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学研究(第10辑)》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篇章、语篇、信息——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Jespersen如何把语言研究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之上、多模态符号研究中的系统功能观、西方语篇语义学理论发展概述、俄罗斯功能语法研究、当代俄语功能交际句法中的新句子成分观、语言必然性与任意性——评辜正坤(2008)、四论语言必然性与任意性——答姜望琪(2011)、具体语言研究、漫谈汉语语法的类型特点(上)、Vi+NP的句法结构与限制条件等等。
编辑推荐
《语言学研究(第10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语言学理论研究
篇章、语篇、信息——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Jespersen如何把语言研究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之上
多模态符号研究中的系统功能观
西方语篇语义学理论发展概述
俄罗斯功能语法研究
当代俄语功能交际句法中的新句子成分观
语言必然性与任意性——评辜正坤(2008)
四论语言必然性与任意性——答姜望琪(2011)
具体语言研究
漫谈汉语语法的类型特点(上)
Vi+NP的句法结构与限制条件
相声小品幽默效果的名词语义认知机制
汉译佛经中标记分明的时体表达式
梵语语法研究新视角——国际梵语计算语言学研讨会提要
语言的交互主观化的多层次性——以日语句尾形式为例
语言对比研宄
缅甸语与汉语中的重迭构词法
国内外连词的语篇研究述评
语言应用研宄
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发展的跨专业比较
英语系转系生的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发展——个案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语类特征分析——以“前言部分”为例
俄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书评
《从卡克斯顿到德莱顿的英语动词句法》述评
《普通语言学基础上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述评
经典译文
编者按
论语言现象的潜势
从对比词序研究说起
语言学沙龙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沙龙2010-2011年度活动情况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对四年中五次问卷测试的跨专业比较显示,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学生的各类型动机、自我认同发展整体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都有较大相似性:动机类型以长远性工具型动机为主导;自我认同变化上以自信的增长为主导;在出国动机与削减性变化、个人发展动机与正自信变化之间有密切关联。两组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大学英语学生的短期工具型性动机即成绩高于英专学生,而英专学生的长远性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情境型动机以及动机强度高于大英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对整体人最明显的影响是个人能力的感知和评价;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这一影响还涉及文化认同。我们的发现与以往研究(高一虹等,2004;苏丹,2010)基本一致,并由于增加了时间维度而对其有所深化和扩展。同时,本研究发现专业和测验时间在动机强度、部分动机类型和自我认同变化上有交互作用,这显示出学习者社会心理发展的复杂性。
需注意的是,“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的区分不应被视为绝对的客观实在,也不应被简单地视为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及其结果的“原因”。首先,我们应将专业差别放到更大的背景中,作为“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这一具有同质性的群体中的次群体区分。第二,应看到“专业”、“动机”、“自我认同”及其关系的建构性。专业是人在情境中能动地选择的,这本身就体现了某些动机乃至认同取向;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心理与某些环境因素(如英语考级要求)的互动可能使“专业”间的差异拉大,与另一些(如英语歌曲、电影、网络的普及)的互动则使“专业”间的差异缩小。自我认同变化可能发生于潜移默化之中,反过来又影响学习动机。所以,“专业”差异实际上是与环境互动中的学习者个体差异;作为一个切入点,它向我们呈现了学习者社会心理多元、复杂的状态和发展过程。
ISBN | 9787040341102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