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 [平装] 978751360864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以当今世界区域化的最集中表现一一双边自由贸易为对象,对其形成和发展机理重新进行系统阐释,构建起由市场份额、工业化水平、自由贸易协定(FTA)存量、产品替代率和初始外部关税5个要素共同决定的FTA理论的全新框架,并通过应用数据统计、引力模型和数值模拟等工具为其提供现实佐证。
编辑推荐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蔡宏波,男,1982年7月生,河南开封人,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习。曾在《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厦门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特等奖和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荣誉奖励。目前研究方向为国际外包、服务贸易和碳排放权交易。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 概念界定/4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6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8 第五节 基本结论与创新点/11 第一章 一种观察 第一节 区域贸易协定的起源及初始发展/14 第二节 全球双边FTA的发展态势与当前特点/20 第三节 中国双边FTA的兴起与发展/40 第二章 与现有文献的联系 第一节 文献概述/57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评介与批判/69 第三节 综合评论与建模思路/73 第三章 双边FTA理论框架的重新构建 第一节 一国单边贸易自由化的动力与困境/77 第二节 双边FTA内在形成机制探讨/86 第三节 FTA网络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94 第四节 双边FTA理论框架的系统阐释/102 第四章 双边FTA理论框架的国别验证 第一节 来自美国的证据:历史视角的纵向考察/108 第二节 来自东盟的证据:现实数据的统计分析/117 第五章 双边FTA理论框架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的检验与模拟 第一节 中国双边FTA发展的评估与检验/142 第二节 中国双边FTA的贸易流量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166 第三节 中国双边FTA福利效应的数值模拟/181 第六章 中国双边FTA战略的政策探讨 第一节 中国创建双边FTA的经济条件和影响因素/188 第二节 当前中国双边FTA的优化选择与合作战略/194 第三节 新一轮区域化浪潮中中国的定位与发展/199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五节基本结论与创新点 本书选择以单边贸易自由化为前提,分析了当一国单边政策导致的无效率通过缔结若干贸易协定加以克服的同时,一国如何在复杂贸易协定网络中科学制定本国的对外区域化战略。作者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演绎相联系的基本原则,以微观博弈论思想贯穿整个建模过程,运用目前较为前沿的面板数据计量、数值模拟等分析方法,不仅对双边FTA理论框架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检验,而且就我国提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作出了崭新的政策解读和具体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现实中一国单边关税减让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最大化本国的福利,这种单边贸易自由化倾向会导致国家间非合作博弈的无效率均衡。由于单边行动无法克服的自身缺陷,缔结贸易协议或许就成为优化国家间贸易联系的潜在改进方向。在此背景下,作者基于具体福利函数和FTA稳定网络对双边FTA形成机制进行的理论分析认为,市场份额、工业化水平、FTA存量、产品替代率和初始外部关税5个要素分别以各自的影响路径共同左右着一国开展对外自由贸易的实际收益。 其次,就上述5要素框架对美国外贸政策发展史的考察显示,曾经率先自降关税的举动的确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示范效应,但其而后不得不转向通过缔结双边贸易协定缓解为此承担的巨大压力和付出的巨大代价。缔约国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使得美国从其集中于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FTA发展战略中获益良多。
ISBN978751360864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蔡宏波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