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修订版)》内容简介:全球最畅销家教书系作者、美国杰出的教育专家法伯与玛兹丽施寄语中国读者: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修订版)》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编辑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修订版)》是一本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一本已让全球数百万家庭收获亲密亲子关系的家教图书,一本持续创造销售奇迹的家教图书。这本书让你的家庭充满快乐欢笑,它将帮助您的孩子最终成为独立、自强、充满爱心和具有责任感的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修订版)》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媒体推荐
切实可行、合情合理、清晰易懂,法伯和玛兹丽施所设计的方法条理非常清晰,让读者不断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
——美国《家庭》杂志
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运用到任何一种关系当中。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让世界上少了对孩子大声的喊叫和训斥,带来的是父母和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本十分实用有效的图书,它让成人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使孩子像成人一样和父母对话,这种沟通交流的形式一旦建立,的确就能创造家庭的快乐与和睦。
——《洛杉矶时报》
一本优秀的著作……所有的父母每天都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来改善他们的亲子关系。
——《沃斯堡星电报》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波斯顿环球报》
这本书太可爱了!法伯和玛兹丽兹给读者提供了一种魔幻般的机会,让父母们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并且在犯那种可能毁灭性的错误之前就预先修正自己的行为。
——《母性的选择》作者:西尔维亚?费德马
一本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超级指导,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使做家长变得更高效和更快乐。
——美国幼儿协会前主席:罗伯特 M.赫文瑞奇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美国)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 译者:安燕玲插图者:(美国)肯伯利?安?蔻(Kimberly Ann Coe)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两位作者的第一本书《解放父母解放孩子》(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曾荣获“克里斯多佛”奖,第二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Listen So Kids Will Talk)销售量超过300万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录像带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
随后她们又出版了一系列亲子教育图书,其中《如何说孩子才肯学》(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At Home and In School)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Siblings Without Rivalry)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自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版以来,两位作者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为父母、老师和职业心理医师进行幽默、鼓舞人心的演讲和培训。她们持续开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电视台CBS节目中播放。她们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两位作者都曾师从于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博士,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New School of Social Research)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协会(Family Life Institute of Long Island University)的创建者。
阿黛尔?法伯,本科毕业于美国皇后学院戏剧专业,获学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
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获舞台美术的学士学位,毕业后创建并指导了格罗斯维诺尔和雷诺克斯?希尔社区活动中心的儿童节目。她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画家和作曲家。
两位作者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以身作则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精彩在继续
1.多年以后
Ⅰ是这样,但是…… 如果……会怎么样?
Ⅱ孩子们的“母语”
Ⅲ读者来信
2.30周年纪念版感言
3.下一代的成长
为读者推荐的家教图书 序言
给中国读者的一份祝福
亲爱的读者朋友:
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被翻译成中文,与中国的广大父母以及育儿专家见面了。回顾当初,这本书在1980年首次出版发行的时候,我们谁都不曾预料到,它不仅是最畅销的书之一,而且成为近30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曾收到了许多中国家长的来信,让我们了解到这本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一位女士还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这本书的中文版,使更多的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仍然相信,有更多共同的东西把我们联系起来。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我们都对孩子拥有同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能传承给孩子们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这也正是本书的核心所在,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
期待着各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收获良多。
Adele Faber(阿黛尔?法伯)
Elaine Mazlish(伊莱恩?玛兹丽施)
如何阅读本书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各有不同,有人喜欢从中间读起,有人愿意从后面开始看。但我们建议你先通过浏览漫画对本书大致有一个了解后,从第一章慢慢读起,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做书中的练习。不要跳过练习直接阅读你认为精彩的章节。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做练习,效果会更好,你们可以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建议做练习的时候,写下你的答案,使本书变成你的一份个人记录。不必介意你的书写是不是工整,是否有涂改,只管把它记下来就好。
本书适合慢慢去读。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书中的理念。当你认同书中的观点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想有一些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每读完一章后,把书放在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周的时间来演练,然后再接着读。你也许会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做练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必须通过练习把理论变成行动,并且记录下结果,才能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
最后,是关于作者方面的解释。本书出自两位作者,书中的观点来自我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为了方便阅读,我们统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阐述观点,而免去了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样繁冗的表达方式。书中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都受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非常愿意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当我上周听了乔舒亚的故事后,我就在想,多希望能把这个经验用在托德身上呢?托德今年也是3岁,患有脑瘫。对正常孩子很容易做的事情,比如:站稳、伸直头这样的动作,对托德来说却很难。其实,他已经有很多进步了,但还是很容易沮丧。每次他试着做一些事情又没做成时,就会大叫好几个小时。我简直拿他没办法。最糟糕的是,他还踢我、咬我。我猜他可能觉得是我把他弄得这么难过。他几乎一天到晚都在生气。我应该为他做点什么呢?
上周结束了讲座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就想:在他发怒之前,我最好能提前有所准备。那天下午他在玩拼图。那个拼图很简单,由几个大拼块组成。但是他还是不能把最后一块拼好,试过几次之后,他的脸色有些不对劲。我想:“糟糕,情况不妙了!”我立刻跑过去,对他喊:“拿住了!……别动!……我去拿一样东西过来!”他吃惊地看着我。我连忙地从他的书架上找来一只紫色的笔和画画纸,和他一起坐在地上,一边使劲地在纸上“噌噌”地画线,一边对他说:“托德,你生气的感受是不是就是这样的?”
“是的。”他从我手中夺过笔,也疯狂地在纸上画线,然后,还不停地在上面戳孔,直到那张纸全都被戳满了孔。我把纸对着光线,说:“你这么难过……你的确很生气!”他抢过纸来,哭了起来,又把纸一点一点地撕成了一堆碎纸屑。最后,他抬头看着我说:“妈妈,我爱你。”这可是他第一次对我说这句话。
后来,我又用过这一招,但不是每次都见效。我得找些其他的东西给他发泄,比如拳击沙袋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最重要的是当他砸东西、摔东西或者乱画时,我能在他身边,让他知道即使是最极端愤怒的感受也是被接纳和理解的。
ISBN | 9787511714152 |
---|---|
出版社 | 中央翻译出版社 |
作者 |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