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系统危重症》以呼吸系统危重症为纲,阐述了呼吸系统解剖,危重症诊断思路,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监护、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专题介绍了与呼吸系统危重症相关的操作技术、治疗技术和监护技术等。《呼吸系统危重症》还对最新的诊疗指南及临床诊疗中的疑难点进行了专题讨论。
编辑推荐
《呼吸系统危重症》适合呼吸内科医师、重症监护科医师、全科医生、基层医生及医学生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呼吸系统解剖及其生理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解剖
第二节呼吸生理
第二章呼吸系统危重症诊断
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规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病原学检查
第三节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影像学在ICU呼吸系统患者中的应用
第五节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第三章呼吸系统常见危重症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疑难点评:COPD的抗生素治疗
疑难点评:COPD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具体方法
疑难点评:COPD长期氧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疑难点评:COPD的认识误区
疑难点评:COPD伴有重症呼吸功能障碍稳定期治疗存在的争议
第二节危重型哮喘
疑难点评:机械通气在重型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疑难点评:危重型哮喘的处理方法
疑难点评:吸入性药物在危重型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疑难点评:治疗中注意问题
疑难点评:ARDS快速诊断标准
疑难点评:ARDS的呼吸机应用及肺复张方法
疑难点评:呼吸机PEEP的具体调节方法
第四节重症肺炎
疑难点评:重症肺炎的判断及严重程度评价
疑难点评:重症肺炎的病原学判断
疑难点评:重症肺炎的抗生素治疗策略
疑难点评:注重重症肺炎治疗的特殊性
疑难点评: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
疑难点评:老年重症肺炎的营养支持
第五节肺栓塞
疑难点评:肺栓塞的诊断
疑难点评:肺栓塞的鉴别诊断
第六节大咯血
疑难点评:大咯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
疑难点评: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疑难点评:大咯血的急症处理
疑难点评:大咯血引起窒息的护理
疑难点评:大咯血的病因判断
第七节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疑难点评:有创机械通气存在的问题
疑难点评:正确理解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概念
疑难点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合理应用
第八节急性呼吸衰竭
疑难点评:呼吸衰竭的诊断
疑难点评: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合理应用
疑难点评:不同原因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呼吸机模式的选择
第九节气胸与血胸
疑难点评:血胸的诊断及注意事项
疑难点评:气胸与血胸的快速判断
疑难点评:气胸与血胸的病因分析及其急诊处理方法
第十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疑难点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
疑难点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措施
疑难点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验性处理措施
第十一节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第十二节肺性脑病
疑难点评:呼吸机在肺性脑病治疗中的时间掌控
第十三节重症甲型H1N1流感
疑难点评:重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治要点
第四章 与呼吸系统危重症相关的实用性操作技术
第一节气管内插管
疑难点评:经口气管内插管的注意事项
疑难点评:经鼻气管内插管注意事项
第二节大容量肺灌洗技术
第三节胸膜腔穿刺术
第四节心包腔穿刺术
第五节腹腔穿刺术
疑难点评:腹腔穿刺术注意要点
第六节腰椎穿刺术
疑难点评:腰椎穿刺要点
第七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
第八节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疑难点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注意事项
第五章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治疗技术
第一节机械通气
第二节氧气疗法
第三节气道湿化与雾化
第四节胸腔抽气和抽液/胸膜腔穿刺抽液术
第五节胸腔引流术
第六章呼吸重症监护室的监护技术
第一节常规监护方法
第二节呼吸功能监测
第三节呼吸重症心电图监测
第四节呼吸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七章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呼吸重症患者的转运
第二节一般护理
第三节人工气道的护理
第四节吸痰的护理
第五节机械通气的护理
第六节呼吸危重症心理护理 文摘
版权页:
3.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MVV)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以最深最快的呼吸所得到的最大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计算。
最大通气量与肺容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以及呼吸肌力都有关。正常人最大通气量应≥预计值的80%。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60%~79%为轻度降低;40%~59%为中度降低;<40%为重度降低。
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气道阻力增加、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肺组织病变等都可导致最大通气量降低。
4.时间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FVC)是指深吸气至肺总量位,然后用力快速呼气直至残气位,所测得肺活量称为用力肺活量,同时测定1,2,3秒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并分别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二秒用力呼气量(FEV2)、第三秒用力呼气量(FEV3)。FEV1/FVC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率。
正常人FVC与VC接近,但在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力呼气时由于胸腔内压增高,小气道提早闭合,可导致FVC小于VC。
临床上评价通气功能障碍主要用FEV1占FVC的百分比(即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这两项指标,FEV1绝对值变化的意义则不如前二者。阻塞性疾病FEW1/FVC%减少,曲线坡度平坦,而限制性病变FEV1/FVC%正常或增高,曲线陡峭,时间肺活量通常提前完成。两种通气功能障碍将导致FEV1%值的下降。
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中通常用FEV1的变化来观察气流阻塞的存在和气流阻塞的可逆程度。
5.峰流速 峰流速是用力呼气时最大的流量(PEF)。
PEF昼夜波动率= 日内最高PEF—日内最低PEF/1/2(同日内最高PEF+最低PEF)×100%
哮喘患者PEE昼夜波动率往往≥15%,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15%。通过监测PEF可观察气道阻力变化,有助于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判断病情的轻重,观察用药疗效。对于哮喘患者,定时测定PEF能够了解昼夜病情波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减少猝死率。
6.通气功能障碍评价 通气功能障碍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临床上必须结合病史资料与肺功能各项测定指标(主要是肺容量测定及通气功能的测定情况),综合进行分析,方能作出准确评价。
ISBN | 9787122153227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王健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