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进步理论: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基本原理研究 [平装] 978710007056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经济进步理论: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基本原理研究》主要内容简介:在西方正统经济学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翻译出版非正统经济学著作,似乎显得不合时宜。而我们认为,对非正统经济学著作的译介,有助于中国经济学界完整地了解西方经济学,认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缺陷。经过多年的筹备和努力,《西方非正统经济学译丛》终于面世。希望这套丛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经济学思想库,丰富中国经济学人的思想。
编辑推荐
《经济进步理论: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基本原理研究》为非正统经济学译丛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克莱伦斯·E.艾尔斯 译者:徐颖莉 赵斌 毕冶
目录
致谢 1978年版介绍 1962年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古典传统 第1章 价格科学 第2章 价格体系 第3章 资本观念 第4章 价值理论 经济行为 第5章 人性的要素 第6章 技术和进步 第7章 工业的进化 第8章 仪式模式 第9章 技术与制度 价值和福利 第10章 价值的含义 第11章 进步之路 第12章 进步的策略 第13章 思想的力量 索引 《经济进步理论》补遗
文摘
版权页: 这毋庸置疑是一个惊人的假设,因为它将所有经济行为的源头定位在人类灵魂之中。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18世纪心理学的错误之处不在于其愚昧,而在于其主观性。尽管道德一感觉哲学家是经验主义者,但他们却假定以下情况是理所当然的:感觉——所有的感觉——是灵魂的器官.当沙夫茨伯里伯爵谈论鼻子的时候,它是意识的一种投射。感觉当然是“精神”现象,因此是“道德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类比一开始并没有由于道德感觉器官的缺失而站不住脚的原因。器官只不过是一扇窗。既然感觉,即使是嗅觉或味觉,是一种意识虚构出来的事物,既然道德无法被构想为其他东西,那么两者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精神层面上统一起来。18世纪经验主义是对公然宣称的精神现象所进行的自诩为客观的分析。 这就是将古典经济理论说成是“演绎”推理的含义。显然,演绎不存在任何问题,它只不过是过程的名称,通过这个过程,从任何给定的命题中得出其含义;如果这就是经济学传统思维方式的所有问题之所在,那么事实上它将是无可指责的。这就是它的支持者们如此乐意承认其演绎性质的原因所在。但任何特定演绎的有效性,与从中得出含义的命题的有效性是相称的。古典思维方式的症结在于其基本命题,在于人类“天性”的理论,这种理论把一切经济活动都看成是人类“天性”的“自然”表达。
ISBN978710007056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克莱伦斯·E.艾尔斯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