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研究 [平装] 978750055938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758534 类别: 图书 经济 投资理财 保险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研究》主要内容简介:保险监管是金融监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本国保险业的同时,都十分关注保险监管问题。因为,保险本身就是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它的经营管理是否稳妥,直接涉及到投资于保险行业的股东们,最主要的是牵涉到广大投保人的利益,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稳定。虽然保险监管的形成与发展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大短于世界保险业发展的历程,但是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经济增长中面临和积累的风险日趋加大,因而,运用保险支持本国经济发展,同时通过保险监管降低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已经成为各国保险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然而,对于我国这种保险发展历史短,经济体制又处于变革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研究经济增长与保险产业进步的关系,借鉴有关国家保险监管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发现并解决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保险监管制度,便显得尤为重要。截止目前,不少专家学者撰写了一些涉及保险监管问题的文章并从事了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但专门进行保险监管制度研究的论文尚不多见。为此,笔者尝试着在这方面做点研究,希望能够得到诸多前辈、专家、学者、同行的指点。但愿这点研究成果能对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建设有些帮助。
编辑推荐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研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孟昭亿,男,1959年出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寿险管理师(美国),1995年获得英国证券从业资格、期货期权从业资格,现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险谈判代表。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事银行和保险等监督工作10余年,先后于1989-1990和1995-1996年用两年时间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数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工作。最近3年参加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中的中美、中欧、中加、中瑞、中印等双边、多边有关保险的谈判工作和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以及中美、中欧等双边经贸、商贸磋商机制。近些年来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并出版专著、译著若干。
目录
导论 一、研究主题与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保险监管制度的意义 第一章 经济增长与保险产业进步相关分析 第一节 保险产业的兴起及其进程 一、世界保险产业的兴起及其进程 二、我国保险产业的兴起及其进程 第二节 经济增长对保险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 一、经济规模对保险产业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结构对保险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政策对保险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保险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一、保险产业发达程度对经济的影响 二、保险和金融服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保险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经济增长与保险产业进步的相关分析 一、GDP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国际比较 二、经济增长与保险产业进步状况分析 第五节 保险业快速发展对保险监管理论与政策的新挑战 一、保险监管理论及其变迁 二、保险业发展对保险监管理论与政策的新挑战 第二章 保险监管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及启示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监管制度 一、美国的保险监管制度 二、英国的保险监管制度 第二节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管制度 一、韩国的保险监管制度 二、新加坡的保险监管制度 三、中国台湾地区的保险监管制度 第三节 保险监管制度演进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一、有关国家和地区保险监管的经验教训 二、国际保险监管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保险监管法规制度 一、保险监管法规制度框架 二、保险监管法规制度问题及根源剖析 第二节 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制度 一、保险监管机构制度沿革 二、保险监管机构制度建设问题及根源剖析 第三节 我国保险机构管理制度 一、保险机构管理制度状况 二、保险机构管理制度问题及根源剖析 第四节 我国保险业务监管制度 一、保险业务监管制度状况 二、保险业务监管制度问题及根源剖析 第四章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第一节 我国保险监管原则及目标的确定 一、保险监管的一般原则与具体原则 二、保险监管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 三、我国保险监管原则与目标的选择 第二节 我国保险机构监管制度研究 一、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制度研究 二、我国保险经营机构制度研究 三、我国保险服务机构制度研究 第三节 我国保险经营监管制度研究 一、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监管制度研究 二、我国保险公司业务监管制度研究 三、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监管制度研究 第四节 我国保险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与政策分析 二、我国保险市场中外保险公司情况对比分析 三、我国入世保险对外承诺及开放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层层严格制定各项计划,并对一切资源自上而下地实行计划分配,而社会各行各业的真正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社会分工与协作在条条和块块框架内加以实施,因而经济运行上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并形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化。也就是说,在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体制的制约难以形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而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生产的进行和服务的提供均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横向协调。当然这种协调有时会因信息不灵而产生偏差,但这种偏差会通过政府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以纠正和克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有国家法律的保障,人们遵从价值规律、市场供求关系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市场经济这种协调机制既可提供激励,又能进行约束,从而有利于企业和社会通过市场开拓,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创新、加强规模经济、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因而,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政策协调性对保险产业发展的影响 前面谈道,一国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开放政策、贸易政策等等。政府如何制定这些政策,以及怎么具体实施这些政策无疑对该国经济产生根本的影响。实践表明,在制定和实施上述政策时,政府不但要考虑每项政策的适用性和传导作用,还必须注重各项政策的选择使用和配套措施,以解决好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和衔接问题。
ISBN9787500559382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孟昭亿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