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国企革命:维亚格走向国际康采恩 [平装] 978750801951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国企革命:维亚格走向国际康采恩》是一部德国工业史。维亚格,德意志联合工业企业股份公司,是德国国有企业的象征,是德国工业实力雄厚的堡垒。但战后它却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革新或成就。企业停滞不前,成了只有投入没有利润的填不满的窟窿。1986年和1988年,维亚格实行股份化,摆脱了国家的束缚,迅速走向国际化,成为国企革命的成功典例。
编辑推荐
《国企革命:维亚格走向国际康采恩》是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曼弗雷德·波尔 译者:冯文光 等 编者:成思危 曼弗雷德·波尔,出生于1944年,德国著名企业历史学家。1972年他领导德意志银行的历史研究所研究历史、日尔曼语言和国民经济。1981年,他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根据他的建议,1976年成立了“企业史协会”,1990年成立了“欧洲银行史联合会”。1997年成立了“欧洲商业史协会”。
目录
一、帝国及其对工业的投资 一个康采恩的形成 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维亚格的成立 康采恩 德意志股份公司 康采恩思想 筹资 康采恩的一体化 重点的形成 二、经济危机的挑战 合理化和康采恩的扩建 筹资危机尖锐化 三、纳粹统治下的维亚格 国家和企业的革新 电力工业的一体化 维亚格和“四年计划” 政党对维亚格的干涉 “吞并”奥地利 “四年计划” 战时经济中的维亚格 被迫一体化的电力工业 帝国高压线网 帝国境外的电力 新的结构 南方“富裕了” 铝——军备产品生产的心脏 “股票肮脏交易”的盛行 维亚格和IG染料工业股份公司 信用机构的出售 维亚格康采恩及它的工人和职员 康采恩企业内部结构 义务服务者、被强制劳动的人、战俘 纳粹统治时期的资产状况 …… 四、分割与重建 五、处于危机中的维来格 六、股份化 七、企业经营新战略 八、维亚格和巴伐利亚厂 九、未来前景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根据联邦财政部长格哈德·施托尔腾贝格的申请,联邦内阁于1987年11月4日决定1988年使维亚格全盘股份化,这一决定令公众哗然。联邦在维亚格的47.44%的股份,也即5.8亿股金总额中的2.75亿马克应按资本市场要求出售。“希望在适当的时候”持有7300万马克资金(股金总额的12.56%)的重建家园银行也有相应的动作。1987年夏联邦政府和重建家园银行没有参与发行总额为1.45亿马克的利率6%的期权债券。否则在所有期权得到实现的情况下国家所持有的维亚格股份会降至55.2%。而这时并不知道通过维亚格的股份化联邦政府有多少收益。联邦财政部只报告说,在1988年的财政预算中注明了股份转让一事。在政府提交给议会的财政法案中估计通过股份转让将获得18亿马克的收益。在法案中也计划对德国住房建设银行和州抵押银行及德国抵押银行选择重点实行股份化。此外还打算转让所持大众汽车公司的16%的股份。 公布了将维亚格剩余的部分实行股份化,这在巴伐利亚股份公司内部引发了一场有关谁将购买联邦在维亚格的47.44%的剩余股份的大讨论。也许巴伐利亚厂的竞争对手,尤其是莱茵一威斯特伐利亚电力公司和普鲁士电气公司还有其总公司费巴会通过大量购买维亚格的股份而对巴伐利亚厂施加影响。巴伐利亚厂董事会主席汉斯·哈茨尔,副主席约亨·霍尔茨及他手下的财政部部长乔治·奥伯玛雅对此认真地进行了商讨。讨论后,约亨·霍尔茨和维尔纳·拉姆比约见了联邦财政部国务秘书汉斯·提特玛雅,向他汇报了有关问题。
ISBN9787508019512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曼弗雷德·波尔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