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的智慧》作者谈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兼顾其内部文化生态与外在社会责任的强调,创造性地提出了“商商”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以自己的智慧改变我们的世界,以行动者的姿态和逻辑来表达企业之于世界的关切。《企业的智慧》的核心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加强企业理论研究,从企业哲学的高度提高我国企业理论研究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非企业组织(政党、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如何借鉴企业理论的成果和管理的经验,从管理哲学的高度不断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因为有了企业,人就会变得更加智慧。所有做企业的人、研究企业的人、管理企业的人智慧地改变企业,又在改变的过程中更加智慧。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所有的企业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智慧。
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共25万字。
编辑推荐
《企业的智慧》商商改变人类,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
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关系的重构;企业治理和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互鉴;悟证管理的未来,体味管理哲学的意蕴;商商改变人类,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
罗争玉,男,1970年8月生,湖南双峰人。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华文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集团中版教材公司总经理,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理论、文化产业和管理哲学。 目录
企业的雄心照耀世界
第一章 改变世界的企业
一、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理性回归
二、企业的传统身份
三、企业的现代身份
四、世界是什么
五、改变世界的企业
第二章 效率、公平和正义
一、企业天生的约束——效率
二、基于效率的“新公共管理”
三、公平理论的演进.
四、企业管理中的公平
五、公共管理中的公平
六、企业理论中的正义
七、企业的最高境界——追寻正义
八、公平的正义和正义的公平
第三章 战略、制度与文化
一、企业战略的界定
二、基于“三环理论”的企业战略
三、政府战略目标——“必以全争于天下”
四、制度与文化
五、企业的制度设计与企业的文化建设
六、制度、文化之于社会治理
七、制度与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八、战略、制度与文化是任何组织永续发展的终极源泉
第四章 人力、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一、从人到人力
二、从人力到人力资源
三、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
四、人力的管理——激励与约束
五、人力的开发——教育改革
六、新的企业价值观——把所有员工当资本
七、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三问”
第五章 信息、信任和责任
一、信息对称和信息公开
二、信息公开与信任选择
三、信任和信用
四、信任与经济发展
五、信任与责任
六、风险与保险
七、雇员和伙伴
八、信任与政府公信力
九、信息与言论自由
第六章 产权、信誉和成本
一、从传统意义走向现代意义的产权
……
第七章 企业环境、企业生活和企业生态
第八章 企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第九章 企业治理、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
第十章 技术的力量、企业的力量和政治的力量
第十一章 企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章 企业管理、管理企业和企业的逻辑
第十三章 企业理论、企业伦理和企业的哲学
第十四章 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 序言
企业的雄心照耀世界
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关系的重构;
企业治理和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互鉴;
悟证管理的本来,体味管理哲学的意蕴;
商商改变人类,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
……
这是我编辑此书,初读后的直观感受。然而,精读书稿、精心编辑后,发现本书有着与一般同类作品不一样的价值。
作者构建了一个“三分法”的管理哲学体系:管理学主要要解决三大问题:正义、效率和公平。效率、公平和正义,是企业管理追求的三种境界;正义、公平和效率是公共管理现实道路的演进。不只是企业,所有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党,从避免早衰到长盛不衰,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科学的发展战略、完善的制度设计和优秀的文化塑造,这是所有组织永续发展的终极源泉。“三分法”管理哲学体系的构建是本书的重要特色。
作者从管理哲学的层面,对企业治理、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及其相关问题,作了深入论述:企业治理改变了政府治理、政党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生态环境。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的变革是一种适应性的变革,这种适应源自于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形成的国际规则、全球化形态等外部环境压力,也可以来自于以企业治理的示范性影响。
作者还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提升了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企业的本质不只是通常人们认为的为人类社会发展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财富,企业更是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组织,这是企业存在的逻辑。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是企业的本质不断被深化认识的过程。
全书贯彻着“商商改变人类,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的主题。商商是相对情商、智商而言的,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不只是企业人要具有,非企业组织的人也需要具有。企业影响世界,企业改变世界。从影响到改变,是事物关系质的飞跃!除了直接的改变,企业还在间接地改变、看不见地改变、隐性地改变着世界——这就是企业的智慧在改变世界。企业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组织在一起,创造了属于企业的智慧。
企业的雄心光芒四射,永不停息地照耀世界!企业的智慧润物无声,永不停息地改变世界!企业,因此在人们爱恨交织的复杂目光下成长。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担心,最终有一天,企业会不会收购国家?而不论我们是欣喜还是担忧,企业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发展着。
这本书的撰写,正是折射了作者作为学者型企业人的智慧、责任和情怀。我在和作者沟通的过程中,作者总是很谦虚,说自己的哲学基础很浅,对企业理论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企业工作经历也不是十分丰富,出这样一本书难免贻笑大方。
作者经常提醒我,这样一本并不是严格按学术专著方式来撰写的书,极有可能有不合学术规范的东西发生,请一定把好编辑关。作者还担心有些他自认为是有新意的东西,也许早有他人著书立说在前,只因如今的管理学著作浩如烟海,无法逐一研读。
然而,作为编辑,我却认为,现在部分学术著作形同“八股”,形式呆板、语言生硬,如嚼蜡头。作者采用学术散文的写作方式,以出思想为根本,这是作者十年企业工作实践和长期从事管理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学术著作新创作方式的一种倡导,是对一种新文风的倡导。
是否因偏爱自己编辑的作品而大加溢美?相信各位读者一定会有自己的评判。
刘恋谨记 文摘
版权页:
现在,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等问题,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认识并不统一,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而言之,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表述方法主要有:知识说,能力说,技术说,资源说,人才说。
此外,关于核心竞争力还有多种提法。尽管近年来,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涌现出相当多的著作论述,但客观地讲,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更多的是内涵界定并不十分清楚的概念和判断。定义的难以统一,造成了该理论概念上的模糊和应用上的困难。
我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包括价值特征、功能特征和属性特征三个方面。价值特征是指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保障企业所看重的根本性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功能特征是指支持性。核心竞争力能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支持企业不断创新,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属性特征是指综合性。任何单项能力要素都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核心竞争力,它必须具有以上三个特性,更为重要的是,“核心”两个字本身还蕴涵着一层意思,即“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就横向维度而言,是各种竞争要素的较量;就纵向维度而言,是持续竞争时间的较量。从横向维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切竞争优势的根源;从纵向维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必须保障企业长时期都能够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否则,就只能算是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即使现在是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应该将这样的因素作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能力、技术、人才、资源都能构成企业的竞争力,但只能使企业在某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而并不能构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与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从横向维度来看,制度与文化是企业一切竞争优势的根源。
ISBN | 9787010103617,701010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罗争玉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