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宏观部分) [平装] 9787560970370,75609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宏观部分)》共分为十一章,首先,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从单一商品市场的均衡人手讨论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逐步引入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研究了双重市场均衡条件下的IS—LM模型和三重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其次,讨论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问题;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分析以及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编辑推荐
《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宏观部分)》是21世纪经营类应用型人才系列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四节 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 第五节 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 第六节 宏观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净产值 第二节 实际GDP和名义GDP 第三节 价格指数 第四节 需求支出和需求的组成部分 第五节 GDP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六节 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投资与储蓄恒等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节 乘数理论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 货币、货币理论与银行 第二节 银行存款的创造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确定——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五章 IS-LM模型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LM曲线 第四节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第七章 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 第一节 总需求及总需求函数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供给函数 第三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第八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第四节 调整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政策 第五节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失业统计与失业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二节 奥肯法则 第三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四节 通货膨胀 第五节 主要通货膨胀理论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三种观点 第八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十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及其特点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综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第四节 倾销与出口补贴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凯恩斯主义的中心是储蓄一投资分析,它要说明的是短期内国民收入与就业量的决定。这种分析成为凯恩斯主义者研究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与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分别提出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卡尔多等人提出的新剑桥增长模型。这些模型都是试图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实现长期稳定的条件与途径。 (2)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数量与结构问题的研究。库兹涅茨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就开始从事国民收入统计问题的理论研究与资料整理,在这之后,他又对一百多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比较。在这种数量分析与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着重从制度与结构问题方面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他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与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他认为,这个定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重要的。提供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是结果,技术是实现这一结果的必要条件,而制度与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的充分条件。先进的技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而使得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则是社会制度与结构的调整。 库兹涅茨总结了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高的;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例如迅速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等;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这六个特征中前两个是增长的数量特征,是从统计资料的研究中得出的;中间两个是增长中经济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化;后两个是增长在国际上的扩散问题。
ISBN9787560970370,75609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邓光君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