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经济学 [平装] 9787540451684,75404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草民经济学》内容简介:全书共分十章,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经济学手边书。本书以GDP、通胀、税收、外汇储备、个人投资、楼市、股市、人民币汇率、绿色低碳、工资涨幅、高铁建设等与广大P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热门话题为参考对象,通过活泼奔放、不拘一格的语言,风趣幽默、犀利调侃的风格,一针见血、专业深入的分析,为大家开启一扇个人理财、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的窗口,帮助那些也许对经济学知识不那么了解的P民“活明白”,将命运结结实实地握在自己手里!
编辑推荐
《草民经济学》编辑推荐:以讲事实、过日子的方式说事儿,在嬉笑怒骂中让艰涩难懂的经济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
南勇,早年留学日本,获得东京早稻田大学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润滑油、汽车销售等行业从事管理工作。著有《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系列畅销图书。
目录
第一章 给我一点儿耐心,给您一点儿基础 第一节 亮相 ——名词解释 / 002 ◎两面三刀——GDP ◎架为你掐——要命的“汇率” ◎老实人的笨方法——储蓄 ◎天生是对头的孪生兄弟——通胀与通缩 ◎“大管家”手里的家伙什儿——金融工具与财政工具 ◎会挣不如会花——赤字与黑字 ◎国家的钱罐子——外汇储备 ◎钱多也头疼——多得“花不清”的外储 ◎三足难鼎立——宏观经济的“三元悖论”理论 第二节 故事的起源——一切源于一个“公式” / 036 >>>第二章跨过“调结构” 这道坎儿 第一节 归去来兮话“消费” / 044 ◎瘸了腿儿的“马车”——“消费”缺失的苦恼 ◎中看不中用的“消费券” 第二节 千秋万代靠“三农” / 052 ◎绕不过去的“三农问题” 第三节 打不起趔趄的华丽转身 —— “十二五” / 065 ◎ 老百姓的“生机”——“十二五”! >>>第三章 到底谁疯了?—— 要命的“房市”和“股市” 第一节 房价!房价! / 074 ◎疯了,楼市!——绑架了中国人民,也势必会绑架世界人民的“高房价” ◎鳄鱼们的盛宴——“高房价”的本质 ◎比孙子还孙子的孙子——气死人不偿命的“刚性需求”说 ◎天下没有做不醒的梦——“房价”的未来 ◎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府的“组合拳” ◎风雨过后是彩虹——“楼市回归”路线图 ◎“恶魔”、“天使”大PK——钱往何处去? ◎别把“海啸”当“风景”——经济的世界没有“诺亚方舟” ◎要鸡还是要蛋?——写给地产商 第二节 我要“投资”! / 115 ◎投资,依然是一弯“天边的月亮” ◎令人心碎的照片 ◎让投资原形毕露 ◎巴菲特的“秘诀”——永恒的“投资宝典” ◎绞肉机?摇钱树?——如何面对“危机” ◎让“高风险高回报”神马的见鬼去吧!——“保值”的王道 ◎老子天下第一——“信自己”的重要性 ◎如何寻找“软柿子”——“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窥一斑而能知全豹吗?——“宏观经济学”与投资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第四章 “金融”猛如虎! 第一节 都是“次贷”惹的祸 / 146 ◎玩转“数字魔法”的巅峰之作——金融衍生品 ◎登峰造极的“美国梦”——格林斯潘的“重大贡献” ◎引爆“次贷原子弹” ◎上帝的“大礼包”——“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的意义 第二节 问世间“信”为何物?直教人鬼迷心窍! / 161 ◎“信”的魔力——令人敬畏的“金融” ◎史上最大“冤案”——庞氏骗局 ◎“黑哨”凶猛!——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问题 ◎哥要的不是安全,哥玩儿的是刺激——对冲基金都“冲”掉了点儿啥? ◎“想鬼鬼就来”——“信心”与“黄金”哪个更贵? >>>第五章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价值链”的故事 第一节 价值的阶梯—— 四次产业分类法 / 178 第二节 从“断奶”到“成人” —— “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 / 181 第三节 接力赛——“雁行发展模式” / 184 第四节 比蒙娜丽莎更牛叉的笑容——“微笑曲线” / 186 >>>第六章 看谁狠!——“贸易”与“汇率”背后的事儿 第一节 把货扔进太平洋 / 192 第二节 “人民币升值”狂骚曲 —— 吃饱了就骂厨子 / 195 >>>第七章 “工资”大于天 第一节 解决汇率争端的捷径——涨工资 / 200 第二节 “工资”之殇 / 203 第三节 条条大路通“政府”——调整工资的手段 / 209 >>>第八章 向左看,向右看 ——那些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儿 第一节 “能源问题”的是与非 / 214 ◎“节能减排”悲喜剧 ◎你“低碳”了吗? 第二节 “时事儿”与“实事儿” / 218 ◎“加息风云” ◎你“被拆迁”了吗?——被“拆迁”拆成了和拆毁了的那些事儿 ◎玩儿的就是心跳——“地方负债”问题 ◎头疼医屁股——“限牌儿”到底“限”住了什么? ◎成也“盗版”,败也“盗版”——做空知识产权的“功”与“罪” ◎抵制×货!——爱国?害国? ◎关于高铁的“羡慕、嫉妒、恨” >>>第九章 “经济”的近亲是“政治” 第一节 谁是“大忽悠”?