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简介: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系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基础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稀缺性”是无处不在的,包括在经济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在课程和课时数量的限制下,如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着手编写《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教材。这套教材主要面对的读者群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适合法律、新闻等文科类专业的本科生。为了较大程度地兼顾本科生的差异性,我们将教材的难度基本定位在初级入门和中级之间。
编辑推荐
《宏观经济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专栏 在曲折中前行的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凯恩斯革命
专栏 凯恩斯小传
专栏 宏观经济学家达成了哪些共识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专栏 宏观经济学家是如何开始经济学研究的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一节 宏观经济循环图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专栏 地下经济、犯罪活动与GDP
专栏 流量与存量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专栏 美国的cDP
专栏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专栏 美国的国民收入构成
专栏 中国2009年GDP数据的修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中的其他几个指标
专栏 GDP与GNP的区别
专栏 从国內生产总值到可支配收入:美国的数据考察
第五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重要恒等式
专栏 经济学中的事前(Ex-ante)与事后(Ex-post)
专栏 对GDP的简要评价
第六节 价格水平与GDP
专栏 物价指数与经济指标的校正
专栏 美国GDP的历史数据
专栏 人均GDP、绿色GDP
第七节 失业率
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一节 概论
专栏 经济增长中的“70法則”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专栏 经济增长的倡导者:索洛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第四节 新增长理论
第五节 推动增长的经济政策
专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和德国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第六节 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争论
专栏 马尔萨斯的增长论
第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
专栏 注入与漏出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专栏 收入与消费关系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与投资乘数
专栏 蜜蜂的寓言和节约悖论
专栏 中国高储蓄背后的隐忧
第四节 国民收入决定的扩展
第五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
专栏 日本的流动偏好陷阱
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分析
专栏 我国亟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专栏 价格是否有粘性?为什么价格有粘性?
第三节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财政体系及政策工具
第三节 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专栏 4万亿元投资的来源、流向及效果分析
第四节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
第七章 货币政策
第八章 失业与经济周期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方法上,凯恩斯放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他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特别是总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并强调,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资部分。只有当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增加时,产出才会增加,失业率才会下降。为了把就业、收入理论和利息、货币、消费、储蓄与投资理论纳入宏观理论框架内,凯恩斯还放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二分法”,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结合为一体。他认为,经济学应分为两类,一个是研究如何将特定数量的资源进行各种用途的配置及报酬决定的经济学,另一个是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总产出和就业量的经济学。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能够影响产出,从而降低失业并缩短经济衰退期。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奖励出口的做法,似乎又回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上来。具体而言,他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的政策主张:(1)政府预算应“逆经济风向行事”。如果存在大规模失业,则预算应增加赤字,而不是像传统经济学强调的为平衡预算要降低赤字。(2)降低实际工资或货币工资并不必然创造更多就业,而可能招致相反效果。(3)货币政策如不借助相应的财政措施,则不可能终止大规模的失业。
ISBN | 9787509527115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 周清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