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P考试全程指南》由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组织编写,由张友生博士主编,作为PMP考试培训的指定用书。在参考和分析历年考试试题的基础上,着重对PMBOK指南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细化和深化。同时,《PMP考试全程指南》还包括了很多PMBOK指南中没有涉及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PMP考试中又属于必考的知识点,而且分数比重还很大(大约占40%)。阅读《PMP考试全程指南》,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PMBOK指南,使读者迅速而透彻地理解和掌握PMP考试的全部内容。
《PMP考试全程指南》是国内第一本全面针对PMP新考试内容的指导书,也是国内针对PMP考试的内容最完整的一本教材。《PMP考试全程指南》融合了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多年来的成功培训经验,对PMP考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帮助考生理清如何报考、考试流程、考试复习要点、考试经验与技巧、注意事项等问题,为PMP考生提供最全面的指导。
《PMP考试全程指南》每章都对典型例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PMP考试全程指南》掌握PMP考试知识点,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的分布、解答试题的方法和技巧,适应考试要求,从而顺利通过PMP考试,获得PMP国际认证。
编辑推荐
《PMP考试全程指南》:全面,阅读《PMP考试全程指南》,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PMBOK指南,使读者迅速而透彻理解和掌握PMP考试的全部内容。《PMP考试全程指南》包括很多PMBOK指南中没有涉及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PMP考试中又属于必考的知识点,且分数比重还很大(大约占40%)。权威,《PMP考试全程指南》由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和培训经验的专家编写,对考试所涉及的重要考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确保考生对各章知识脉络和内容了然于胸。《PMP考试全程指南》采用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例题解答”的方法,内容生动、风趣,可学习性极强。全程,作者团队提供全面的阅读支持。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辅导平台和全真模拟测试系统,实时在线解答学员提问,独创了“现场面授课程+实时辅导答疑+在线模拟测试”考试通关模式。 作者简介
张友生,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未出站),希赛教育首席专家,国内著名的项目管理专家,全国负责项目经理培训的最权威专家,培训指定教材主编。张友生博士具有近20年的项目研发与管理经验,主持了十余个大中型项目的开发(其中超两亿元的项目两个),参与项目数十个,涉及政务、交通、旅游、卫生、保险、水电、教育、公安、工商、互联网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以第一作者身份主编书籍30余本。张友生博士已经持续主讲了一百余期项目管理培训课程,他丰富的项目管理实战经验、生动风趣的授课形式、对考试题目入木三分的剖析,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拥有近10名优秀的全职项目管理培训讲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辅导平台和全真模拟测试系统,名师实时在线解答学员提问。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独创的“现场面授课程+实时辅导答疑+在线模拟测试”的PMP培训模式已经颠覆传统的培训模式,学员一次性通过率接近100%。参加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举办的PMP考试包过班培训的学员,如果不是一次性通过考试,将全额退还培训费。 目录
第1章PMP考试指导 1
1.1了解PMP认证 2
1.1.1PMP认证的流程 2
1.1.2为什么要参加PMP认证 2
1.2PMP认证申请 3
1.2.1申请者的基础资历 4
1.2.2在线填写申请材料 4
1.3申请材料被审查 5
1.3.1后续操作指南 5
1.3.2常见问题解答 5
1.4参加PMP考试 6
1.4.1PMP考试的知识点分布 6
1.4.2PMP考试样题 7
1.4.3答题卡正反面介绍 7
1.4.4考试成绩与颁发证书 9
1.5关于PDU的释疑 9
1.5.1获得PDU的途径 10
1.5.2在PMI网站登记PDU 12
1.6考试经验与技巧 13
1.6.1考试经验介绍 13
1.6.2答题技巧集锦 14
1.6.3常见的计算题 15
1.7考试复习要点 16
