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支持城市化的系统分析框架,对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涵、机制、阶段、模式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立足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围绕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大主线,研究了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在理论上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依据理论分析框架,设计了城市化指数和金融支持度指数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对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测度了中国城市化和金融支持水平,并发现金融支持和城市化具有高度相关性。金融支持对中国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金融支持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0.855个百分点,在量化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金融支持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创薪性。《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对金融支持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从中国城市化和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偏差与关键领域制度约束的角度,探讨了金融支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制度问题,从制度层面对研究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编辑推荐
《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为中国经济热点观察丛书之一。 媒体推荐
本书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发硬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巾的余融支持问题进行厂深入探讨。全书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围绕人口、产业和空间布局三大主线,研究了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在机理,提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作者设汁了城市化指数和金融支持度指数,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在金融支持与城市化的量化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得实证分析具有了更加鲜明的说服力。这种善于运用多学科方法拓宽研究视野从而深化研究内容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
——卢中原
本书立足城市化的视角研究金融支持问题,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产业和空间结构整体演进的过程,而金融支持则是金融体系在城市化进程小发挥金融功能的过程。全书探讨了金融支持城巾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内在机理,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分析框架。从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二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对城市化的支持问题,构建了金融支持城市化的指数测度评价体系。测度了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和金融支持水平,并对金融支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较力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李晓西 作者简介
赵峥,男,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区域金融。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先后出版《北京城市产业体系选择研究》等著作,参编《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等研究报告十余部,主持或参与数十项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城市化的国家意义与全球价值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的国家意义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的全球价值
第二章 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城市化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节 金融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章 城市化与金融支持:一个系统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城市化与金融支持: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的阶段分析
第三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的模式分析
第四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的系统分析框架
第四章 人口城市化与金融支持
第一节 人口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金融支持人口城市化的内在机理
第三节 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及主要问题
第四节 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
第五章 产业城市化与金融支持
第一节 产业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金融支持产业城市化的内在机理
第三节 中国产业城市化进程及主要问题
第四节 中国产业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
第六章 空间城市化与金融支持
第一节 空间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金融支持空间城市化的内在机理
第三节 中国空间城市化进程及模式选择
第四节 中国空间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
第七章 金融支持中国城市化的测度与分析
第一节 金融支持与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回顾
第二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的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指数测度与分析
第四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的计量分析
第五节 金融支持区域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第六节 金融支持城市化实证研究的基本结论
第八章 金融支持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影响金融支持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分析
第九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金融支持战略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五)空间预期效应
空间集聚能够促进空间未来价值增值,产生空间预期效应。长期来看,空间上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所创造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会形成强大的空间引力,进一步强化人口和产业在空间聚集的心理预期,进而增加人口和产业在空间生活和生产的收益期望值。这一空间预期效应在实践中往往突出表现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所形成的“土地价值溢价”①,也就是土地预期价值的提升,一般来讲,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预期越强烈,人口和产业集聚越快,未来土地价值增值也越快,土地价值溢价也就越高。
总的来看,空间集聚效应的发挥可以提升空间价值。其中,空间竞争效应是一种机制效应,会通过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空间价值。空间成本效应是空间集聚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形下,空间成本降低就意味着空间价值提升。空间创新效应是空间创新活动带来的空间价值。空间专业效应强调空间集聚形成专业化分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空间价值。空间预期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反映为空间引力对未来土地增值的带动作用,通过强化对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提升空间价值。
ISBN | 9787100084703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 赵峥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