——“民主”焦虑症 / 248 第二节 站着说话不腰疼 —— 习惯性骂街 / 255 >>>第十章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第一节 外面也有大忽悠 / 260 ◎咸吃萝卜淡操心 —— “人口红利”聒噪症 ◎没有“金砖四国” 第二节 “美元”为啥这么牛?——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 / 269 ◎新旧大佬斗心眼儿——“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小镇风云——“老大之争”尘埃落定 ◎“左手打右手”引发的“杯具” ——“特里芬两难”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神秘的“纸黄金”——特别提款权到底有多“特别”? ◎见证奇迹的“魔术棒”——美元的足迹 ◎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是下一个“老大”? 第三节 从“入关”到“入世” / 289 ◎一场开了半个世纪的会——从“关贸总协定”到“WTO” ◎WTO,是FTA下的蛋 后 记 / 297 跋 / 300
序言
“经济”是个什么东西? “经济”这个词,每个人都听过,每个人都多少有点概念。 可一旦往深里说,绝大多数人又难免会产生一种一知半解、似是而非之感。 但甭管怎么说,“经济”这玩意儿对我们很重要,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不会有什么争议。 既然我们承认它“重要”,就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这种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状态,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关于它的故事。 那么,经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经济这个词,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经世济民”。 经世,顾名思义,就是经营一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意思。 济民,意思更简单,说白了就是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所以,“经济”这个词的含义,说得通俗点就是:通过经营好我们的社会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这是一个多纯粹的词啊!简直让人不肃然起敬都难!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经济”二字为基础的。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物质基础”,说的就是“经济”方面的事。 有个词叫“政治经济学”。这里的“政治”,是典型的“上层建筑”,所以,按照唯物主义的说法,“政治”也要以“经济”为基础,是为“经济”服务的工具。 所以,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百姓而言,“经济”都无比重要。 对国家,几乎所有政府要做的事,都是围绕着“经济”二字进行的,甚至包括派兵打仗,都是为了捍卫或巩固经济成果。 对个人,“经济”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几乎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是每个人一生的方方面面。 首先,对人生来说,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业选择和就业方向。比如说,你考大学,除了你个人的兴趣、爱好之外,你是否知道哪个专业更有前途? 再比如说,找工作时,你是否知道哪个行业更有发展,哪个行业则行将被淘汰;哪个行业收入很难再增长,哪个行业的收入则增长潜力相当可观呢? 这些都是事关你人生的大事,但你确信都能很好地把握吗?所以说,如果你不懂经济,你就把握不好人生的方向盘。 对生活,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如果你想玩玩股票,搞点小投资什么的,办这些事不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无异于瞎子摸象,等于是白糟蹋钱。 即便是那些令你更为牵肠挂肚的事,比如说会直接影响你们家“菜篮子”的通胀、通缩这哥俩儿有什么新动静;工资能不能涨,所得税会不会降;房价到底是怎么回事,医疗改革走向如何,教育体制如何变化,养老的事会是个什么结果……,所有这些事,都和“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这都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如果这些事不清楚,你就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举个也许会令你觉得更夸张的例子。 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指标,和你的生活有关系吗? 你也许会说,那些都是国家的事,“上边儿”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错了,这事和你有关系,也许还有相- 当- 密切的关系。 国家制定这个政策,意味着有些低效工厂可能会倒闭,而你也许就在这些厂子里上班,所以你得小心点自己的饭碗了;或者你并没有在这些将要关闭的工厂上班,但是你也许会发现你们小区最近总停电,工厂老放假,让你信儿郁闷。可能有关部门的人也会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你,但我告诉你,这很有可能是某些部门为了“突击”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人为地“拉闸限电”,从而让你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一团糟。 