第2章引论 18
2.1什么是项目 19
2.1.1项目的独特性 19
2.1.2项目的临时性 20
2.1.3项目的渐进明细性 21
2.1.4项目的目标 21
2.2什么是项目管理 23
2.3项目集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 24
2.3.1项目集管理 26
2.3.2项目组合管理 27
2.4项目与战略 31
2.4.1战略管理过程 31
2.4.2项目与战略的关系 31
2.5项目与运营 32
2.6项目经理的角色 33
2.6.1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技能 33
2.6.2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35
2.7项目管理办公室 37
2.7.1PMO与项目经理 37
2.7.2PMO的职能 38
2.8专业术语 39
2.8.1事业环境因素 39
2.8.2组织过程资产 40
2.8.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41
2.9职业责任与道德 42
2.9.1职业责任 42
2.9.2职业道德 43
2.10典型例题分析 45
2.11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56
第3章项目生命周期与组织 58
3.1项目生命周期 59
3.1.1基于技术工作的项目生命周期 59
3.1.2产品生命周期与项目生命周期的关系 61
3.2项目干系人 62
3.3组织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64
3.3.1职能型组织 64
3.3.2项目型组织 66
3.3.3矩阵型组织 67
3.3.4组织形式的选择 71
3.4典型例题分析 71
3.5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83
第4章单个项目的项目管理过程 85
4.1项目管理过程的作用 86
4.2项目管理过程组 88
4.3启动过程组 89
4.4规划过程组 90
4.5执行过程组 91
4.6监控过程组 92
4.7收尾过程组 93
4.8项目管理过程总结 94
4.8.1全局总结 94
4.8.2各过程的输入总结 101
4.8.3各过程的输出总结 103
4.8.4各过程的工具与技术总结 105
4.8.5各过程与事业环境因素的关系 110
4.8.6各过程与组织过程资产的关系 112
4.8.7各过程与项目管理计划 117
4.8.8各过程与项目文件 120
4.9典型例题分析 123
4.10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130
第5章项目整合管理 132
5.1整合管理的过程 133
5.2项目选择与启动 135
5.2.1可行性研究 135
5.2.2商业论证 136
5.3制定项目章程 138
5.3.1项目章程的内容 138
5.3.2项目章程的作用 139
5.3.3其他杂项 139
5.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140
5.4.1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 141
5.4.2项目管理计划的作用 142
5.4.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流程 142
5.4.4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43
5.5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144
5.5.1主要活动 144
5.5.2变更请求 145
5.5.3工作授权系统 146
5.5.4项目文件 147
5.6监控项目工作 147
5.6.1正规和非正规控制 148
5.6.2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149
5.6.3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49
5.7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149
5.7.1整体变更控制概述 150
5.7.2变更控制系统 151
5.7.3配置管理系统 151
5.7.4变更控制的基本原则 153
5.7.5变更控制的工作程序 155
5.8结束项目或阶段 156
5.8.1项目收尾 157
5.8.2项目总结会 158
5.9典型例题分析 159
5.10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178
第6章项目范围管理 180
6.1范围管理概述 181
6.1.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181
6.1.2范围管理的重要性 182
6.1.3范围管理的过程 182
6.2搜集需求 183
6.2.1访谈 184
6.2.2焦点小组会议 184
6.2.3引导式研讨会 185
6.2.4群体创新技术 185
6.2.5群体决策技术 187
6.2.6问卷调查 188
6.2.7观察 188
6.2.8原型法 188
6.2.9需求文件 189
6.2.10需求管理计划 189
6.2.11需求跟踪 190
6.3定义范围 192
6.3.1可交付成果 193
