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陕北地区为案例,从产权安排、管理政策方面深入挖掘了陕北地区非再生资源价值损失的制度根源,以第三方的身份提出公正的使用者成本补偿模式。
编辑推荐
非再生资源具备有用性、稀缺性及所有权三个基本特性,因而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它在采掘和使用时会发生实体减少和价值损耗,因而产生了补偿的必要。当前我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采收率低、生态环境损害等现象,都是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紊乱的表现。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各个侧面的理论研究,但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也没有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补偿模式。
本文将价值理论和产权理论相结合,以陕北地区为安全,对非再生资源开发中的价值补偿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产权安排、管理政策方面深入挖掘了陕北地区非再生资源价值损失的制度根源,以第三方的身份提出公正的使用者成本补偿模式;将矿区居民环境权益包括进资源价值之中,提出了“污染者付费”与社会化补偿相结合的环境成本补偿模式;在系统考察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构建起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模式。 目录
第1章导论
1.1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的内涵
1.2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模式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使用者成本(所有权价值)补偿
1.2.2矿业权价值补偿
1.2.3外部环境成本补偿
1.3本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1.3.1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模式的研究是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应用
1.3.2价值补偿模式的研究是我国非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政策设计的有益参考
1.3.3对能源富集区价值补偿模式的研究是重塑我国东西部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1.4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全书结构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4.3全书结构
1.5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非再生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研究综述
2.1对非再生资源价值构成的研究
2.2对非再生资源开发中使用者成本补偿的研究
2.2.1霍特林法则:使用者成本补偿的理论渊源
2.2.2使用者成本补偿对代际公平的意义
2.2.3使用者成本的补偿渠道
2.2.4使用者成本的补偿对象
2.3对非再生资源开发中矿业权价值补偿的研究
2.4对非再生资源开发中外部环境成本补偿的研究
2.4.1庇古税及绿色税制改革
2.4.2谈判型补偿交易
2.4.3居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
2.4.4对“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探讨与质疑
2.5对陕北地区非再生资
ISBN | 9787802340312 |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 | 张云 |
尺寸 | 16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