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管理学概论(下册) [平装] 7302261210,97873022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769818 类别: 图书 管理 管理学
《女性管理学概论(下册)》由郭丽双著,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充满期待的东西。当今世界动荡不安,人类社会危机四伏,这个时候提出女性管理学的主张,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尤为显要。 或许,人类未来的希望有赖于母系氏族的回归?或许,女性管理是拯救人类堕落而至毁灭的诺亚方舟?或许,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传说,是尚未被我们认识到的某种对于人类命运的神秘暗示?
编辑推荐
《女性管理学概论(下册)》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郭丽双,女,1964年生。 硕士研究生,东方美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委员。著有《商人道德决定中国未来》一书,拍有36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大商孟洛川》等。主要社会职务:中华全国工商联及北京市工商联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及北京市女企业家商会执行会长、全国工商联宣教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港澳台侨妇女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电视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 200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等。
目录
第三篇 女性管理 第十九章 女性的人本管理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的内涵 第二节 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一、人的管理第一 二、实施参与管理 三、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第三节 人本管理与女性管理的协同及其升华 第二十章 女性的柔性管理 第一节 柔性管理原理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柔性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一、职能上的特殊性 二、方法上的感应性 三、行为上的可塑性 四、原则上的灵活性 第三节 柔性管理与女性管理的协同及其升华 第二十一章 女性的责任管理 第一节 责任管理原理的理论渊源 一、责任管理原理的产生和发展 二、责任管理原理的理论基础 三、责任管理原理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责任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一、责任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二、全面责任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责任管理与女性管理的协同及其升华 第二十二章 女性的效益管理 第一节 效益管理原理的内涵 第二节 效益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 一、效益的基本要素 二、效益原理的基本准则 第三节 效益原理在女性管理中的灵活运用 第二十三章 女性管理流程——计划 第一节 计划概述 一、计划的性质和目的 二、计划的步骤 第二节 计划的工作原理 一、限定因素原理 二、许诺原理 三、灵活性原理 四、改变航道原理 第三节 女性管理中计划管理需遵循的几项原则 一、规范计划管理的基本流程 二、兼顾女性管理的特点 三、依托女性优势,不断开拓新的计划项目 第二十四章 女性管理流程——组织 第一节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与功能 二、组织类型 第二节 组织工作原理 一、目标统一原理 二、分工协作原理 三、管理宽度原理 四、责权一致原理 五、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 六、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理 第三节 女性管理中组织管理需遵循的几项原则 一、兼收并蓄,构建一个适宜的组织结构 二、收放有度,科学适度地授权与分权 三、强化女性企业文化,提高组织凝聚力 第二十五章 女性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原理 一、人员配备的原则 二、培训开发原则 三、绩效管理的原则 第三节 女性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需遵循的几项原则 一、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 二、员工培训作为重中之重 三、兼顾女性特点,做好女性员工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女性管理流程——领导 第一节 领导工作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与实质 二、领导的功能 第二节 领导工作原理 一、民主管理和集体决策的原则 二、沟通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第三节 女性管理中领导工作需遵循的几项原则 一、把握好注重生产与关心员工的领导尺度 二、巧妙运用各种激励方式 三、学会成为全球化领导 第二十七章 女性管理流程——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 第四篇 走向辉煌的女性管理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在描述激励时指出:“激励能使人们以高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①另一位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则认为:“需要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包含着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而这构成了人们行为的直接动力。”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对个人的需要进行了更为精辟的阐释。马克思一贯重视对人的需要的研究,他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③恩格斯也认为,“人们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④可见他们是将需要当作一切人类存在的第一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前提。正由于肯定个人的需要,历史才找到了其存在的真正基础。 激励要有效,就必须具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符合被激励者的需求。被激励者的需求有多方面:既有物质的需求,又有精神的需求;既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又有团体发展的需求;有今天的需求,也有明天的需求。应当针对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同时,对于员工的不合理、不符实际、不正当的需要,要善于进行引导和说服,不能一味地用强制方法压制,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员工的个性纳入组织理性之中,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 (2)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协调使用。物质激励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激励方式,尤其是金钱激励,更是一种古老的激励手段,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在调动人员积极性上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行金钱激励要注意与工作绩效挂钩,并要注意人们对金钱的不同看法。有的人对钱看得重些,有的人对钱看得淡些,有的人迫切些,有的人不那么迫切。并且,钱往往含有比其本身更多的价值,它可能同时意味着地位或荣誉,进行物质奖励要充分考虑这种因素。但有关调查表明,员工工作的主要动机,不是钱、物等经济性因素,而是组织对其存在价值的肯定与认同。激励不一定代价昂贵,而更要注重一种心灵的理解与沟通,以真诚的鼓励与赞许换来员工精神和心理的满足。几声感谢的话语,几行表扬的文字,都可构成有效的激励。值得指出的是,精神激励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进行员工的自我激励。管理者可以通过让工作人员参与管理,参与决策;赋予员工以工作重任;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工作内容丰富多彩,让员工掌握多种工作技能。
ISBN7302261210,97873022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丽双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