6.3.2项目范围说明书 194
6.3.3几个文件的比较 195
6.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196
6.4.1工作分解结构的作用 196
6.4.2工作分解结构的层次 197
6.4.3分解 199
6.5核实范围 201
6.5.1一般步骤 202
6.5.2干系人关注点 202
6.5.3几个术语的比较 203
6.6控制范围 204
6.7典型例题分析 205
6.8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223
第7章项目时间管理 225
7.1时间管理的过程 226
7.2定义活动 227
7.3排列活动顺序 228
7.3.1紧前关系绘图法 228
7.3.2箭线图法 230
7.3.3确定依赖关系 231
7.3.4提前量与滞后量 231
7.3.5条件图法 232
7.4估算活动资源 233
7.4.1自下而上的估算 233
7.4.2其他估算方法 234
7.5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235
7.5.1类比估算 235
7.5.2参数估算 236
7.5.3三点估算 237
7.5.4储备分析 237
7.6制定进度计划 238
7.6.1项目目标约束 238
7.6.2关键路径法 239
7.6.3计划评审技术 242
7.6.4横道图与时标网络图 244
7.6.5关键链法 244
7.6.6进度压缩 245
7.6.7资源平衡 246
7.6.8其他技术 248
7.6.9进度计划的表现形式 248
7.7控制进度 249
7.7.1常见的问题 250
7.7.2控制进度的措施 251
7.7.3比较分析 253
7.7.4项目进度更新 256
7.8典型例题分析 258
7.9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284
第8章项目成本管理 286
8.1成本管理概述 287
8.1.1基本概念 287
8.1.2影响成本的因素 290
8.1.3成本管理的过程 290
8.2估算成本 291
8.2.1估算成本的工具与技术 292
8.2.2估算成本的主要步骤 293
8.2.3估算成本的准确度 294
8.3制定预算 295
8.3.1制定预算的作用 295
8.3.2制定预算的步骤 295
8.3.3零基准预算 296
8.4控制成本 296
8.4.1挣值管理 297
8.4.2成本失控原因分析 300
8.4.3预测技术 301
8.4.4成本绩效报告 302
8.5成本效益分析 303
8.5.1净现值分析 303
8.5.2投资回收期 307
8.6典型例题分析 309
8.7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333
第9章项目质量管理 335
9.1质量管理理论 336
9.1.1ISO 9000标准族 336
9.1.2戴明理论 337
9.1.3朱兰理论 339
9.1.4克鲁斯比理论 340
9.1.5全面质量管理 341
9.1.6六西格玛管理 342
9.1.7目标管理 343
9.1.8质量原则总结 343
9.2质量管理常用工具 344
9.2.1检查表 344
9.2.2流程图 345
9.2.3帕累托图 346
9.2.4趋势图 347
9.2.5直方图 348
9.2.6散点图 348
9.2.7控制图 349
9.2.8新七种工具 350
9.3质量管理的过程 352
9.4规划质量 354
9.4.1基本概念 354
9.4.2工具与技术 355
9.4.3规划质量的输出 357
9.5实施质量保证 358
9.6实施质量控制 359
9.7技术评审与管理评审 360
9.8如何提升项目质量 362
9.9典型例题分析 364
9.10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383
第10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385
10.1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386
10.2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387
10.2.1工具与技术 387
10.2.2人力资源计划 389
10.3组建项目团队 391
10.3.1组建项目团队概述 392
10.3.2工具与技术 393
10.4建设项目团队 394
10.4.1项目团队的特点 395
10.4.2项目团队的发展阶段 396
10.4.3激励理论 398
10.4.4领导者与管理者 403
10.4.5团队建设活动 405
10.4.6培训与奖励 406
10.4.7基本规则 407
10.5管理项目团队 408
10.5.1团队绩效评价 408
10.5.2冲突管理 409
10.6典型例题分析 411
10.7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429
第11章项目沟通管理 431
11.1沟通基本原理 432
11.1.1沟通模型 432
11.1.2沟通渠道 433
11.1.3沟通方法 433
11.1.4沟通障碍 434
11.2沟通管理的过程 435
11.3识别干系人 436
11.3.1干系人分析 436
11.3.2干系人登记册 437
11.3.3干系人管理策略 438
11.4规划沟通 438
11.4.1沟通技术 439
11.4.2沟通管理计划 439
11.5发布信息 440
11.5.1输入与输出 440
11.5.2工具与技术 441
