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10版)》是劳动经济学领域的一本经典教材,它不仅吸纳了当前以及过去一些经典的研究成果,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政策实例,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而向读者生动地揭示出了劳动经济理论在实践、历史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运用情况。与上一版相比,第十版除了对一些章节进行调整、更新有关数据和案例专栏等外,最显著的变化是新增了一章有关国际贸易和生产共享对劳动力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第16章)的内容。《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10版)》非常适合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来学习,也适合对劳动力市场问题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学生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者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读物。
编辑推荐
《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10版)》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纳德?G?伊兰伯格(Ronald G. Ehrenberg) 罗伯特?S?斯密斯(Robert S.Smith) 译者:刘昕
罗纳德?G?伊兰伯格,康奈尔大学产业工人与劳资关系及经济学欧文?M?艾夫斯(Irving M.Ives)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曾任康奈尔大学副校长,主管学科规划和预算。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教育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分析、社会福利计划评估、补偿方案分析等。
罗伯特?S?斯密斯,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动关系学院劳动经济系教授,副院长。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康涅狄格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教。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对各种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分析方面,尤其是安全和健康领域。 目录
第1章 导论
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一些基本概念
例1.1实证经济学:“理解”行为意味着什么?
本书的规划
复习题
练习题
推荐阅读
第1章附录 劳动力市场假设的统计检验
第2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劳动力市场:定义、事实和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例2.1 黑死病与劳动者工资
理论应用
例2.2 莫桑比克殖民地时期的强制劳动
实证研究工资水平与军官的供给:从横截面数据中获得的样本变量
复习题
练习题
推荐阅读
第3章 劳动力需求
利润最大化
例3.1 大学橄榄球球星的边际收益产品
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为竞争性时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其他投入要素可变时,竞争性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
例3.2 矿工工资和资本替代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的劳动力需求
政策应用:雇主工薪税以及工资补贴的劳动力市场效应
实证研究女性为雇主交纳的生育福利买单了吗?
使用一段时期内的横截面数据来分析“双重差分
复习题
练习题
推荐阅读
附录3A 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
短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
第4章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例4.1 为什么货运业中的两个部门的工会会员工资会如此不同?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政策应用:最低工资立法所产生的影响
例4.2 联邦政府第一部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的影响
运用劳动力需求弹性概念分析技术变革问题
实证研究对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估计:时间序列数据与“同步偏差”的处理
复习题
练习题
推荐阅读
第5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摩擦力
劳动力市场中员工一方遇到的摩擦力
劳动力市场中雇主一方遇到的摩擦力
例5.1 就业保护法真的保护劳动者了吗?
雇用新人与增加工作小时数之间的权衡
例5.2 把“租用”员工作为一种应对雇用成本的方法
……
第6章 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工作决策
第7章 劳动力供给:家庭生产、家庭和生命周期
第8章 补偿性工资差别与劳动力市场
第9章 人力资源投资:教育与培训
第10章 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以及人员流动
第11章 薪酬与生产率:企业的工资决定
第12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种族和族裔
第13章 工会和劳动力市场
第14章 失业
第15章 工资性报酬分配的不均等
第16章 国际贸易和生产共享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奇数题)答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对政治决策者而言,实现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常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目标,而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的一种争议则是:到底应当将公平还是经济效率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这种争论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能够满足帕累托效率要求的交易并不只有一组,事实上,存在着许多能够满足我们的经济效率定义的交易组合,于是,自然就会产生到底哪一组交易最为公平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能够满足经济效率要求的多种不同交易组合,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提到过的那位愿意按照每小时15美元的报酬来完成制图工作的女性员工的例子。如果埃斯工程服务公司为完成这项制图工作而愿意支付的报酬水平最高不超过每小时16美元,而萨莉觉得15美元就可以接受,那么,如果双方在每小时15.50美元的基础上达成雇用协议,双方就都能从中受益。但是,如果在每小时15.25美元或15.75美元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同样也是对双方都有益的。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种客观判断,即任何一个此类的潜在协议都是有效率的,因为与不进行交易时的情况相比,交易双方的福利状况都因此得到了改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对“公平”给出一个主观性的标准,就很难判断哪一种潜在协议更为公平了。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产生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与这样一个问题有关——为了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公平,常常需要采取一些偏离帕累托效率的措施。例如,最低工资立法就阻碍了交易双方自愿在较低的工资水平上达成交易;因此,那些本来愿意接受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水平的工作的那些人,就什么工作都找不到了,这是因为,他们现在的服务出现了“定价超过市场水平以上”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是,目前实施的很多福利计划往往都会导致那些已经找到带薪工作的福利享受者实际上只能得到零工资——这是一种重大的价格扭曲,要避免这种价格扭曲,不仅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可能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正如我们在第6章将要论述的)。
规范经济学之所以倾向于将效率置于公平之上,并非是因为效率更重要,而是因为对效率可以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一笔交易要想成为互惠交易,只需交易各方都感觉到自己的福利状况变得更好就可以了,因此,在考虑经济效率的时候,对自愿交易(即市场行为)进行研究就十分有用。但是,公平方面的考虑却总是涉及将交易中的损失方所失去的福利,与另一些人所获得的效用进行比较——由于无法对交易各方的福利状况进行衡量,因此,这种比较就很难做到科学性。所以,在涉及建立在公平考虑基础之上的政策决策时,一个社会往往会转而依赖政治体系,而不是市场。
ISBN | 9787300144825,730014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罗纳德?G?伊兰伯格 (Ronald G. Ehrenberg)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