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经济学(第3版)》与已有的教科书相比,在内容上吸收了经济学过去十多年里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等,在叙述上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最大限度地把基本原理应用于对制度政策的分析,具有知识性、启迪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微观经济学(第3版)》在西方得到许多大学经济系和相关系科的推崇。
编辑推荐
《微观经济学(第3版)》是经济科学译丛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平狄克 (Robert.S.Pindyck) (美国)鲁宾费尔德 (Daniel.L.Rubinfeld) 译者:张军 等 目录
第1篇
导论:市场和价格
第1章 绪论
1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及其局限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3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3.1 公司决策:福特公司推出“金牛”车型
3.2 公共政策的制定:汽车排放标准
4什么是市场
4.1 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
4.2 市场价格
4.3 市场的大小
5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市场机制
2供给和需求的变动
3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4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4.1 需求
4.2 供给
第2篇
5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6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竞争性市场
第3章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偏好
1.1 一些基本的假定
1.2 差异曲线
1.3 序数排列和基数排列
1.4 边际替代率
1.5 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
2预算约束
2.1 预算线
2.2 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3消费者选择
3.1 一个拐角解
4显示性偏好
5效用的概念
5.1 效用和满足
5.2 边际效用
第4章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1个别需求
1.1 价格变化
1.2 需求曲线
1.3 收入变化
1.4 恩格尔曲线
1.5 替代品和互补品
2收入和替代效应
2.1 替代效应
2.2 收入效应
2.3 一个特例:吉芬商品
3市场需求
3.1 从个别需求到市场需求
3.2 需求的点弹性和弧弹性
4消费者剩余
5连带外部效应
5.1 攀比效应
5.2 虚荣效应
6需求的经验估计
6.1 确定需求的面谈和实验的方法
6.2 估计需求的统计方法
6.3 需求关系的形式
第4章附录需求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
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最优
边际替代率
一个例子
收入的边际效用
消费理论的对偶性
收入和替代效应
第5章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1风险描述
1.1 概率
1.2 期望值
1.3 方差
1.4 决策
2风险的偏好
2.1 不同的风险偏好
3降低风险
3.1 多样化
3.2 保险
3.3 信息的价值
4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4.1 资产
4.2 资产的回报
4.3 风险与回报之间的权衡
4.4 投资者的选择问题
第6章生产
1生产的技术
2等产量线
2.1 短期与长期
3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3.1 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3.2 报酬递减规律
3.3 劳动生产率
4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4.1 报酬递减
4.2 投入品间的替代
4.3 生产函数——两种特例
5规模报酬
……
第3篇 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
第4篇 信息、市场失灵以及政府的作用
例子目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例16.2 】汽车进口配额的效应
政府可以用配额和关税阻碍进口,刺激国内生产。但是这些手段会限制或改变消费者的选择,从而产生大量的产出无效率。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对进口日本汽车实行的配额。
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汽车工业面临日益激烈的世界竞争。例如,在1965年,进口只占了国内销售的6.1 %。然而,到1980年,这一比重提高到了28.8 %,而该年汽车产业投资得到的是-9.3 %的负利润率。汽车产业面临的部分困难就是日本汽车较高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汽车产业说服政府在1981年与日本谈判一项自愿出口限制(VER)协定。自愿出口限制将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限制在每年168万辆,而在1980年日本的出口为250万辆。有人提出,配额会给美国汽车制造商以时间来改进他们的机器,调整他们的工会协定,从而在世界市场上更有效地竞争。
这些配额会如何影响世界市场呢?它们是有助于还是有害于美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对日本和美国的汽车产业,以及劳动市场、物资市场和其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投入品市场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证据显示配额对产业重组并没有多大帮助,美国制造商在7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把生产调整到小型省油的汽车方面了。(例如,实际投资支出从1975-1976年到1979-1980年增加了88%。)配额一开始迫使日本人出售的汽车减少,但是日本车的价格在1981-1982年几乎每辆提高了1000美元,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使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而较高的日本价格导致对美国汽车需求的增加,这使美国汽车产业能够提高价格、工资和利润。增加的利润大约在9亿美元~14亿美元之间,大大低于日本得到的收入。最后,美国消费者由于该政策而受损,因为美国的汽车价格大约每辆比没有出口限制时高350美元~美元。
配额一开始使美国汽车工人获益。没有配额,国内销售在80年代初大约会低500000辆,转化为工作岗位大约是26000个。但是较高的价格使消费者付出的代价大于43亿美元,这意味着每一个保住的工作花费了大约160000美元(43亿美元/26000)。因此,自愿出口限制是增加国内就业的极其低效率的方法。
近年来,自愿配额计划对汽车进口没有什么影响。例如,在1991年,尽管自愿配额是230万辆轿车,日本向美国只出口了180万辆。到1992年3月,日本自愿选择把限额降低到165万辆,而到1992年4月,该计划取消了。然而,尽管进口的汽车减少了,但日本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从1981年的20.5 %提高到了1991年的30.3 %。对这一异常趋势的解释很简单:过去10年里在美国工厂生产的日本汽车大量增加。这一趋势很难说会被轻易克服。1992年要求日本汽车生产商使用的零部件有70%是美国生产的,但这一要求看来不会显著生效。
ISBN | 9787300023533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平狄克(Robert.S.Pindyck)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