11.6管理干系人期望 441
11.7报告绩效 443
11.7.1绩效报告的形式 443
11.7.2工具与技术 444
11.7.3几个术语的比较 445
11.8如何改进项目沟通 446
11.9典型例题分析 450
11.10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464
第12章项目风险管理 466
12.1风险管理概述 467
12.1.1风险的定义 467
12.1.2项目风险的特点 468
12.1.3风险的分类 469
12.1.4风险管理的过程 471
12.2规划风险管理 473
12.2.1风险管理计划 473
12.2.2概率和影响矩阵 474
12.3识别风险 475
12.4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478
12.4.1定性分析概述 479
12.4.2定性分析的工具 479
12.5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480
12.5.1数据搜集和表现技术 481
12.5.2定量风险分析和建模技术 481
12.6规划风险应对 486
12.6.1消极风险的应对策略 486
12.6.2积极风险的应对策略 487
12.6.3应急应对策略 488
12.7监控风险 489
12.7.1工具与技术 489
12.7.2三个术语的比较 490
12.8典型例题分析 490
12.9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503
第13章项目采购管理 505
13.1采购管理的过程 506
13.2规划采购 507
13.2.1规划采购的输入 507
13.2.2工具与技术 508
13.2.3规划采购的输出 509
13.3实施采购 512
13.3.1投标与评审 513
13.3.2采购谈判 514
13.4管理采购 517
13.4.1需要应用的项目管理过程 517
13.4.2工具与技术 518
13.5结束采购 519
13.6合同管理 521
13.6.1合同管理概述 521
13.6.2合同管理的内容 521
13.6.3合同的类型 523
13.6.4合同的内容 528
13.6.5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529
13.6.6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 530
13.7合同索赔管理 531
13.7.1索赔的概念与分类 531
13.7.2索赔构成条件和依据 532
13.7.3合同解释的原则 533
13.8典型例题分析 534
13.9考试重点内容串讲 547
参考文献 549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改变项目管理计划,以完全消除威胁。项目经理也可以将项目目标从风险的影响中分离出来,或改变受到威胁的目标,例如,延长进度、改变策略或缩小范围等。极端的回避策略是取消整个项目。在项目早期出现的某些风险,可以通过澄清需求、获取信息、加强沟通或获得专门技能来加以回避。
2.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将某风险的部分或全部消极影响连同应对责任转移给第三方。转移风险是将风险管理责任简单地推给另一方,而并非消除风险。转移风险策略对处理风险的财务后果最有效。采用风险转移策略,几乎总是需要向风险承担者支付风险费用。风险转移可采用多种工具,包括保险、履约保函、合同(例如,固定总价合同或直接外包)、担保书和保证书等。可以利用合同将某些具体风险转移给另一方。例如,如果买方具备卖方所不具备的某种能力,为谨慎起见,可通过合同规定将部分工作及其风险再转移给买方。在许多情况下,成本补偿合同可将成本风险转移给买方,而总价合同可将风险转移给卖方。
3.减轻风险减轻是指将不利风险事件的概率和/或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临界值范围内。提前采取行动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或可能给项目所造成的影响,比风险发生后再设法补救,往往要有效得多。减轻措施的例子包括修改项目管理计划、采用不太复杂的流程(与原定流程相比)、使用成熟的技术、采用原型进行开发、进行更多的测试,或者选用比较稳定的供应商等。如果无法降低风险概率,则可以针对风险影响来采取减轻措施。例如,IT系统中的冗余系统(备份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在一个系统中加入冗余部件,减轻主部件故障所造成的影响。当主部件出现故障时,冗余部件(备用部件)迅速接管主部件的工作,用户几乎无法感觉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接受因为几乎不可能消除项目的全部威胁,所以就需要采用风险接受策略。该策略表明,项目团队已决定不为处理某风险而变更项目管理计划,或者无法找到任何其他的合理应对策略。该策略可以是被动或主动的。被动地接受风险,只需要记录本策略,而不需要任何其他行动;待风险发生时再由项目团队进行处理。最常见的主动接受策略是建立应急储备,安排一定的时间、资金或资源来应对风险。
ISBN | 9787121147395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希赛教育项目管理研究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