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链条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国特定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链条,将创业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以及公募股权投资(public equity)三阶段的股权投资方式从割裂状态融会贯通为一个顺畅的链条,并指出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创业型企业成功的关键。书中系统地梳理了涉及股权融资的经典理论,对欧美和亚洲的股权投资市场进行了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以实证和案例分析为主,对中国产业园区内企业股权投资链条的三个环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提出了企业投资链条一体化模式的近期策略和远期规划。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链条研究》适合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或涉及创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公募股权投资的政府官员、金融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及学术界人士阅读。由于《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链条研究》从基本理论分析入手,在行文中注重用词简明易懂,因此,《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链条研究》也可作为本领域的科普读物。
编辑推荐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链条研究》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1 引言
2 股权投资链条的理论综述
2.1 股权投资的理论基础
2.1.1 价值投资理论
2.1.2 委托一代理理论
2.1.3 托宾Q值理论
2.1.4 MM定理
2.1.5 其他有关股权投资理论
2.2 私募股权投资的相关理论综述
2.2.1 创业风险投资的相关理论综述
2.2.2 杠杆收购的相关理论综述
3 股权投资链条的国际比较
3.1 欧美股权投资市场
3.1.1 美国企业股权投资特点
3.1.2 其他欧美国家企业股权投资特点
3.2 亚洲股权投资市场
3.2.1 日本企业股权投资特点
3.2.2 中国企业股权投资特点
3.3 国际比较
4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
4.1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状况
4.1.1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界定
4.1.2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状况
4.1.3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生命周期
4.2 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4.2.1 产业集群理论
4.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4.2.3 其他相关理论
4.3 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特点
4.3.1 以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企业为主
4.3.2 产业园区内的关联企业
4.3.3 促进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创新
4.3.4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5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创业阶段:创业风险投资环节
5.1 创业风险投资概述
5.1.1 创业投资内涵及发展现状
5.1.2 产业园区内企业与创业投资的互动关系
5.2 创业投资体系研究分析
5.2.1 创业投资体系结构的研究分析
5.2.2 创业投资体系的投资模式
5.2.3 创业资本来源的比较分析
5.3 我国产业园区创业投资体系现状分析
5.3.1 我国产业园区创业投资现状
5.3.2 产业园区创业投资体系的问题分析
5.3.3 产业园区内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效果分析
5.3.4 产业园区内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优势
5.4 利用创业风险资本融资
5.4.1 识别风险投资者
5.4.2 有效获取风险资本应具备的条件
5.4.3 风险投资的运作程序
5.4.4 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商业计划
5.4.5 评析
5.5 典型案例分析
6 产业园区企业成长阶段:私募股权环节
6.1 企业成长阶段的综合评价
6.1.1 企业成长阶段的特点
6.1.2 企业成长阶段的融资渠道
6.2 成长性企业融资渠道的分析
……
7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成熟阶段:公募股权投资环节
8 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股权投资:近期策略与远期规划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目的是追求分工效果和规模效果。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为改进委托一代理关系带来的效率损失、降低代理成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提出和发展了解决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委托一代理理论。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研究方法。
1)实证代理理论
实证代理理论又称“代理成本理论”。Alchian等(1972)重点研究企业内部结构和激励问题(监督成本),提出“团队生产”理论,并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团队生产。在团队生产中,会产生偷懒和“搭便车”行为。为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就需要有人来专门从事监督工作。为使监督者积极地工作,应该允许监督者占有剩余权益和拥有修改合约的权利。另外,监督者还必须是团队固定收入的所有者,因为由非所有者的监督者监督投入品的使用成本过高。Jensen等(1976)指出,由于企业内部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安排所产生的企业管理人员不是企业完全所有者,其努力程度具有不完全性,从而导致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的价值低于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并产生“代理成本”,包括委托人监督支出、代理人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三部分。Jensen和Mecking用这一分析框架来解释厂商的所有权结构或资本结构,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必须建立完善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来减少代理成本。在减低代理成本的途径上,Jensen等(1976)认为代理成本与筹资方式有关,不同的筹资方式,其代理成本也不同。
ISBN | 9787030331502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李秉祥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