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 [平装] 9787508605340,75086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商界领袖战略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 达尔文在他的《物种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不是那些最庞大的物种能存活,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中国企业是全球化竞争环境下的“适者”吗? 是不是开始遍及全球的中国企业兼并浪潮,就能把一个中国企业迅速提升为一个有实力的全球性企业? 或是像华尔街尖锐指出的那样,中国企业大手笔、快速度的并购只不过是“花了巨资从儿童手中拿了一块糖果” (Taking Candy From a Baby)?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逃离无休无止的低价格、低利润/无利润的混战,而成为全球化市场上创造利润的强手? 一个年轻、幼小的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的“成人”市场竞争中获胜? 中国企业要怎么做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崛起? 美籍华裔学者吴霁虹·桑德森在本书中从一个独特和创新的角度——“企业商业DNA”, 对这些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编辑推荐
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商界领袖战略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 达尔文在他的《物种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不是那些最庞大的物种能存活,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中国企业是全球化竞争环境下的“适者”吗? 是不是开始遍及全球的中国企业兼并浪潮,就能把一个中国企业迅速提升为一个有实力的全球性企业? 或是像华尔街尖锐指出的那样,中国企业大手笔、快速度的并购只不过是“花了巨资从儿童手中拿了一块糖果”(Taking Candy From a Baby)?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逃离无休无止的低价格、低利润/无利润的混战,而成为全球化市场上创造利润的强手? 一个年轻、幼小的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的“成人”市场竞争中获胜? 中国企业要怎么做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崛起? 美籍华裔学者吴霁虹·桑德森在本书中从一个独特和创新的角度——“企业商业DNA”,对这些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媒体推荐
书评 桑德森写这本重要的书,它将帮助中国企业从中国思维转变成全球思维 ,从封闭思维转变成开放思维。 ——亨利·切萨布鲁夫 伯克利加州大学哈兹商学院教授,开放式创新 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最可怕的障碍不是来自产品或者管理,而是长久以 来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成长环境造成的意识上的差异。因此,有这样常年往 返于中美之间,而且勤于思考的学者来讲一讲这些不同,实在是件再好不过 的事情。 ——刘湘明 《IT经理世界》杂志社出版人兼总编辑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它使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作为一家成 功跨国公司的CEO,我向那些想在全球市场成功的企业强烈推荐这本书。 ——约翰·陈 赛贝斯公司主席、执行总裁 霁虹一直在中美商务之间建立重要的桥梁,每一个决策者都应该阅读这 本书。 ——安纳利·萨克森宁 伯克利加州大学信息与系统管理学院院长、教 授 这是一本富于洞察力的书,它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走向国际的很有价值的 观点,特别是关于中外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以及其成败的对比。对于那 些想在国际市场有一番抱负的管理决策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戴维·蒂斯 伯克利加州大学创新管理与组织研究所所长,伯克利 加州大学哈兹商学院教授,LECG公司主席 读了本书你不一定能造就一个创新性的国际化企业,但对你的企业向这 个方向迈进一定大有帮助。作者对中国企业满怀希望,用其丰富的教学及研 究经验写此书,非常值得一读。 ——吴鹰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CEO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吴霁虹·桑德森 吴霁虹·桑德森,美籍华裔学者,现任教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兹商学院,教授该校研究生高科技管理课程,并在中国和美国为企业领袖教授第三种管理、创新战略等课程。吴霁虹还担任伯克利加州大学中美战略研究中心董事及执行主任职务,该中心是一个全球性跨学科的思想库,通过创新、研究、教育项目促进中美在经济、政治领域的战略合作。吴霁虹有近20年在中国和美国的管理、咨询、教育、和研究经验,她专注的领域为: 新兴市场的创新与战略、高科技管理、中国企业全球化、全球化新管理浪潮演变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篇:受挫根源 第一章: 旅鼠的启示 1.1 发现根源 1.2 为“强”而为 第二章: 与时空错位 2.1 太阳的生长靠什么? 2.2 把桃树种植在沙漠 2.3 点金石为什么被扔进海里? 