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规划教材现代物流基础 [平装] 978711119462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现代物流基础》共分6个单元,分别为现代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活动要素、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等。《现代物流基础》办求结合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进行编写,描绘现代物流的整体框架,体现物流学的最新成果。每单元开篇有学习导引图,在相关内容中插入综合训练、案例分析、活动建议和小知识等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为方便教师使用,《现代物流基础》还配有电子教案。 《现代物流基础》适用于各类职业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和在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
编辑推荐
《现代物流基础》: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项目教学 情景设置 任务引领 行动导向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单元 现代物流概论 综合知识模块一 现代物流概述 综合知识模块二 物流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综合知识模块三 现代物流系统 第二单元 现代物流活动要素 综合知识模块一 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二 存储 综合知识模块三 装卸搬运 综合知识模块四 包装 综合知识模块五 流通加工 综合知识模块六 配送 综合知识模块七 信息处理 综合知识模块八 现代物流客户服务 第三单元 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一 企业物流概述 综合知识模块二 供应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三 生产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四 销售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五 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六 第三方物流 第四单元 现代物流管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综合知识模块二 现代物流财务成本管理 综合知识模块三 现代物流质量管理 综合知识模块四 物流标准化 第五单元 现代物流技术 综合知识模块一 现代物流技术概述 综合知识模块二 现代物流实物作业技术 综合知识模块三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第六单元 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 综合知识模块一 供应链管理 综合知识模块二 电子化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三 国际化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四 第四方物流 综合知识模块五 绿色物流 参考文献
序言
为了落实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方案》),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界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这套物流专业规划教材。 本套教材力求贯彻《教学指导方案》的精神实质,落实《教学指导方案》所确定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提出了“紧紧围绕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以最先进的职教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占领中等职业教育、职后培训的制高点,紧贴物流职业的实际,使教材的编写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指导思想。本套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是:①打破学科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为本位建立新课程体系。②专业基础课程以综合课为主,专业课程(实务)以行动导向课程为主。③综合课程模块与职业资格取证挂钩。④加强实践、实训课程建设。⑤既能适应学历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职业培训的需要。本套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为:①以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课程改革指导思想。②反映物流行业现实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为核心,既反映物流业现实的需要,又具有超前性,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③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革。④体现对职业能力评价等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⑤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编写形式新颖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简洁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文摘
插图: 综合知识模块一 现代物流概述 能力知识点1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初,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有效地分销出去,人们不得不关心分销,希望通过抓住分销来打开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此,人们逐渐关注分销物流,物流的概念开始萌芽。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他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这里“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后来被称作实体分销(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是指销售过程中的物流。这就是最早的物流概念,其实质是“分销物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及其盟军为了战争的需要,在军队人员调动及军需物品的补充调运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对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些技术和方法发展成为“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开始进入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期。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后勤管理被引入经济部门,并赋予了新的含义,应用于流通领域及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所有与物品获取、运送、存储和分销有关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开始引进美国的物流概念,被译为“物的流通”。日本的物流之父——平原直最早用“物流”这一简洁的表达方式代替“物的流通”,随后被广泛应用。这时,物流已不单是简单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自身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改善企业效益。 “物流”概念从20世纪初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经过70多年的发展才有了固定的名称——“Logistics”。它取代了“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Logistics”不仅包括分销物流,而且包括购进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和再生物流等。
ISBN978711119462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彭麟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