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关于经济学的思考、生活中的经济学、市场观察、经济生活的智慧、经济生活新思维。
编辑推荐
本文集的文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所谓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一类是关于社会生活主要是经济生活事务方面的。每篇文章都内含对某种“道理”的追求,对某种“智慧”的追求,有着对所议问題不同视角的选择。 媒体推荐
书评
我以为,经济随笔的最高境界是既充满经济学的智慧,又富于文采,
能带来文字的美感和阅读享受,在娱人自娱的同时讲述经济学的道理,于炉
边夜话、品茗闲谈之间展现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在我看来,陈彩虹的经济
随笔是很接近于这个境界的.
——王跃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有《经济学:愉快的通行证》、《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立足于现实的思考》等经济随笔著述
经济学的思维贯穿了彩虹的全部生活,他的经济学随笔有如香醇的浓茶
,芳香四溢,余味无穷。
——詹小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经济研究》副主编、《经济学家茶座
》执行主编,著作:《告诉你真实的韩国》
彩虹博览群书,好学深思,既在界内操作金融实务,又跳出界外俯瞰大
千世界,用自悟修行的韧劲勤奋地撰写经济散文.读过他作品的人就知道,
彩虹的散文改变了“一事一议”“一例一理”式的经济散文老套路,用饱满
、丰沛(或许还有些芜杂)的文字展现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的辽阔景象。——卫建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编审、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韩国汉城分行总经理。
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国内和国际金融业务,从事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以及银行的综合管理,具有广泛的金融管理实践经验。在经济理论和哲学理论方面,长期业余地进行研究,研究重点在货币和银行制度,以及相关的社会制度及人性等方面。出版有《给点大智慧》、《现代货币论丛》、《“经济人”的理性》、《窗外财富——生活中的经济学智慧》、《钱说——货币金融学漫话》、《面对生活说——“经济学人”的思考》、《经济学的视界》、《历史演进中的现实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变革论》等著作文集。
作者最便捷的联系方式为电子邮箱:chencaihong@sina.com 目录
自序
一、关于经济学的思考
平遥古城的叹息
疯狂也是一种理性?
给经济学以生活哲学的批判
——读乔治.索罗斯的《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
现代经济学能不能谦虚一点?
经济学是否需要对“自利”人性内省?
“独木桥问题”与市场道德底线
魅力无限的“人生哲学”
——读《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哲学》
有人掉到河里了
二、生活中的经济学
郑百文重组故事的价值
打开水的故事
金佛山的权利
关于中医西医的随想
会议话语权的经济学
学会在市场开放中“相对地”生活
雍和宫的香火
窗帘问题
“自盗自”的智慧与合法性
“虚张声势”的经济学
“怀旧”情绪的市场价值
键盘排序、影院规则与科层制
用这个杯子交换那个杯子
世界杯是喝水的吗?
男声女声、人性和制度
洗手间的效率与道德问题
路牌闲谈
“做秀”、“知名”与市场价值
福州的“店面经济”
三、市场观察
市场规范与发展的选择
b股的“筹资工具”价值及风险
美国的纳斯达克与我们的创业板
b股的新风险:狼来了
允许外企发行a、b股的政策价值
信贷资金入市与政策着力点
从国有商业银行地位变化看利率放开
利率市场化时机已经成熟
股市的信仰
引生股市规范中的信心
房地产市场的忧虑
何为“套住”和“解套”?
资本市场的谨慎开放与人民币自由兑换
黄金市场开放与市场体系的未来
如果银行选择降低利率
降息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市场是一种约定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悖论
在银行小额储户收费的背后
“推销”贷款?
四、经济生活的智慧
金融分业和混业经营的历史哲学观
踏上寻求“大智慧”的征途
——读吴敬琏教授的 文摘
书摘
“独木桥问题”与市场道德底线
两人在独木桥的中间迎面相遇。
如果两人都极端地“自利”,均坚持自己先过,最后是“两败俱伤”,
谁都过不去;假定两人走另外一个极端,完全彻底地“利他”,均坚持让对
方先过,决不退让,结果还是谁也过不去。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有人想出了一种技术解决办法。在独木桥的中间钉上一块木板来加宽桥
面,让两人迎面相遇时可以错开通过。这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
并不是最佳的,因为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两人不是在桥的加宽处相遇,
极端“自利”和极端“利他”下的“独木桥问题”还是存在。显然,你也可
以将独木桥桥面从头到尾完全加宽,那样的话,问题是彻底解决了,问题的
性质却发生了变化,因为那已经不再是独木桥了。
智慧的人想出了规则或制度的解决办法。在出现“独木桥问题”时,由
过桥各方达成共同规则来决定谁先过谁后过,如年长者先过,或女士优先,
或先左后右,先东后西,等等。
若过桥者仍然极端“自利”或极端“利他”,不遵守规则或制度怎么办
?
在这里,“独木桥问题”遭遇到了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问题。如果过桥
者连共同达成的过桥规则或制度都不遵守,“独木桥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可能的结果,就是对抗、强制和暴力:一方过了桥,另一方被挤掉到水里
,或是双方在对抗中都掉下了水。这与双方都要过桥的目的是不一致的,这
种结果当然是最差的“解”。由“独木桥问题”放大开来,一个社会,不论
是“自利”,还是“利他”,不能走极端,都需要有基本的公共道德意识认
同,也就是对规则或制度遵守的“起码”道德认同。没有这样的底线道德意
识认同,大家都不遵守规则或制度,一个社会就会出现不可调和的冲突,社
会就将崩溃。所幸的是,从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来看,任何一个运转正常的
社会,这样的基本道德底线都还是存在的。
当人类社会市场交易活动出现后,人们对于“独木桥问题”找到了另外
一种相对完满的“解”一交易。两人在独木桥上迎面相遇时,假定双方都是
“自利”的“经济人”,而且都非常地“经济理性”,不会采取“两败俱伤
”的方式来找到最差的“解”,那么,两人就可以进行交易,一方放弃先过
桥的“权利”,另一方则向对方支付取得这种“权利”的经济价值,最后双
方都能够过桥。这种方式显然具有市场的公平合理性。这时,市场交易方式
的出现,密云之中渗透出一缕灿烂的阳光,使我们在“独木桥问题”上看到
了人类进步足够大的理性力量,它带给了我们一种相对圆满的结局。由此扩
展开去,所有类似于“独木桥问题”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等的问题,
只要是涉及到利益的对立或冲突,交易就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实在
是值得千百倍地颂扬。P43-44
ISBN | 9787505413160,750541 |
---|---|
出版社 | 朝华出版社 |
作者 | 陈彩虹 |
尺寸 | 16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