听了这些话,你还能说这些事和你八竿子打不着吗? 因此,“经济”二字与你的关系,绝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属于“国家”的事,“上边儿”的事,所以和你无关,真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说句不礼貌的话,你即便不知道你对象的事,也一定得知道“经济”是怎么回事。 只要你有“生活”。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就是“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今天过的日子,明天将要过的日子;它是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因此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所以,你的“人生”对你有多重要,“经济”对你来说就有多重要。
后记
后 记:不管“树木”,只看“森林”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此书的一个小秘密:数据少。这对于一本以“经济”为题的书来说,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记得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的话:“经济学”学到深处,其实就是“数学”。 说白了,就是“经济”是一门和数字死磕的科学。没有“数据”就不成“经济”,“数据”是“经济”的命根子。 既然这样,为何打着“经济”旗号的本书,对于数据却如此讳莫如深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就是此书的作者“不擅数学”。不是我喜欢玩幽默,这确实是一句老实话。 从小就偏好文科,对理科,尤其是数学完全不感冒,没灵感的我,居然能跑到国外读了一个“经济类”的文凭,而且还是“真家伙”,不是个“假文凭”,这一点连我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对自己佩服得不行。 不过必须老实承认,在大学修学分时,那些和数学有关的学分,确实都是“涉险过关”,勉强修来的。 所以,缺乏数学细胞的我,可能这辈子也不会成为什么专家,撑死只能当个“发烧友”什么的了。 但是,这一点并不是此书中如此缺乏数据的唯一理由。 坦率地说,即便对数字不“感冒”、不擅长,如今这年头,拼凑个把数据也绝非什么难事。就算找不到什么“权威”资料,成天到网上溜达溜达,也能轻轻松松敛来一大堆数据。 就是说,此书中之所以缺乏数据,不是因为数据难寻,而是因为刻意回避了它们。 尽管从理性上来讲,我也承认“经济”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必然离不开数据。所以说,数据对“经济”而言确实很重要,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另一方面,我又确实难以压抑对于“数据”的反感,尤其是对“唯数据论”“唯数据是爷”这种说法的反感。 记得还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因为数度“拜鬼”,强行参拜靖国神社而遭到亚洲各国强烈谴责,引发一波又一波外交危机的日本首相小泉,曾经在一次国会发言中说了一句颇为“经典”的名言,大意是说日本其实根本不用顾及亚洲各国的感受,只要和美国捆绑死,搞好关系就成。和美国人搞好了关系,就“必然”能和亚洲各国搞好关系。 这一典型的浑蛋逻辑,后来居然成了小泉的一个政治标签,支撑了小泉的外交政策达数年之久,虽说让美国老大巨爽无比,但却令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其实,这种浑蛋逻辑不只存在于政治领域,也同时存在于经济领域。 “唯数据是爷”理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比如说,最近火遍网络的那个“城乡居民收入连续数年大幅上涨”的笑话,就是一个经典到没法儿再经典的绝妙例子。 明摆着基层劳工、普通居民的收入连续数年不涨,或涨幅微乎其微,身边儿的物价却以“深圳速度”噌噌往上蹿,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处于“明显持平”或“明显下降”的状态,这“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连续数年明显上升”的亮眼成绩单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人家把一小部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变化情况也放在了数据里。 这就难怪了。由于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资源分配不均,所以,对最后的平均数 的影响可谓巨大无比,人家动一下小指头,平均数就得来个过山车效应。 所以,只要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上去了,“广大居民”自然就会在数据上“沾光”,而且想不沾这光都不成。 套用一句现在巨流行的潮词,这就叫“被沾光”。 对于这种先富起来的人群积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美好现象,有好事者赋诗以颂之。 诗曰: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 这里就有一个大问题。 虽说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被沾光”“被增长”了,但这数据本身毕竟还是真实的。这就会带来一连串儿的连锁反应。 首先,政府可能会惦记着再加点儿税,或觉得有点儿通胀什么的也无所谓,不值得大惊小怪——居民收入“增加”了嘛!正常! 