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 [平装] 7500085184,97875000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全面解读稻盛和夫的成功哲学,结合实际讲解了其开创性的成功方程式、经营十二条、特色经营十项和会计学等充满哲理的理念,阐释了稻盛成功方程式包孕的人生哲学,展现了该方程式在经营领域的威力。作者强调:“稻盛先生是通过光明大?到达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优美结合的典范。这样的典范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对于各行各业各级领导,对于渴望成功的有识之士,对于一切有志于追求人生真理的年轻人,都具有莫大的、难以估量的参考价值。把这价值告诉读者,就是《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的使命。”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先生高扬“人格理念决定成败”的大旗,其理论及实践足可震撼我们这个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社会,对每一位人生道路的探求者都有精神引领的作用。 曹岫云编写的《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共分三部分:“引言”剖示本书写作的动因与背景,“上篇”阐释稻盛成功方程式包孕的人生哲学,“下篇”展现了该方程式在经营领域的威力。
作者简介
曹岫云,高级经济师。江苏省日本经营哲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无锡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会长,中日合资无锡爱培克羊绒服饰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董事长。
目录
序 人生航标:稻盛成功方程式 自序 心弦为稻盛所动 引言:关于稻盛和夫 1 想法变,一切都变 2 的企业家 3 优秀的哲学家 4 京都奖 5 盛和塾 6 胃癌手术和佛门修性 7 中日友好使者 上篇 人生哲学 成功方程式 1 人生如戏 2 人生的目的 3 方程式 4 “人格理念”的含义 5 成功三要素之间为什么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6 成功三要素中哪个最重要 7 “人格理念”是变数 8 怎样提升“人格理念” 9 成功和命运 10 成功三要素之相互关系 11 把方程式编人百科辞典 成功方程式的产生 1 实践中抽出理论 2 叔叔的负面意识 3 肺结核和“心态” 4 水库经营和“思念” 5 天风哲学和“愿望” 6 善念生善果 7 二宫尊德的诚实与勤奋 8 福泽谕吉的话和方程式 9 释迦说“心” 成功三要素 1 能力 2 努力 3 人格理念 人格理念五侧面 1 愿望 2 原则 3 人格 4 利他 5 因果 下篇 经营哲学 经营十二条 1 明确事业的目的意义 2 设立具体的目标 3 心怀强烈的愿望 4 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5 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 6 定价即经营 7 经营由意志决定 8 燃烧的“斗魂” 9 临事有勇 10 不断创新 11 有同情心,诚实待人 12 怀着梦想和希望 特色经营十项 1 以心为本的经营 2 客户至上的经营 3 大家族主义的经营 4 实力主义的经营 5 伙伴式经营 6 全员参与的经营 7 方向一致的经营 8 独创性经营 9 透明经营 10 精神鼓励为主的经营 充满哲理的会计学 1 追究会计的本质 2 利润和税金 3 一一对应原则 4 双重核实原则 5 筋肉坚实原? 6 完美主义原则 7 现金为主原则 成功实例 1 利他自利——与美国AVX公司合并成功 2 真心通天,诚意无敌——“DDI”创业成功 3 “无私”使不利变有利——参与移动通信的成功 附录1 稻盛和夫中共中央党校讲演要录(2004年4月6日) 附录2 短文两则 1 经营者的“三乐主义” 2 劝君常深思 附录3 稻盛和夫履历书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人生航标:稻盛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是曹岫云君怀抱时代使命,为每一位在人生之 旅中辨识航向、追寻成功的读者奉献的一部有见地、有性情,内容厚重、文 笔鲜活,不但好读而且管用的上乘之作。 曹岫云君在江苏经营中日合资企业多年,熟谙日本文化与经济。读中学 ,做中学,学懂的做出来,做好的写出来,是他作为一个思想者的习性。约 莫四年前,我从曹君的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已显陈旧的日文原版书,翻开 一看,不由大吃一惊。这部书许多篇章的天头页尾,布满曹君的批注,有些 页面连字里行间也充斥着五色斑斓的符号标记。着魔了?曹君坦诚称是。他 说,这本《成功激情》出自20世纪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之手,里 头的“成功方程式”,绝了。他又取出一大摞稻盛著作,原版的,中译的, 直呼“金矿,金矿!”书房里一派薪火相燃、心灵共振的气象。 四年之后的今日,我面对掘金者曹君用“心”打磨而成的书稿《稻盛和 夫成功方程式》,一路读下去,如行山阴道上,“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 不暇”。 曹君把成功方程式视作稻盛哲学的一面鲜亮旗帜,表现出他思想的犀利 。 “有峰皆卓立,无瀑不狂飞。”日本经营“四圣”都是奇峰,都是飞瀑 。稻盛和夫(1932~,京瓷公司)与松下幸之助(1894~1989,松下公司)、本 田宗一郎(1906~1991,本田公司)、盛田昭夫(1921~1999,索尼公司)比较 ,是出道最晚而唯一健在、企业经营规模不算顶大而绩效卓著的一位;是向 中国走得最近,受儒学浸染最深、与佛教靠得最拢的一位;是在哲学层面悟 性最高,钻研最为执著,说得精彩写得精彩做得更精彩的一位;是极其重视 人生观、价值观的弘扬传播,拥有企业家弟子最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一位。 季羡林先生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 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新经营 ·新日本》序,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7页) 曹君的心目中,稻盛哲学不但是稻盛各项事业高速、顺利发展的思想基 础,“而且它的思想的光芒,它所代表的人类的良知和睿智,在信仰混乱的 现实世界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稻盛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渗透在稻盛先生的 一切实际经营活动之中。