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平装] 7540449799,97875404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的代表作品。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主要成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为微观经济学各流派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为经济自由之路作了总结。马歇尔提出的“静态分析范式”现在已经演变为局部均衡分析法,创造了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他提出的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编辑推荐
《经济学原理》编辑推荐:一本任何人都读得懂的经济学巨著。新古典经济学派、剑桥经济学派领导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品。学习经济学的权威入门读物,畅销世界各国。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近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新古典经济学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马歇尔因此也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目录
第一篇 导 言 第1章 绪 论 / 002 第2章 经济学的实质 / 010 第3章 经济普遍原理和经济规律 / 021 第4章 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 / 028 第二篇 若干基本概念 第1章 绪 论 / 038 第2章 财 富 / 042 第3章 生产 消费 劳动 必需品 / 051 第4章 收入 资本 / 058 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 第1章 绪论 / 068 第2章 欲望与活动的关系 / 070 第3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 / 075 第4章 欲望的弹性 / 084 第5章 一物不同用途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 / 097 第6章 价值和效用 / 102 第四篇 生产的要素——土地、劳力、资本和组织 第1章 绪 论 / 116 第2章 土地的肥力 / 120 第3章 土地肥力(续前)报酬递减的趋势 / 125 第4章 人口增长 / 145 第5章 人口的健康和强壮 / 161 第6章 工业训练 / 170 第7章 财富的增长 / 181 第8章 工业的组织 / 196 第9章 工业组织、分工以及机械的影响 / 202 第10章 工业组织(续前)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 214 第11章 工业组织(续前)大规模生产 / 222 第12章 工业组织(续前)企业管理 / 232 第13章 结论 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 / 248 第五篇 需求,供给与价值之间一般的关系 第1章 引 论 论市场 / 256 第2章 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短暂平衡 / 262 第3章 正常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 266 第4章 资金的分配与投资 / 275 第5章 正常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续)关于长期与短期 / 283 第6章 连带需求和复合需求,连带供给和复合供给 / 296 第7章 直接成本与总成本同连带产品之间的关系风险保险,销售成本和再生产成 本间的关系 / 307 第8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原理 / 313 第9章 边际成本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一般原理(续前) / 321 第10章 农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 329 第11章 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 / 340 第12章 从报酬递加规律来看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 / 350 第13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同最大限度满足原理的关系 / 355 第14章 垄断理论 / 367 第15章 供求均衡的一般理论摘要 / 382 第六篇 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1章 分配概论 / 390 第2章 分配概论(续前) / 404 第3章 劳动工资 / 417 第4章 劳动工资(续前) / 426 第5章 劳动工资(续前) / 434 第6章 资本的利息 / 439 第7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 / 450 第8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续前) / 459 第9章 地 租 / 473 第10章 土地租佃 / 479 第11章 分配总论 / 495 第12章 进步对价值的影响 / 501 第13章 进步与生活程度的关系 / 516 第七篇 附 录 附录一 自由工业推动企业发展 / 542 附录二 经济科学的发展 / 569 附录三 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 / 583 附录四 抽象理论在经济学中的使用 / 592 附录五 资本的各定义 / 595 附录六 物物交换 / 600 附录七 地方税的征税范围和有关政策的几点意见 / 603 附录八 有关报酬递加的静态假设运用的局限性 / 614 附录九 李嘉图的价值论 / 622 附录十 工资基金学说 / 630 附录十一 几种剩余 / 637 附录十二 李嘉图有关农业税和土地改良的理论 / 640