这就会像大夫开错了药,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可不是闹着玩的。 房地产商也会认为房价再涨点儿也没关系——居民收入“增加”了嘛!正常! 这就会给地产市场带来一个硕大无朋的气泡,他日崩裂之时定会让这些地产商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 当然,最倒霉的还得算是“广大居民”,明明收入没怎么涨,或者干脆镚子儿没涨,可由于大家对自己“收入上涨”这事儿发生了极大的“误会”,从而导致物价、房价天天见涨,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根本就没地儿说理去,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所以,我们说数据这玩意儿确实重要,因为上自政府,下至商人与普通百姓,都得随它起舞,根据它来安排自己的事。 正因为这样,我们也不得不说数据有时就是一祸害,如果它出了问题,那就等于从根儿上乱了套。 所以,有时候跟数据相比,其实人们的“感觉”更重要,更真实。 对于“广大居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感觉”,而不是什么狗屁数据。 如果把数据比作“树木”,那“感觉”就是“森林”。 有时候,许多专家学者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且,我们这个世界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树木”太多,而“森林”却太少。 既然如此,我就干脆来他个“反其道而行之”,在书里颠覆一回,彻底玩一把“不管树木,只看森林”的活儿。 反正是个异端,属于个别现象,世界上多了这样一本儿书谅也无妨。
文摘
◎架为你掐——要命的“汇率” 汇率这玩意儿,本来在“经济学家族”中只能算一个小老弟,地位一般般,老是处于一种不咸不淡的状态。 但这两年,由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扩张,尤其是逮着了“人民币”这样一个世纪性劲爆话题,一夜间变得风光无比,尽人皆知。 其实汇率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当然参照物是别的国家的货币。 我们知道,决定价格的因素是“供需关系”,汇率也不例外。 哪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经济实力强一些,国际上的影响大一些,哪个国家的货币需求量就会比较大,价格就会比较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升值”或“坚挺”;反之,货币的需求量小,就会带来价格的下滑,是为“贬值”或“疲软”。 虽然影响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一般来说,“贸易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为货币之所以要定价,完全是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买卖关系的需要,如果只是在国内使,货币的“价格”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个别国家,如美国,基本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疲软点儿,就是说,都盼着自己的货币能尽量“不值钱”或“少值钱”,很少有哪个国家会哭着、喊着、盼着自己的货币能尽可能地“坚挺”、“值钱”。 不仅如此,为了让自己的货币尽可能多地“疲软”、“不值钱”,世界各国甚至不惜撕破脸,时不时地掐架,而且还掐起来没完。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自己的货币坚挺点,更值钱点,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那不就可以狂敛别人的东西了吗? 道理虽说没错,但是把事一放到“汇率”上,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因为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来说,出口贸易的贡献绝对不可小觑。 尤其对于那些经济规模较小,或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国家来说,“出口”简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尽量多出口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 说得通俗点儿,你生产的东西自己人买不动了的时候,“卖给别人”就是唯一的出路。而你的货币越便宜、越疲软,就意味着你的东西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越低,竞争力就越强。 同时,也是因为你的货币便宜,别人的东西对你来说就会变得更贵,这就意味着别人的东西在你这儿就会不太好卖,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这一来一去,你就会在贸易方面占大便宜:别人很难挣你的钱,净剩下你扎人家的钱了。 所以,当大家伙儿都想自个儿尽量多捞点儿的时候,“汇率”就会成为一个导火索,掐架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说实在的,真正公平的做法,是你在赚别人钱的同时,也能让人家挣到你的钱,来而不往非礼也嘛!为了彼此利益,使相互的交往能够更为长久,人不能太自私。 经济学当中把单方面压低本国汇率的做法称为“让邻居变穷”的政策,说白了就是“损人利己”、“以邻为壑”,这确实不太厚道。 当大家都想着损人利己的时候,就会争先恐后地贬值自己的货币,从而导致货币战争的爆发,而货币战争的结局,其实就是每个人都“损人不利己”,最后一起玩完,对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货币战争”带来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或者干脆就是俩儿字——战争。 