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兴华经济文选 [平装] 7511903363,97875119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卫兴华经济文选》主要是从卫兴华同志近几年来发表的经济学论文中,选出了31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坚持与发展的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改革开放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对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对澄清经济理论是非问题的研究等。每篇文章都有作者自己的一些理论思考和见解。
编辑推荐
《卫兴华经济文选》是中国时代经济名家经典文丛之一。
媒体推荐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时代经济名家经典文丛》,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于光远、刘国光、吴敬琏、厉以宁等代表性文选。出版这部文丛,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反映了经济科学的繁荣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黄范章 从专业角度看,《中国时代经济名家经典文丛》所选取的经济学文章,很多都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起到了参考作用。有些观点在现今仍是中国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所以本套丛书的学术价值还是很高的。 本套丛书较之同类相关图书,具有“精”和“全”的特点。“精”是指本套丛书的选文,都是由经济学家亲手完成,是其经济学研究生涯的一个代表。“全”是指相对于市场上单个经济学家文集的出版,本套丛书即将出版的文集之多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后选择出版这套经济学著作还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金碚
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与当代现实——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再探讨 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不同见解的评析 不能用否定劳动二重性来否定劳动价值论——评晏智杰教授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新论点”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问题的研究与争鸣评析 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的联系与区别——兼评《炎黄春秋》所载《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一文的观点 误解错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示例——谈读书要力求“甚解”、求真解 不要混同几个不同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 第二部分 转变增长与发展方式研究 把握增长速度转变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我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突出矛盾及缓解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 第三部分 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的运行机制和实现形式 统一认识、卸下包袱、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理论轨迹 重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及其他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评析 股份制改革:逐步走向有序发展——经济学家卫兴华谈我国股份制改革 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兼评“国进民退”之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成就与问题 新自由主义为什么没能成为全球普遍模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经验评析 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四部分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研究 关于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问题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实现分配过程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理性理解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提法的演变 应重视和正确理解十七大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观点
文摘
版权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发表了大量论文,也出版了一些专著。哪有什么理论宣传“隐瞒重建个人所有制主张”的事情呢? 对个人所有制的理解,存在多种不同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建立的股份制,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理解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因为马克思始终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商品生产,从而与商品生产相关的价值、价格、货币、信贷和股份公司等都不再存在,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所有。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是转向新社会形式即社会主义的“过渡点”,但转向社会主义以后,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股份制不会继续存在。我国存在和发展股份制是另一回事情,不能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根据。正如同我国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不能从马、恩著作中去找根据一样。既不能“句句是真理”式地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不能将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削足适履式地硬套到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中去。 有的学者将重建个人所有制解释为“人人皆有的私有制”,为改变公有制实行私有化提供理论依据。这种见解完全与马克思的原意相悖。马克思明确地指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就是说,否定资本主义所有制不是要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法文版中讲得更清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再者,既然个人所有制是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就不可能是在社会公有制的基础上重建“人人皆有的私有制”。这两者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有的学者仍坚持生产资料公有、消费品个人所有的“个人所有制”。如果就反驳杜林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攻击来说,恩格斯的解释也是说得通的。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确实存在生产资料公有、消费品个人所有的事实。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4节中讲到未来“自由人的联合体”即社会主义社会时,也曾指出:这里“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联合体的社会总产品中“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
ISBN7511903363,978751190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作者卫兴华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