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第3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平装] 978704035030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第3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第3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在2009年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依据2010年和2011年新颁布的结构设计规范和平法制图规则编写。《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第3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知识涵盖面宽,浅显易学,内容实用,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第3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抗震和钢结构五部分。内容有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本知识、多层及高层结构、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砌体结构构件及混合结构房屋、地基土基本知识与建筑基础、建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钢结构、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编辑推荐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第3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施工员等岗位培训参考教材。
目录
绪论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 第一节建筑结构荷载及其效应 第二节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第三节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 第四节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实用设计表达式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原理 第二节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第四节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第一节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二节轴心受压构件 第三节偏心受压构件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本知识 第一节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第三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材料 第四节预应力损失和张拉控制应力的概念 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多层及高层建筑 第一节 多层及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楼盖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楼梯 第四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第五节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第一节砌体材料 第二节砌体的种类及力学性能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砌体结构构件及混合结构房屋 第一节墙体承重体系及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第二节墙、柱的高厚比 第三节受压构件 第四节砌体局部受压 第五节混合结构房屋构造要求 第六节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及倒塌事故原因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地基土基本知识与建筑基础 第一节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二节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承载力 第三节基础的类型 第四节基础的构造 第五节基础埋置深度及基础底面积的选择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建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第一节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 第三节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 第四节剪力墙(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钢结构 第一节钢材 第二节钢结构的连接 第三节钢结构构件 第四节钢屋盖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混合结构房屋结构施工图识读 第三节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图识读 复习思考题 附录 附录一荷载计算用表 附录二钢筋和混凝土力学性能表 附录三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用表 附录四 常用材料砌体的力学性能表 附录五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影响系数表 附录六 钢材、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强度设计值 附录七型钢表(部分)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4)当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单独配置。 (5)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楼(屋)面板一起现浇。未设置圈梁的楼面板嵌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0 mm,并沿墙长配置不少于2φ10的纵向钢筋。 五、构造柱(代号是GZ) 构造柱系指夹在墙体中沿高度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小柱,砌体结构设置构造柱后,可增强房屋的整体工作性能。由于构造柱不作为承重柱对待,因而无需计算而仅按构造要求设置。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小于240 mm×180 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 mm,构造柱混凝土等级不宜低于C20。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且应与圈梁连接。为了便于检查构造柱施工质量,构造柱宜有一面外露,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六、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 (1)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得小于240 mm×370 mm。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 mm,毛料石柱截面较小边长不宜小于 mm。当有振动荷载时,墙、柱不宜采用毛石砌体。 (2)跨度大于6 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①对砖砌体为4.8 m; ②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 m; ③对毛石砌体为3.9 m。 (3)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①对240 mm厚的砖墙为6 m,对180 mm厚的砖墙为4.8 m; ②对砌块和料石墙为4.8 m。 (4)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应小于100 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应小于80 mm。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连接: ①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70 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②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100 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并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③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人现浇板中进行连接后,再浇筑现浇板。 (5)支承在墙、柱上的吊车梁、屋架及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的预制梁的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 ①砖砌体9 m; ②砌块和料石砌体7.2 m。 (6)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 (7)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可靠拉接。
ISBN978704035030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吴承霞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