序言
原著第一版序言 经济状况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的问题。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和美国,人们比以往更加积极地进行经济学研究;但是,这一切活动只是更清楚地说明:经济学的发展是缓慢而又不间断的。在当代最好的著作中,有些初看上去的确与前人的著作观点不同甚至相悖;但是,当这种著作日久定型,粗糙的棱角被磨平时,人们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并没有违反经济学发展的连续性。新的学说补充了旧的学说,并且扩充、发展且有时修正旧的学说,甚至还因为重新设定侧重点而常常赋予旧学说不同的特点,不过却很少推翻旧的学说。 本书试图借助于新时代的著作,就我们这一时代新出现的问题,对旧的学说重新进行解释。第一篇说明了本书总的范围和目的;在第一篇末,对经济研究的主要课题以及与经济研究有关的主要实际问题进行了简短的叙述。依照英国的传统观点,经济学的规律只能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事实,并利用从观察和经验中获得的知识,确定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直接和最终结果可能是什么;而且,经济学的规律是以陈述语气陈述一些倾向,而不是以命令的语气进行道德劝诫。事实上,经济规律和推论只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用良心和常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建立可以指导生活规则性的原则。但是,道德的力量也是包括在经济学家必须考虑的那些力量之内的。的确,“经济学家”曾经有过这样的打算:以一个“经济人”的活动为内容,建立一种抽象的经济学。所谓经济人,就是他不受道德的影响,而是机械的和利己的孜孜为利。但是,这种打算却没有获得成功,甚至也没有彻底实行过。因为,他们从没有把经济人真正当做完全利己的。一个怀有利人的愿望、甘受劳苦和牺牲以赡养家庭的人,是最能信任的,他的正常的动机常被默认为包括家庭情感在内。但是,他的动机既包括家庭情感在内,为什么就不能包括其他一切利人的动机——其作用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任何等级之人中都是如此一律,以致能被变为一般法则——在内呢?这似乎是没有理由的。本书把正常的活动看做一个产业集团的成员在一定条件下会有的活动,而对于任何有利他主义的动机——其作用是有规律的——的影响不加考虑。该书如有它自己特点的话,那可说是在于注重对连续原理的各种应用。 这个原理不单应用于动机的道德特性—— 一个人在选择其目标时会受到这种特性的影响,而且还应用于他追求目标所发挥的聪明、努力及进取心之中。因此,要强调下列事实:从“城市商人”的活动到普通人的活动不断地、逐渐地变化着。前者本着谨小慎微、考虑长远和精打细算的原则,尽心尽力地进行着各种活动;而后者既无力量又不愿意以商业性的方式行事。正常的甘愿节省及甘愿为某种金钱报酬而付出某种努力,或者为寻找最好的买卖市场,或者为自己、为儿女寻找最有利的职业而正常地保持留意——诸如此类的行为与某一特定地点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的某一特定阶级的成员有关。一旦懂得了这一点,那么正常的价值理论就可同样应用于非商业阶级的活动中,虽然在细节上 没有像应用于商人或银行家的活动中那样精确。 正像在正常的行为与暂时看做不正常的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区别一样,正常价值与“现行的”或“市场的”或“偶然的”价值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区别。后者是一时的偶然事件占优势的价值;而正常价值是所考虑的经济条件如有时亳无阻碍地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终能获得价值。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可以在不断地逐渐变化中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想到商品交易所中时时刻刻的变化,我们也许认为那是正常的价值,但从一年的历史来看,这种价值不过是表明现行的变化而已:从一年的历史来看的正常价值,如从一个世纪的历史来看,也不过是现行的价值而已。因为,时间的因素——这差不多是每一经济问题的主要困难中心——本身是绝对连续的:大自然没有把时间绝对地分为长期和短期;但由于不知不觉的程度上的差别,这两者是互相结合的,对一个问题来说是短期,而对另一个问题却是长期了。 这样,例如租金和资本的利息之间的区别虽然不十分明显,却也主要取决于我们心目中对时间长短这一点的认识。那被恰当地当做“自由的”或“流动的”资本或新的投资的利息的东西,更适合被看做一种旧的资本投资的租金——以后称之为准租金。流动资本与已被“固定”于某一特殊生产部门的资本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区别,而新的投资与旧的投资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区别;每一种资本都与对方逐渐混为一体。因此,土地的地租也不能被看做一种孤立的东西,而应被看做一大类当中主要的一种,虽然地租的的确确具有自己的特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再者,人们使用的工具与其本身虽有着明显的差别,虽然人们奉献和牺牲所得到的供给和需求都各有其特征且与客观货物的供求不同,但即便如此,这种货物本身毕竟通常都是由人类奉献和牺牲而来的结果。劳动产品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可分离的,它们是一个大的整体在细节问题上存在区别的两个部分,但经研究后可以知道,正像鸟类和兽类虽然形状上大不相同,但在它们的躯体中都有一个基本观念一样,即大部分不是种类上的差别,而是程度上的差别,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一般理论也是贯通交换和分配的各部分结构的一个基本概念的重点问题。