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从而明确文意的针对性。而一篇文章的议论总是有感而发的,而这感想又要针对实际,不能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所以,立意的针对性十分重要。
三、概括要点
申论考试的第二个环节是概括要点,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ISBN | 9787509511466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 张军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