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机制设计:高级指南 [平装] 7203410,978720341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机制设计:高级指南》结合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前沿和全球主要交易所市场结构改革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证券交易机制对金融市场定价、流动性等的影响,探讨了证券交易机制设计的关键问题。
编辑推荐
《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机制设计:高级指南》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高级论丛之一。
作者简介
张育军,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代表作有《国家竞争中的资本市场战略》、《转轨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前沿问题思考》、《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资本市场法制与制度建设》、《美国证券立法与管理》等。 刘逖,经济学博士,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副主任、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上海金融学会理事、证券期货专业研究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微观金融理论和市场微观结构、中国古代历史与哲学。代表作有《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践》、《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1600-1840)》,在《中国研究》、《经济研究》、《清史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丛书总序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所竞争战略 一、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概述 二、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所竞争战略 第二章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价格发现模刑及其实证检验 三、市场结构与设计的理论与实证 第二篇 交易机制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 交拐机制设计的目标与选择 一、交易机制设的基本目标与原则 二、交易机制设计的中介目标 第四章 流动性 一、流动性概述 二、流动性的衡量方法 三、专题(1):订单驱动市场的流动性衡量 第五章 波动性 一、波动性概述 二、波动性的衡量方法 第六章 有效性 一、信息与市场效率 二、市场有效性的检验 第七章 交易机制与市场质量评价 一、交易机制评价指标体系 二、专题(2):上海证券市场质量分析 第三篇 市场结构与交易机制设计 第八章 证券交易与证券交易市场 一、证券交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证券交易产品 三、证券交易方式 四、证券交易过程 五、证券交易市场与证券经营机构 第九章 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 一、证券交易订单 二、主要市场的交易订单类型 三、订单优先规则 四、专题(3):市价订单风险与下单策略 第十章 价格发现与确定概述 一、价格确定的基本方式 二、证券交易机制基本分类 第十一章 竞价市场的价格确定(1):连续竞价 …… 第四篇 全球视野下的交易机制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价格形成方式 价格形成方式通常也称为市场类型(market type)或市场模式。从日前世界各证券市场的实践看,市场模式可依据不同标准区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依据交易是否连续可将价格形成方式区分为定期(集合)交易模式和连续交易模式。前者仅在交易时间的特定时间点对投资者买卖需求集中进行撮合,而后者则在交易时间的任何时间点均可对投资者买卖需求进行撮合,即随到随撮合。 二是依据交易中介的作用可将价格形成方式划分为报价驱动和订单驱动两种形式。报价驱动市场也称做市商市场,即做市商(交易商)在交易时间内连续提供买卖双向报价,投资者可按做市商报价与做市商进行交易,投资者之间不直接撮合;订单驱动市场通常也称为竞价市场,即价格形成源于投资者订单的相互作用,投资者的订单相互之间直接进行撮合。① 三是依据交易手段(或交易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可将交易模式分为人工交易和电子交易两种。人工交易主要是指交易大厅交易,但近年来,交易大厅交易尽管仍然存在较多的人工参与,但电子化程度也很高,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实际上是一个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场内交易市场;电子交易主要是指无形市场,市场参与者无需面对面进行交易,交易通过基于电脑屏幕(screen-based)的电子网络进行。 四是依据价格发现的独立性可将交易模式分为有价格确定机制的交易市场和自身无价格确定机制的交易市场。在自身无价格确定机制的交易市场,价格主要从其他市场引进,或引进其他市场的交易价格后适当进行优化。
ISBN7203410,978720341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逖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