连续原理还应用于术语的使用当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诱惑:将经济商品进行概念明确的分类,可以进行许多有关这种商品的简明陈述,以立刻满足学者追求逻辑准确性的愿望,迎合人们普遍对貌似深奥但实则容易理解的教条的爱好。但是如果屈服于这种诱惑,并在大自然并没有划分界线的地方人为地划分出宽阔的界线来,就似乎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如果一种经济学说所指的分界线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的话,那么这种经济学说越是简单化、绝对化,在实践中应用时,造成的混乱就会越大。在实际生活中,被当做资本与非资本的东西之间、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之间或生产性的与非生产性的劳动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关于持续发展的概念,对各种近代关于经济的思想类别都是共通的,不论如赫伯特·斯班塞的著作所代表的对这些派别所发生的主要影响是生物学的影响,还是如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演录》和欧洲大陆及其他地方新兴的伦理历史研究所代表的历史和哲学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左右本书所表明观点的实质,比其他任何影响还大。但这些观点在形式上却最受连续性的数学观念的影响——如古尔诺的《财富理论中数学原理的研究》所代表的。古尔诺告诉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困难:一个经济问题的各种因素不是被看做以连锁的因果关系逐一决定的,如甲决定乙、乙决定丙,等等,而是将它们看做互相决定的。大自然的作用是复杂的,如果把这种作用说成简单的,并设法以一系列的基本命题来阐明它,毕竟最终没有什么好处。 在屠能和古尔诺的指导下(前者的指导较小),我对以下的事有了深刻的印象: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增加量的关系大于总数量的关系;尤其是对一个事物需要是一个持续的参数,这个事物的“边际”b提升量在平稳的平衡下,抵消了为它的生产费用相应增长的数量。如果没有数学图表或符号的合作,我们要彻底证明这一方面的持续性不是简单的。使用图表时不需用特殊知识的辅助,而且图表比数学符号常常更能明确和简单地体现经济生活的状况。文章中的论题从不使用图表和符号,可以把它们省略掉。但是,经验似乎表明:让它们给我们帮助,我们对许多有用的原理就能得到更客观的理解;而且对于大多数属于纯理论的命题,如果我们一旦用图表进行解决,就不需要再用其他方法去弄清楚了。 纯数学在经济问题上的主要用途似乎在于帮助一个人将他的一些思想迅速地、简短地、准确地记录下来,以供他自己使用;并且能确保他对他的结论有足够的且仅仅是足够的前提(这就是说,他的方程式与他的未知数在数字上恰好相等)。但是,当必须使用许多符号时,除了作者本人,任何人都会觉得非常麻烦。虽然古尔诺的天才必然给予每一个得到他的启发的人一种新的智力活动,虽然与他有着相似才能的数学家们用他们自己得意的方法为自己扫清道路,以到达通向经济理论中那些只是被触及外表边缘的难题中心;然而,是否有人会愿意去花时间阅读那些并非由他自己将经济学说改写成的冗长的数学符号,这似乎是令人怀疑的。不过,最适合我目的的几例数学语言的应用还是被我添加到本书的附录中了。 1890年9月
文摘
第3章 生产 消费 劳动 必需品 第1节 人类能够生产和消费的只有效用,而不是物质本身 人类不能创造物质;当然,在精神和道德的领域内人可以产生新的思想。但是,当我们提及生产物质的东西时,仅仅是生产效用而已,换句话说,我们努力和牺牲的结果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它能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在自然界中,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整理物质,使它更为有用,如用木料做成一张桌子;或是设法将物质通过自然变得更为有用,如播种在自然的力量会使它生长的地方。 有人说商人是不生产的。制造家具的木工生产了家具,而家具商人只是出售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而已。但是,这种区别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们都是生产效用的,而都不能生产别的东西。家具商人移动和重新整理物质,使它较前更为有用,而木工所做的也不过如此。在地上搬运煤的船员和铁路工人也是生产煤的,正如矿工在地下采煤一样;鱼贩帮助把鱼儿从需要较小的地方运到有较大需要的地方,而渔人所做的也不过如此。的确,商人的人数往往超过需要;一有这种情况,就是一种浪费。但是,一个人能够胜任的耕种工作,如由两个人去做,也是一种浪费。在这两种情况下,一切参加工作的人都是生产的,虽然他们也许生产得很少。有些作家重复了中世纪对贸易的攻击,理由就是贸易是不生产的,但是他们弄错了目标。他们应当攻击的是贸易的不完善组织,尤其是零售贸易组织。 消费可以被看做负的生产。就像人所能生产的只是效用一样,人所能消费的也只是效用而已。他能生产服务及其他非物质的东西,他也仅仅是消费它们。但是,正像他生产物质产品只不过是物质的重新整理,使它具有新的效用一样,他消费这些产品也不过是打乱了物质的排列,减少或破坏它的效用而已。的确,往往我们说到一个人消费东西时,他不过是持有这些东西以供他使用而已。同时,正如西尼尔所说的,这些东西“是被我们统称为时间的那些许多渐进的力量所破坏”。 另有一种区别会更为重要,但现在却很含糊,而且恐怕没有多大实际用处,就是一方面是消费者财物,也称为消费财物或称为第一级财物,像食物、衣服等,都是直接满足欲望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生产者财物,也被称为生产财物或称为中间的财物,如耕犁、织机和原棉等,都是有助于第一级财物的生产而间接满足欲望的东西。这就是消费者财物和生产者财物之间的区别。
ISBN7540449799,978754044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A.) 马歇尔 (Marshall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