它没有什么令人头痛的哲学术语,它深入浅出却又 有感动和召唤人心的力量”。 对于稻盛自设的哲学“原点”,即“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事物 基准的问题,在曹君看来,成功方程式实在是最好的应答。成功方程式的表 述简洁明了,内涵深沉博大,它是稻盛以自身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为基础 ,摄取并整合古往今来东西方各种思想文化资源提炼而成,并在持续接受实 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深化与拓展,是最富原创性、实践性、普适性和 开放性的哲理结晶。对任何一位读者来说,成功方程式的三个要素(尤其是 “人格理念”)及其相乘关系、正负方向,都像可以终身结伴的多棱明镜、 全息航标,兼有精神引领、科学规范、道德警戒等价值,其社会文化效应难 以估量。曹君断然以成功方程式为轴心,统摄全书中相辅相成的上下两篇, 不但自如运转强力聚光灯直射方程式的主体,特别是兼容科学与人文两翼的 “人格理念”,还利用一切可资采集的内外光源,把方程式的源流脉络、里 里外外,映射得通明透亮。 为了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曹君把这本书做成了稻盛哲学思想评传的样 式。由于曹君对稻盛的全部著作烂熟于心,方能用精取宏。凡书中精选稻盛 著作片断的直译、译述,曹君无不严格依从日文原版,参照各种中文译本, 字斟句酌,求信、求雅、求达。从书稿中曹君的自述便可读出,为了敲定全 书的主题语、关键词,他付出了何等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人,何谓正 确”用了鲁迅式的“硬译”,“人格理念”是对“思考方式”的意译,这后 面都有曹君立足全局的深思熟虑。而“成功方程式”这一译语的敲定,则是 摒弃台湾某译本所用“成功配方”的结果。全书章、节、目的小标题,都按 照“立片言以居要”的目标,尽量截取或浓缩稻盛的话语给出。看似简单的 翻译、译述,无不渗透着著者对稻盛哲学忠实而富有个性的解读。 自然,“评传”品位的高下更取决于“评”。四年多的时间,曹君与稻 盛思想实践朝夕相伴,读其书,听其言,观其行,进入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努力渗透到潜意识层的境地;反思自身的心性理念与经营实践,观察中外 潮流特别是世风国情,曹君对稻盛哲学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著书行文之 中,曹君一边爬梳整理稻盛心迹,一边注入自己的见闻感悟,或阐释或点评 ,或链接或生发,引述与评价有时泾渭分明,有时则浑然一体,无论是思辨 探讨还是经验印证,自我拷问还是针砭时弊,始终都像思想者的心灵对话, 不时迸出的真知灼见,常令人心头为之热、为之凉,为之亮、为之黯,为之 起、为之落。必得补一句的是,曹君写书的历程,如他所说,是学习、实践 、反省三位一体的过程,“行胜于言”成为曹君的座右铭。 这部书的文风别开生面。曹君虽是理工科出身,却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他不欣赏八股腔和经院调,钟情俗语俚言家常话并融入文言典故,长于思辨 而落笔总挟性情,阐述事理往往娓娓道来,像随笔般挥洒通脱。用此种读来 令人称“爽”的语体,完成一部以论述为主的著作,殊为不易。书中附有几 篇著者的论文,如遇逢稻盛先生之前的《百术不如一诚》,结识稻盛先生之 后的《劝君常深思》、《关于实事求是》等等,相当集中地反映出曹君驾驭 文字的能力和个性。 在我看来,这部书稿的弱点可能在于曹君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某种“仰 视角”。在内容和表述上可以罗列出来的若干不足之处,都与此相关。曹君 书中说:“一个人的优点像太阳,缺点像月亮。当太阳大放光芒时,月亮就 看不见了。一个人的长处充分发挥并取得显著成效后,他的弱点将变得不很 重要。”这段话也适用于本书。然而,晚上的月亮通常还是相当显眼的,弱 点毕竟须要正视。相信经历“稻盛洗礼”之后的曹君,会在他已经搭建的人 文平台上做出更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我是主攻教育的自由撰稿人,曾郑重建议曹君另邀研究价值论、心性学 或经济伦理学的名家作序。理由是名人高瞻远瞩,而我自己则隔行如隔山。 他听不进,回应的理由分别是:“名人难明草根”和“隔行不隔理”。他希 望了解和理解稻盛哲学,并引发感动和共鸣的人写序。拗他不过,于是有了 这篇不像序的“序”。
文摘
2 人生的目的 人生没有目的,那么人生的价值何在?但是不少人似乎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或者说迷失了人生目的,甚至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有的人得过且过,人生消极暗淡;有的人追求吃喝玩乐,追求刹那的快感;还有人无休止地追求财富、名誉、地位、权力等等。许多年轻人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上班、做事、拿工资、过日子,然后娱乐人生,这似乎成了时代潮流。这潮流或许有它合理的一面,但这样的生活,虽可以给人一时的快乐和满足,然而长此以往,难免使人空虚甚至厌倦。人们总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目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有精神方面的。物质匮乏时,改善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很自然的,但是物质的充足并不能填补灵魂的空虚。 稻盛先?说,这就是我们人的本质,这种本质不会随时代改变而改变。人心思善,人总想进步,总想给后人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积极投入工作,尽力发挥长处,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受到别人的尊敬,我就会感到幸福。”这是一般人内心深处都有的愿望。 金钱、名誉、地位,可让人羡慕,也让人妒嫉,却难让人尊敬;知识、才能、成就,可让人欣赏,甚至佩服,但未必能让人敬服。聪明才智加上高尚的人格和深刻的思想,才能让人敬重,并影响别人。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磨砺心志?净化灵魂”。换句话说,就是提高方程式中第一要素“思考方式”的水准。而这一点每个人都可能做到,所谓“人难为李(白)杜(甫),人皆可为尧舜”就是这个意思。
ISBN7500085184,978750008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曹岫云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