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造城 [平装] 7560845878,97875608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775884 类别: 图书 经济 行业经济 商业
《商业造城》分研究和设计两个板块展开,第一板块以论文图表为主。依托类型和历史的调研,围绕发展线索和影响因素,分析一些重要的商业样态是如何演变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到底起到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希望能够串接起各商业类型在各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典型形态,理解它们在原型的基础上继承与变异的推动因素。第二板块以“虚拟”项目的方式进行。虽然与设计相关,就研究的本意而言,并不希望产生因设计带来的形式困扰,所以尽可能选择简单直接的操作,务求“一眼即明”的针对性。目的是借助建筑实体印象,整理和展现第一板块研究的各个侧面,以及在具体城市环境中的场所倾向。
编辑推荐
《商业造城》是非典型摩登城市系列。
目录
序 前 言 上篇 上海城市商业样态的类型研究 中国城市商业样态的传统性因素 上海城市商业说明 都市乐园 高城市 轨道交通与商业 上海商业绅士化图说 销品茂 下篇 场所与设计讨论 中心广场 零售街区 步行街 轨道交通站点 市场综合体 附 录 上海商业与城市建设大事记 世界城市肌理比较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种种情况都表明,上海“准”CBD的建设有许多综合因素的考虑,像现行大多数城市CBD那样主要根据全球化定位“按需建设”和功能补充扩展的逻辑,无法解释我们所看到的现象。CBD建设对上海城市发展而言,与其说是目的不如理解为手段。因为不难发现,相对于追求CBD本身功能的合理性与典型性,由其产生的国际化形象和以此为基础的城市影响力更被看重和强调。这一点从陆家嘴规划伊始的国际方案征集以及最终方案确定的过程就已清晰地表露出来。 在20世纪90年代初受邀参与方案讨论的并不是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公司,而是几位当时在建筑形式创作上有突出表现的国际明星建筑师,所以讨论的基调集中于城市形象问题。虽然这些方案无一例外的因为“不现实”而难有实质推进,但却对上海思考最终实施方案的走向以及后来的城市样态发展方式提供了“具象化”的参照和比较。在“天马行空”的未来景象和“任重道远”的现实条件之间,由超高层建筑群组成的城市界面似乎成为唯一合适的选择。它虽然并不新奇浪漫却也足以对城市面貌“进化”产生决定性影响。 于是佩罗和伊东方案中的某些视觉考虑被移植入平庸而务实的上海联合方案中,在强调保留和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形象因素进行强化。其实,在80年代的起步阶段上海已经在诸如淮海路、延安路以及虹桥地区做过超高层建筑的尝试,也从中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与体会,只不过陆家嘴城市形象的讨论一方面将其固定下来并加以强化,另一方面提升到某种意义上“类型化”的高度,也可以认为通过政府上层的认可第一次将其带入官方城市发展的视野。
ISBN7560845878,978756084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之懿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