2.4 数千万美元换铅笔 2.5 从“化石”到“掏金” 第三章: 寻找参照物 3.1 不能指路的罗盘 3.2 中国企业的“第二自然反应” 3.3 阳光果园与乌云荒野 3.4 黑暗里寻找不存在的黑猫 3.5 行为在天坪上的份量 3.6 不同的“三角架” 3.7 手持“小李飞刀”的“赛车手” 3.8 “颠覆性的机体”不敌“持续性的组织” 3.9 “对人忠诚”碰撞“对事忠诚” 第四章: 从市场领悟 4.1 “基于事件的策略”与“遵循规则的战略” 4.2 “软筋”源于“租借” 4.3 “内核”成为“空核” 4.4 从“创世”到“群魔乱舞” 4.5 弱者是怎样被“滤除”的? 第二篇:策略思路 第五章: 超越初级 5.1 坐上同一辆车 5.2 变强的DNA 5.3 搭建百老汇舞台 5.4 三个“着力点” 5.5 弥补营养不良与智慧缺陷 5.6 在同类市场延伸 第六章:与强手匹敌 6.1 博弈论 6.2 宏基在美国的败笔 6.3 没有竞争的竞争 6.4 让对手美洲狮慢慢衰弱 6.5 进入灰色地带 6.6 向上的阶梯 6.7 寻找昂贵的恐龙 6.8 跨越“死亡谷” 第七章: 成为“搭积木”高手 7.1 谁可以驾驭“以外定内” 7.2 插上翅膀的旅鼠也难以高瞻远瞩 7.3 全球上空的“影形诀窍” 7.4 难以“读”走IBM 7.5 谁是中国的“搭积木”高手? 7.6 “绝对优势”的克星 7.7 走向全球的捷径? 第八章:全球化思维浪潮的聚焦点 8.1 是什么解放了人脑? 8.2 产业的“爆炸学说” 8.3 楚河汉界分不清敌我 8.4 中国产业的“胃革命” 8.5 “蚂蚁”能敌“大象” 8.6 要梯度?还是颠覆? 8.7 “需要”vs.“想要” 8.8 10% vs. 90%的转换 第三篇:特殊议题 第九章:全球化兼并收购七大陷阱 9.1 赶潮风声鹤起 9.2 诱惑与风险 9.3 七种常见的陷阱 9.4 不要让糟糕的理由害你 9.5 唯有技能才可能快速获得 第十章:“槌子下”的法律战场 10.1 不爱诉讼更偏爱谈判 10.2 能呼吸到律师的味道 10.3 致命的五项攻略 10.4 如何赢得法律保卫战 第十一章: 赢得全球标准之争 11.1 威力无比的“三维效应” 11.2 支配标准竞争的“五力” 11.3 中国市场三个制胜策略 致谢
文摘
书摘 第一章 旅鼠的启示 听过旅鼠集体自杀的故事吗?旅鼠大多生长在地球的北端,如美欧、加 拿大,它们靠吃植物和杂草(如草苔)为生。一个广为流传的悲壮情景是:每 隔一定的周期,成千上万的旅鼠就会集结成一个巨大群体朝一个方向直线迁 移,直到海边的悬崖峭壁,它们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最终全军淹没。 其实,旅鼠自杀只是人们的误解。真相是,旅鼠宁愿相互厮杀也不会选 择自杀的道路。旅鼠也许是世界上繁殖能力最强的物种之一,它们每6周就 可以繁殖出新的一代,这使得旅鼠赖以生存的食物赶不上它们生育繁殖的速 度,为此,旅鼠的一生都在为抢夺本土食物资源忙碌。当旅鼠的数量巨增、 本地资源耗尽而导致争夺食物、空间甚至配偶的竞争愈演愈烈时,为了寻觅 生存所需的新的食物,旅鼠群中就会“流行”集体出逃寻觅新的生存之地, 甚至不惜跳下大海,企图在海的对岸找到新的栖息地。可悲的是,它们贸然 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地,不惜一切超越自己的危险极限,其结果就导致了“ 自杀”的现象。旅鼠所具备的能力和智慧并不足以支持它们跨洋过海。 那么,如果让旅鼠插上翅膀,它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插上翅膀的旅鼠 也许能飞越过海,逃过被淹没的命运,但很难想像它们能在一个全新的陆地 上存活。那里的食物、气候、竞争环境将完全有别于它们所熟悉的原生地, 如果是沙漠,它们必定被渴死;如果是热带雨林,它们又必定被湿热的气候 折磨。即使让旅鼠变得像狮子那般大,它们也只会沉得更深、跌得更快、死 得更惨。“大”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 旅鼠的极限之所以脆弱而危险,那是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DNA(基因)太 弱,只能维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生存,但却不能变强变大;它们的技能也 仅仅只够帮助它们到达海边的悬崖峭壁,而不能游过大海,更不用说在新环 境下生存。即使插上翅膀,旅鼠也没有的智慧和超强的能力成为新环境 中的成员,旅鼠要变强并在任何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前提是:进化它们的 DNA、蜕变和重生! 旅鼠的命运让人联想起中国企业全球化“走出去”的命运。中国企业在 本土正经历愈演愈烈的疯狂竞争,在过去20多年基于“抢占资源”(如依赖 政策、关系、自然资源)先机的竞争下,崛起了一批“胜出”的企业。市场 演变至今,几乎所有参与者都不惜血本地进行“价格战”以进一步争夺市场 空间与资源。其结果,一边是中国企业的本土利润变得越来越轻薄而资源也 变得越来越稀缺;另一边是,为了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国内成功企业 越来越多地试图走向国际市场,而他们又将这种“低价优势”拿到国际市场 上去对付那些跨国企业。 遗憾的是,在第一次“走出去”的浪潮中,那些国内市场的领先者闯荡 国际市场留给我们的,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残酷的失败教训,中航油、中川 国际、长虹电器、德隆、温州轻工企业等等,无一例外,大都铩羽而归。 然而迷雾、陷阱、障碍终究抵挡不住巨大的诱惑,也不能磨灭中国企业 走向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壮士一去不回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被 国内媒体形容为“蛇吞象”的典型个案,它正在激起中国企业新一轮的全球 化浪潮。 我们不敢预测中国企业在今后的全球化竞争中会有怎样的结局,但我们 可以对中国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掘地三尺的探索和思考: ·是什么导致本土市场的成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铩羽而归? ·阻碍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企业要怎么做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崛起? 这些就是本书试图要解答的问题。 P3-4
ISBN9787508605340,75086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吴霁虹·桑德森
尺寸16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