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内容简介: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因此,《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针对中小创业者,从创业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以11堂课的形式就容易导致创业者“走麦城”的60个问题进行情景再现、案例评析和专家诊断,由此为创业者提出可行性建议。
编辑推荐
《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创业就像不背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下去,再在空中造伞,盼着它能在落地前打开。要是伞没造好就摔到了地上,要想再爬上飞机跳一回可就难了。
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因此,《创业者必上的11堂课》针对中小创业者,从创业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 作者简介
周锡冰,中国本十化管理资深管理专家,区域经济研究青年学者,浙商研究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家族企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标杆企业案例营销中心研究员,北京华夏圣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常年研究联想、海尔、青岛啤酒、国美、娃哈哈等大型企业。资深财经畅销图书策划人,签约财经作家,发表财经作品数百万字,著有《国美攻略》《丰田式成本管理》《联想:中国IT企业国际化品牌行销之道》《娃哈哈营销革命》《格力非常道》《青啤百年攻略》《家企之路》《命门:中国家族企业死亡真相调查》《雁阵规则》《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把脉:企业领导最可能犯的44种错误》《把脉:企业员工常犯的49种错误》《领导潜规则》《中国冠军企业的长尾战略》《解读浙商》等财经管理著作。 目录
自序/1
第一课 对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盲目创业/1
第二节:对创业项目缺乏足够认识/10
第三节:创业浮躁/16
第四节:吃不得苦,更吃不得亏/21
第五节:习惯性地靠运气创业/26
第六节:高学历对创业帮助非常大/31
第七节:90%的困难创业者都没有想到/40
第八节:制定的创业目标不明确/46
第九节:不能正面创业失败/51
第二课 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第一节:创业伙伴选择是熟人就行/59
第二节: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64
第三节:关键职位上用错人/70
第四节:企业支柱亲信化/76
第五节:创业时不懂得分享/80
第六节:单枪匹马或者核心团队超过4个创始人/84
第七节:合作伙伴选择不当/90
第八节:迷恋主导权而寻求弱小的合作者/92
第三课 财务风险控制不得当
第一节:缺乏稳健的财务预算制度/96
第二节:财务风险控制不得当/102
第三节:不依据财务情况就拍脑袋决策/108
第四节:财务紊乱,资金流断/112
第五节:经常用短期借款搞固定资产投资/117
第六节:杂乱无章的财务管理导致浪费严重/119
第四课 缺乏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
第一节:缺乏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的意识/129
第二节:创业者往往无视银行的支持/134
第三节:忽视现金流管理/138
第五课 急功近利的投机冲动
第一节:急功近利的投机冲动/144
第二节:盲目进入房地产市场/147
第三节:“摊子”铺得过大导致企业运作生存困难/152
第四节:候鸟式投资/156
第五节:碰壁拐弯习惯化/164
第六节: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大肆扩张/171
第六课 为了利润而牺牲用户
第一节:为了利润而牺牲用户/175
第二节:反感顾客的投诉/181
第三节:过分追求创意新奇而忽略广告的法律限制/186
第七课 不明白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
第一节:不明白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193
第二节:选择热门行业创业/199
第三节:总是喜好炒作概念/209
第四节:过度相信别人,从不亲自做市场调研/215
第五节:创业项目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222
第六节:对于广告宣传缺乏认识和理解/227
第八课 应对危机不得当
第一节:居安不思危/231
第二节:忽视明星广告代言危机/237
第三节:慌乱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242
第四节:缺乏对媒体的正确认识/250
第九课 弄虚作假
第一节:本土品牌造假西洋化/255
第二节:偷税漏税/260
第三节:造假上市/266
第四节:财务造假/270
第十课 自我反省能力差
第一节:过分迷信高科技/277
第二节:自我反省能力差/280
第三节:忽视诚信/284
第四节:照搬照抄其他公司成功的激励制度/292
第五节:低估沟通的力量/296 序言
进入21世纪,创业已经成为最令中国人民激动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创业思维和创业活动异常活跃的年代,创业活动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伴随着中国的创业热潮,创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嘴边最常用的两个词。前不久,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地表示“企业家成为新世纪的宠儿”。作为中国目前具有标杆意义的企业家,他的这番言论,无疑为中国无数创业者的光环更增添了一抹诱人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
据《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尊重,创业活动受到了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从这份研究报告的研究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正处于活跃状态,新一轮的创业高潮正在形成。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却高达70%以上,平均企业寿命不足三年,七成企业活不过一年。尽管“各领风骚三五年”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亦是如此,但是,在发达国家,创业当年就失败了的新企业仅占35%,活过五年的也能达到30%。
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其创业成败与否固然与创业环境,以及创业者本身的因素息息相关,但是,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创业环境的好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创业者的成败,其关键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创业者本身。就像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一书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样对于创业者而言,可以说,眼下“是创业的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这里说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主要是指那些准备充分、思维敏锐的创业者,而最坏的时代,主要指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创业者尽管创业热情很高,但由于毫无准备,结果不是因投资失误,就是管理不善而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
近年来民企创业的失败率很高,同时很多民企的寿命也越来越短。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时往往源于一时冲动或憧憬一夜暴富等。目前,很多人将民企寿命短的原因归咎于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的人说,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有了优势。经过对全国,尤其是江浙数千家企业研究后,笔者却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复制的,民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老板个人的竞争力,是装在企业家脑袋里,而别人拿不到也去不掉的那些东西,比如个人素质、眼光等。
很多人说,创业才能获得财富,你看陈天桥也好,丁磊也好,他们要不创业能有那么多的财富吗?的确如此。由于最近这些年风险投资的进入,整个创业环境的改善,通过创业而一夜成名,白手起家的故事越来越多了。
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因此,本书针对中小创业者,从创业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就容易导致创业者“走麦城”的60个问题进行情景再现、案例评析和专家诊断,由此为创业者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情景再现中,主要再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案例评析主要是指出造成创业失误的根源;而专家诊断主要是针对创业者常犯的错误,并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从而使创业者走出创业的困境,其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创业者少犯一些错误,使其创业旅途更加顺畅。
