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危机管理实战案例解析》不仅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决策有用,能够防患于未然,而且适合干在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协助企业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是读者所能看到的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企业要想做强做大,风险与危机管理就势在必行,对此,可将《企业危机管理实战案例解析》看做是企业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具体方法和策略的大全,如何化“危”为“机”,《企业危机管理实战案例解析》阐述的观点将带给您全新理念,足以使您化“危”为“机”。
编辑推荐
《企业危机管理实战案例解析》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周锡冰,中国本土化管理资深管理专家,区域经济研究青年学者,浙商研究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家族企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标杆企业案例营销中心研究员,北京华夏圣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常年研究联想、海尔、青岛啤酒、国美、娃哈哈等大型企业。资深财经畅销图书策划人,签约财经作家,发表财经作品数百万字,著有《国美攻略》《丰田式成本管理》《联想:中国IT企业国际化品牌行销之道》《娃哈哈营销革命》《格力非常道》《青啤百年攻略》,《家企之路》《命门:中国家族企业死亡真相调查》《雁阵规则》《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把脉:企业领导最可能犯的44种错误》《把脉:企业员工常犯的49种错误》《领导潜规则》《中国冠军企业的长尾战略》《解读浙商》等财经管理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常见的危机类型
第1章 慌乱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2章 忽视明星广告代言危机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3章 消极疏导网络危机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4章 傲慢处理顾客投诉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5章 从不评估用人风险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6章 盲目扩张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7章 财务风险不得当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8章 痴迷多元化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二部分 不把企业危机防范当回事
第9章 缺乏危机管理意识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10章 忽视危机预警机制的巨大作用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11章 把危机防范当作秀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第12章 在危机流程管理中从不未雨绸缪
情景再现
案例评析
实战技巧
……
第三部分 危机处理不得当 序言
中国向来不缺乏优秀的品牌制造者,但是却缺乏优秀的危机管理者。有多少看似非常强大的企业在一夜间成名,叱咤风云三五年,却往往在遭遇到一两个似乎很小的、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的“小麻烦”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地垮下去,并且是一泻千里,不可收拾。三株、秦池、爱多等一批中国旗舰企业莫不如此。如果把危机比喻为一匹脱缰的野马,那么危机管理就是最好的驾驭术。
事实上,在大多数企业中,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仍不健全,风险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危机管理,即在企业发生财务、市场、法律等危机时才紧急采取措施补救,这无疑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在一批批企业倒下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些画面:强生公司在遭遇与三株类似的后毒事件后依然安稳;全聚德在禽流感危机事件中仍旧乘风破浪……
原因何在?因为它们具有优秀的危机管理意识和体系。因此,企业要想做强做大,风险与危机管理就势在必行。对此,可将本书看做是企业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具体方法和策略的大全,如何化“危”为“机”,本书阐述的观点将带给您全新理念,足以使您化“危”为“机”。
本书不仅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决策有用,能够防患于未然,而且适合于在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协助企业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是读者所能看到的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后记
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危机就像潜伏的病毒一样防不胜防。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由于在资金、人才、管理和制度环境等几大因素的影响下,发展水平低,效率差,往往在危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要么被兼并,要么转产,要么关门停业。因此增强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就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正确、科学地应对企业危机,本书就值得中国企业经营者参考和借鉴。
第一,树立较强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要贯穿于企业文化之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口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出百年老店的生命力所在。百年老店的生命力就在于一种根植于企业基因深处的危机意识,没有根基就没有来年的收成,在收获时留存危机意识的企业家才是给企业种下百年基因的清醒者。因此,企业要发展壮大,做成“百年老店”除了靠人才、技术、产品、营销等核心竞争力指标外,还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只有具有强烈的危机感的企业,才有可能走上全球化,做成“百年老店”。
第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企业要在危机管理中取得主动,反应迅速,就必须建立一套危机预测机制,在危机到来时尽早地发现危机,并对危机的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和管理,以制度化的管理来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预测,增强企业的免疫力、应变力和竞争力。建立危机预测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收集信息。对可能引起企业危机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时掌握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2)分析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判断、评估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和危机发生之间的联系等;(3)危机预控。即对引发企业危机的可能性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和制定有效方案,以避免危机发生或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三,危机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危机管理最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危机的预防。对于企业来说,危机就像纳税一样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无时不在,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防范它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工作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细致、敏锐和持之以恒。因为,我们必须观察和发现异常,并由此捕捉危机事件的征兆。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工作最突出的就是信息管理。为了使企业决策层和大多数员工在危机始发时能更快地、更准确地做出反应,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预警系统来帮助企业决策层和员工加强戒备,以应付危机的发生,从而防患于未然。
的确,企业经营者要想应对企业危机,不仅要懂得运用公共公关规则,还要积极地把危机变为机遇,从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所以,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本创作团队采访了上百家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期望能成为更多企业领导者可以参考的读本。
在这里,感谢《财富商学院书系》、《火凤凰财经书系》的优秀人员,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前期策划、市场论证、资料收集、书稿校对、文字修改、图表制作。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周锡冰、赵丽蓉、黄华、周斌、金易、何庆、李嘉燕、陈德生、丁芸芸、徐思、李艾丽、李言、黄坤山、李文强、陈放、赵晓棠、熊娜、周芝琴、周凤琴、苟斌、佘玮、欧阳春梅、文淑霞等。
任何一本书的写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相关资料,包括电视、图书、网络、报纸、杂志等资料,所参考的文献,凡属专门引述的,我们尽可能地注明了出处,其他情况则在书后附注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并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原谅。在此,敬请有关文献作者海涵为盼,并请告知我们,以便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及时改正。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授、企业总裁、职业经理人、媒体朋友、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业内人士以及出版社的编辑等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纰漏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E-mail:zhouyusi@sina.com.cn)
周锡冰
2011年8月20日 于紫竹苑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对于星巴克美国总部发生的食品安全临时事件,中国市场的星巴克公司不免有些被动。星巴克大中华区副总裁翁以登博士介绍,也就是在2007年1月17日上午,星巴克中国公司刚刚得到美国方面关于撤换奶制品的消息,公司决定紧急开会,当日下午将公布详细信息。
截至2007年1月17日晚6点,星巴克中国总部给《北京商报》记者发去的声明,内容十分简单:“我们在中国的食品由本地供应商供应。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营养和健康的产品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中国一直严格要求我们的供应商保证提供给我们不含rBGH的牛奶。”
但对于中国星巴克牛奶是否绝不含有rBGH,其声明中并没有进一步给予肯定的说明。
面对危机,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积极应对的,就像上述案例一样,星巴克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同样犯下没有处理好媒体的负面报道的错误。
反观星巴克中国区的危机应对,对于美国星巴克总部再次招惹上的食品安全风波,星巴克大中华区显然有些措手不及。2007年1月17日晚,星巴克大中华区对“关于美国星巴克换奶一事”作出了说明,在其表态中,并没有积极配合媒体的质疑,而是给了一个只有70余字的简短声明。这样的危机应对足以显示星巴克中国区对待媒体负面报道经验的缺乏。
ISBN | 9787513612265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 周锡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