人类历史上几次教训惨痛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基本上都是这一出。 俗话说:“把别人当傻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傻。”既然谁都不傻,就别老惦记着抖那点儿小机灵。 否则就等于挑事,上赶着找人掐架,最后挨了揍也只能怨自己不长眼。 说到底,还是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正经。 所以,既然“汇率”这事是一件大家都巨敏感的事儿,还是把“互利”、“双赢” 这些词放在心里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都是出来混的,彼此给条生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叫够哥们儿。 ◎老实人的笨方法——储蓄 “储蓄”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相信这恐怕是离咱老百姓生活最近的一个经济学概念了。 曾几何时,对中国人而言,钱这玩意儿,除了花掉,就是存起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根本就没那么多幺蛾子。 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发展,情况也变得大为不同了。 说得露骨点,这年头,还惦记着把钱往银行里放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太过有钱的人,钱多得怎么得瑟都得瑟不清,没辙了才把实在“多余”的票子搁在了银行;还有一种就是太过没钱的人,这部分人人数虽多,但钱却很少,而且还是一没势力、二没知识、三没渠道,为了保险不得已才把钱都存进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因此,说句也许会犯众怒的话,如今把钱“放银行”是件挺没面子的事,甚至于有可能让人瞧不起,因为把钱放银行就意味着你的生活较为拮据,而且是属于那种比较“没路子”的人。 这话虽说听起来挺伤人,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说实话,一个国家有比较充足的储蓄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一方面可以保证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手里有钱,心中不慌);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银行有充足的放贷资源)。但是,如果“储蓄率”过高的话,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根本不值得高兴。 因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过高,首先意味着大家手里的钱还是不宽裕,因此没有过多的钱用在消费上。而只要大家不敢消费,就无法真真切切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过上真正意义的“幸福”生活,同时也令我们国家的经济始终不能靠内需来拉动,从而很难做到可持续,老是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另外,大家之所以都惦记着有点钱赶紧存银行,还有一个极为深刻的社会背景,那就是,大家的生活严重地缺乏“保障”。 如今这年头,住房、看病、上学、养老……所有这些事都成了“心头永远的痛”。用自己干瘪的钱包里那几张有限的票子应付这些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谁还敢放手去消费呢? 更何况如今这年头,工资的涨幅永远也追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背上还压着一块巨大的叫做“通胀”的石头,“消费”神马的,就只能是浮云了。 所以,这种储蓄,基本上属于那种“避险式储蓄”,是老百姓为了应付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生活压力而不得已为之的事。 就是说,这种储蓄增加的方式,并不是由于老百姓都“富裕”了,生活更“安逸”了,手里的票子更多了;相反,恰恰是由于很多老百姓手头变得更拮据了,生活更不稳定所造成的,因此,是一件让我们根本笑不出来的事情。 所以,“我们国家银行里有的是钱!”、“中国人的储蓄率和储蓄的增长速度举世无双!”之类的事,实在谈不上是一件有多争脸的事儿! 这种事儿不值得到处宣扬,还是藏着掖着点儿好。 所以,任何一种“中国人天生爱储蓄,根本不喜欢花钱”的说法,都会令我极为愤慨:除了脑子进水的变态狂,世界上有几个人不喜欢花钱,不喜欢消费,不喜欢享受生活?! 问题是我们消费得起,享受得起吗?! 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孙子,整个儿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有本事你们也来过两天老百姓的日子,看你们还敢满嘴胡言! 我盼望着有那么一天,除了储蓄,全体国人手里都能有足够的钱再玩点儿别的,比如说,玩儿点投资、理财,玩儿点“扫货”、“血拼”、奢侈品什么的,真到了那时候,我们就会成为货真价实的全世界最牛× 的国家!中国人就会成为人人艳羡的,全世界腰板儿最直、最硬的民族! 而且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即便真到了那时候,银行里的储蓄依然一点儿都不会少。
ISBN9787540451684,754045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南勇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