周锡冰
2011年8月20 后记
众所周知,投资是企业创建和发展的基础,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毫无准备地下海“试水”,结果因投资失误而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青年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在这里,借用并修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公司多半大同小异,而失败的公司则各有各的特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成功,只有为数不多的办法;要失败,却有无穷的花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之高的失败率呢?究其原因,笔者经过研究和分析,总结了这么几点:
首先,初创企业创始人对自身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似乎是最容易的,却是最难的。大多数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感觉还是有点心浮气躁,创业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这个世界人有千千万万,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成功的商人,因为大家所具备的条件是不一样的,适合从事的工作行业是不一样的。才智、勇气、洞察力、分析能力、人脉、社交能力、资金实力、不确定因素。只有深刻反省自身,总结自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其次,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对当地市场的调查了解不足。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初似乎都有点一相情愿,认为自己看好的产品也能被社会大众所充分认可。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否则大家都是富翁了。急功近利是一个主要原因。倘若一个创业者创业之初,没有充分、科学地进行市场调查,产品分析、消费群体调研、成本核算、经营风险预测等,失败的可能是很大的。市场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不以你个人意志为转移。
第三,初创企业的创始人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大都是公司的小职员,靠工资度命,对现实甚是不满,创业的激情很高,凭着三五千元就想创业,似乎有些欠考虑。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投资小=收效快的创业项目”呢?就是看准了很多人的这种“期望投入一个鸡蛋回报万只母鸡”的心理吧?真正小投入大回报的成功者有几个呢?我听过受骗的倒不少。
第四,初创企业的创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个可归结到第一个里面,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大都明白“百年老店不是一天就做好的”的这个道理。光有创业的勇气远远不够,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还必须有承受失败的能力,否则就别创业。毕竟创业成功的不是多数。没有承受力,很容易一遇挫折就坚持不住。而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为此,业内专家提醒创业者,创业是需要的,但切勿盲目创业。
……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笔者介绍60个创业错误不是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更多的创业者有一个顺畅的创业旅途,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是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在笔者从事商业活动的十多年时间里,也曾犯下60个错误中的多个错误。所以,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依据我多年的创业经验,期望能给更多创业者提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一些创业经验。
在这里,感谢《财富商学院书系》、《火凤凰财经书系》的优秀人员,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前期策划、市场论证、资料收集、书稿校对、文字修改、图表制作。参与本书的人员有:周锡冰、赵丽蓉、周斌、金易、何庆、李嘉燕、陈德生、丁芸芸、徐思、李艾丽、李言、黄坤山、李文强、陈放、赵晓棠、熊娜、周芝琴、周凤琴、苟斌、佘玮、欧阳春梅、文淑霞、占小红、史霞、陈德生、杨丹萍、沈娟、刘炳全、吴雨来、王建、庞志东、姚信誉、周晶晶、蔡跃、姜玲玲等。
任何一本书的写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相关资料,包括电视、图书、网络、报纸、杂志等资料,所参考的文献,凡属专门引述的,我们尽可能地注明了出处,其他情况则在书后附注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并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原谅。在此,敬请有关文献作者海涵为盼,并请告知我们,以便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及时改正。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授、企业总裁、职业经理人、媒体朋友、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业内人士以及出版社编辑等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纰漏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E-mail:zhouyusi@sina.com.cn)
周锡冰
2011年8月10于紫竹苑 文摘
版权页:
李建平坦言,作为初次创业者,他们对于创业风险明显缺乏相对准确的估计,对创业项目缺乏足够的认识。
当然,创业者对创业项目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因此,创业不仅需要商业眼光,而且更需要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尽管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是创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创业毕竟不是赌博,只有对创业项目有足够认识,才能真正地创业成功。在很多培训课中,有的创业者盲目认为,只要对创业项目缺乏有足够认识就能规避所有的创业风险,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就算创业者把创业项目理解得都透彻,但是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在创业者的意识中,成本低收益快的创业项目是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因此,在创业时,就必须对创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当然,对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只针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角度来界定,而并没有将其一般的概念提炼出来。Timmons和Devinney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处理进入新企业或新市场的决策环境以及新产品的引入。
赵光辉主要从创业人才角度界定创业风险,认为创业风险就是指人才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对此,在了解创业项目时,应尽量规避创业风险,这样就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使得创业的路途平坦顺畅。
对于当当网2006年的表现,当当网的联合总裁俞渝表示很满意。当当网以180%的增长速度,颠覆了传统书店关于增长的概念。2005年年初,当当网进军百货市场;2006年,当当网C2C业务上线。
对于当当网的发展态势,俞渝并没有太多惊喜,“这只是水涨船高的事,网民多了,网民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在网上搜索信息,也开始在网上购物。”
俞渝认为,当当网就是一个大型购物商场。“我们只是依托互联网这种途径把东西卖出去。而当当网在商品种类多以及价格低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一直以来,当当网主要以B2C形式销售图书及音像产品为主,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图书和音像产品等行业整体利润的递减,当当网业务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网站的发展。2006年,当当网引入了C2C业务。
俞渝表示,在做B2C业务的时候,当当不会去努力发展一些个性化的商品,引入C2C的业务模式后,当当网就可以做个性化服务。
ISBN | 9787513612234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 周锡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