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以上海为例 [平装] 978711212967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732542 类别: 图书 经济 行业经济 服务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知识、 信 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速,优化配置力度加大,全球 产业 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服务化趋势明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 国服务业不仅在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上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服务质量 、服 务效率整体水平也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竞 争力 提升的“瓶颈”。 目前,我国已经步人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升级的新阶 段, 服务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五 规划纲要》中将服务业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坚持市场化、产业 化、 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 高服 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的总体奋斗目标。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服 务 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上海是全国最早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城市之一。对上海而言,加快 发展 现代服务业,既是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落实“四个中心”建设和 “两个优先”战略方针的需要。上海市政府在《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行动 纲要》中明确了“要结合区位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任务 ,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成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实现经济发展 方式 转型的重要举措。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什么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它 的内 涵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它是偶然的现象还是城市功 能升 级的必然结果?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它的理论依据 何 在?实践操作的步骤和规划方案如何确定?这些都是摆在学术界、产业界 和政 府管理部门面前的问题。 包晓雯的这本《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以上海为例 》从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专业视角出发,以产业结构演变、新产业 区以及CBD理论为支撑,诠释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及 其空间布局规律,为丰富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推进其理 论创 新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以上海为例》分为两大部 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由第一、二、三章组成,这部分 在对产业结构演替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现 代服 务业集聚区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是实证篇,由第四、五、六、七章组成 ,重 点对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历程和空问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笔者 认 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一定空间范围 内集 聚所形成的产业区,具有都市性、创新性、知识密集性等特点。建设现代 服务 业集聚区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区域经济由工业化社会迈向后工 业社 会,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第二,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现代企业 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当地市民的素质普遍较高。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受内生、外生要素的共同影响。内生 要素 是产业区内服务业企业对知识、信息、技术扩散和共享的要求,外生要素 包括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区域品牌效应等。笔者认为:在发达国家,现代服 务业 集聚区大多来自于服务企业的集体行为,主要动力来自于企业、来自于基 层, 其形成过程具有“自下而上”的特征,内生要素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在我 国, 政府行为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集聚区形成 过程 具有“自上而下”的特征,外生要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集聚和分散是现代服务业活动空间分布的两种基本模式。通过研究, 笔者 发现,从空间布局来看,都市区现代服务业的空间格局经历了集中一分散 一集 中式分散的发展过程,现代服务活动首先主要集中在中央商务区(CBD),然 后开始向郊区分散,最后又在大都市区域内的特殊节点上重新集聚。在大 都市 发展的初期,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CBD,呈现核心布局的形态。尔后,随着 大 都市的发展和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格局由单核心结构 开始 向多核心结构演变。虽然CBD始终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地域,但其功能 越来越高级,越来越专业。在市内的其他地方和近郊,受CBD服务功能扩散 的影响,也开始出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在本书的实证研究部分,笔者比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 异。 在发达国家,CBD始终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区域,其空间结构早期为单 核心结构,后期发展为多核心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受政府政策和城市规 划的 影响,服务业集聚区一开始就呈现出多核心的空间结构。从地域分工来看 ,发 达国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功能的空间差异明显:依托中心城CBD的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集中了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付租能力较强的行 业, 郊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位于交通干道及交会点附近,其产业功能包括 综合 中心和专业化办公区两种类型。而我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地域功能分工 不甚 明晰:中心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仅包括市级的CBD,还包括区级的商务 中 心,并且各集聚区内多种产业功能类型交错混杂,缺乏西方CBD的产业专业 性、指向性。在近郊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专业化较为明显,与西方近 郊综 合中心差别较大。此外,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地域产业 分工 发育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 区集 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速度较慢。
编辑推荐
包晓雯的这本《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以上海为例》从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专业视角出发,以产业结构演变、新产业区以及CBD理论为支撑,诠释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空间布局规律。本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证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对产业结构演替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框架;实证部分重点对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历程和空间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本书内容和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第二节新产业区理论 第三节CBD理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 第一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上海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节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第四节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第五章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第一节上海市域空间结构 第二节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规划 第三节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分布 第四节本章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城区型/城郊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城区型案例:上海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 第二节城郊型:张江高科技创意文化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 第三节本章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ISBN978711212967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包晓雯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