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运用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研究中團企业诚信问题,对企业诚信的内涵、特点、内容、价值以及产生机理和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的现状、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危害等方面对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内、外部构成因素。从企业诚信制度环境建设、企业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几个力面对企业诚信体系具体建设路径进行了设计与安排。最后,以柏乡粮库为例,对全书进行了深化和总结。
编辑推荐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诚信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几千年来,诚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许多名人名言、名典中无不涉及。《广雅,释诂》中有言:“信,诚也”,即是说信就是诚,诚就是信。儒家鼻祖孔子多次讲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信者,行之基也”……说它现实,是因为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国人正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我们再谈诚信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交易占据支配地位,信用问题成为决定社会经济活动能否顺畅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离不开把诚信原则有效地贯彻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形成与成熟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目录
第一章 企业诚信体系概述
一、企业诚信的内涵/001
(一)诚信与信用/001
(二)诚信思想的中西方比较/008
(三)企业诚信的概念/022
(四)企业诚信体系的概念/028
(五)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029
二、企业诚信的特点/032
(一)企业诚信具有双重性/032
(二)企业诚信的属性/033
三、企业诚信的内容/034
(一)行为主体诚信/034
(二)经营活动诚信/036
四、企业诚信的价值/037
(一)企业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037
(二)企业诚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038
(三)企业诚信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040
(四)企业诚信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042
第二章 企业诚信的产生机理与行为表现
一、企业诚信产生的机理/044
(一)诚信的来源/044
(二)企业诚信的产生机理/047
二、企业信用行为的表现/052
(一)外部信用行为/053
(二)内部信用行为/054
(三)社会信用行为/054
第三章 我国企业诚信问题现状分析
一、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取得的成绩/056
(一)企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诚信建设不断加强/057
(二)企业信用管理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制度逐步规范
/058
(三)企业诚信建设外部环境明显改善/058
(四)企业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不
断提高/059
(五)企业重视管理创新,诚信建设水平全面提升/060
(六)开拓企业诚信建设新领域,将信用转化为生产力/060
二、我国企业诚信建设面临的问题/061
(一)商品诚信缺失/061
(二)商业诚信缺失/065
(三)金融诚信缺失/067
(四)营销诚信缺失/069
(五)社会诚信缺失/071
第四章 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一、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072
(一)内部原因/072
(二)外部原因/076
二、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084
(一)企业诚信缺失对我国市场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084
(二)企业诚信缺失会增加交易费用/086
(三)企业诚信缺失阻碍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088
(四)企业诚信缺失加剧了企业的融资困难/090
第五章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构成因素
一、内部构成因素/091
(一)企业产权制度/091
(二)企业诚信文化/094
(三)企业信用管理部门/097
二、外部构成因素/099
(一)企业征信系统/099
(二)企业信用评级/102
(三)法律制度约束/116
(四)政府监管/123
(五)信用中介机构/124
第六章 企业诚信制度环境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126
(一)产权制度的含义/127
(二)产权制度和信用制度的关系/127
(三)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27
(四)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128
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129
(一)信用的信息化与信用信息披露/129
(二)我国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现状/130
(三)完善我国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133
三、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135
(一)企业失信原因分析/136
(二)失信惩戒机制原理/138
(三)失信惩戒机制的特征/140
(四)我国企业失信惩戒制度构建/141
(五)企业失信的法律责任/145
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政策环境/148
(一)转换职能,发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48
(二)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52
(三)加强民间机构的培育,发挥其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55
(四)中国企业诚信政策环境现状/156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传统诚信观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固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的建立所导致的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要改变整个道德生活的外部条件,使得传统诚信观的现代转换成为必然。随着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换,社会生活也就由“身份社会”发展到“契约社会”,传统的德性诚信也必须转向契约诚信,过去由主观自律和道德教育支撑的诚信也就必然过渡到由法律法规、信用管理等一系列客观制度保障的诚信体系。
《现代汉语词典》对“诚信”的解释是“诚信——诚实,守信用:生意人应当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有两个含义:一是诚实,要求人与人交往的时候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实事求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二是讲信用,遵守诺言。它的例句也是从这一角度来运用诚信的,并将之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游戏规则。美国学者迈克尔·贝勒斯认为,诚信“一般被定义为‘忠于事实’或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遵守公平交易的合理商业标准’。也就是说,现代诚信既是道德规范,又是行为准则;既涉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道德诚信问题,又涉及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是对行为主体品质的基本要求:为人处世要真诚、实在,不说假话、空话、大话,说话算数,时自己、他人以及家庭、企业和社会担负应当承担的各项责任,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秀品质等。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为人处世要遵行的基本原则,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尤为重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企业诚信建设成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ISBN | 9787513608251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 孟华兴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