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相 [平装] 780631433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本书是一本“励志书”。在书中,作者将八十多个“惨痛”的教训,以连锁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自己去阅读、归纳、发现,却不必自己“遭受”就能了解人生的真相。本书以较温和的方式揭露了人性与人生真相的一角,相信对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朋友会大有帮助。 本书是作者揭露“人生的真实”套书的第一本,作者把看似内容各不相干、实际却相关的故事组合在一起,使读者一篇篇看来,能自然融会。作者这种不必言传、冷暖自知的表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了较大的思索空间。在书中,作者谈到了行善,却又强调在行善的同时,要小心被利用;书中还谈到了化敌为友,但同时又指出敌人终究是敌人,不能一厢情愿地自己先放松戒备,更再三强调通权达变,在紧要关头采取非常手段的重要。此外,作者还用许多例证分析了金钱如何造成污染,使一位善心人变成势利眼,一个正义者染上邪恶的色彩。作者在书中暴露了许多人性的丑恶面,因为世界本来就有黑暗与光明,而且几乎对着光明的东西背后,都有着黑影,甚至光愈亮,影子愈黑。所以这些丑恶面恰恰也是“社会的真相”。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励志书”。在书中,作者将八十多个“惨痛”的教训,以连锁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自己去阅读、归纳、发现,却不必自己“遭受”就能了解人生的真相。本书以较温和的方式揭露了人性与人生真相的一角,相信对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朋友会大有帮助。
媒体推荐
前言 过去二十年间,我写了许多“励志书”,但在获得掌声的同时,我却暗自思索:是否能有更好的方法,说出人生最微妙、却也最真实的东西。 从小,父母师长就叮嘱我们,要做好人,要做大事。教导我们亲近好人,远离坏人。我们也就学会了人的“二分法”——好人、坏人。不论看电影、比赛或玩游戏,自己先在心底划分出坏人与好人、敌人与“我们”。 问题是,当我们长大了,进入社会,才渐渐发现这“二分法”的不适用。原先认为是“我们这边”的朋友,可能成为致命的敌人;本来恨之入骨的敌人,却表现出令我们惊讶的“善良面”。 我们开始困惑了,从小“做好人”的道德准则也动摇了,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变得错乱。在不信任别人,甚至难以肯定自己的情况下,我们对每个人都有了敌意,我们可能变得自私、孤僻。 自私、孤僻,正是现代人的通病,它尤其可能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通病,因为校内的教育和校外脱了节,使我们无法适应、难以接受。想想看!当有一天,我们自己最敬爱的亲长,竟被人揭发出丑陋面时,那心中偶像被毁灭的打击,是何等的残酷! 我们却不曾想到:他们也是人,人都有人性的弱点,有善有恶,不是绝对的。 某日我参加朋友的邀宴,这个朋友做人很不成功,连他的亲戚在宴会中遇到我,都故作惊讶地问:“天哪!你怎么到今天还能跟他做朋友?” 我听了不解地说:“为什么不能做他的朋友? 他虽然对别人无情少义,但是对我从小到大,都很够朋友!” 可不是吗?当我们细细观察,就会发现非但“虎毒不食子”是动物的天性,而且那些愈是没有朋友的人,愈可能对他仅有的一个朋友,好上加好!情上有情! 这才是人,也才是人性与人生的真实面!其中的因果很难以义理分析,更无法戴上伦理道德的大帽子,用“二分法”来判定! 基于这个认识,我从六年前开始了一项写作计划,编织许多小故事,把多面的人性与人生呈现出来。这些作品先后在《中华》、《联合》等报及《大同》、《海华》等杂志发表,尤其以《联合》上的《人生真实面》专栏,获得读者最热烈的反应,纷纷来信促我结集出版。 稿子早已足够,拖到今天的原因,是我一直难以决定编辑的方式。如前面所说,人性是多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善恶、是非与因果,真是千变万化,如何把这些“人生真实面”加以组合,使读者即使自己思索,也能抓到个轮廓,成为我最大的挑战。 经过长久的考虑,我决定将全套书分三本。第一本(也就是这一本)为“导读篇”,方法是把乍看内容各不相干,实际却相关的故事组合,使读者一篇篇看来,能自然融会。我认为这种不必言传、冷暖自知的表达方式,应该有较大的思索空间。 只是既然称之为“导读篇”,又是整个系列的第一本,为了让年轻读者比较容易进入情况,也让大家了解编辑的精神,我特别在每个组合的结尾加了几句“论点”。请程度高的朋友不要笑我“添足”,毕竟这些话是有些积极的意义的。 至于另外两本,一本将完全不加导读,由读者自行玩味,称之为“省思篇”,一本则采取故事配论证的方式,赤裸裸地:阿人性剖析出来,称之为“辩证篇”。由此,读者可以了解,三本是采取渐进的方式,而最终目的则是说出“人生真实面”。 ……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刘墉 刘墉,画家、作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约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
目录
前言 知道人生真相的权利 致命的母爱 忘了他是谁 富翁之死 赵青天护航 愤怒的一刻 赏个桃子吧 同情心与正义感 惊艳 国王的秃头 无情的兄弟 让他自己飞 权情的应变 草船借箭 为善最乐 急屋出售 富贵不露白 请君入瓮 善心人 且莫伤情 和上帝连线 免胄与蓝领 理想与现实 小琪的礼物 绑架险 谢天怨地 小心被抢 浪人与天使 仁心仁术 睿智的决定 好人难做 创造的机缘 拼命战场 黑色耳光 对天发誓 无微不至 ……
文摘
书摘 一 战国时代的名政治家西门豹,在做邺的县令时,革除了当地“为河神娶妇”的恶俗。 西门豹的方法很简单,他故意说原来要送给“河神”的女孩太丑,应该请大巫婆通知“河 神”,改天再送个漂亮的过去。于是把大巫婆丢下水去。 等了半天,不见大巫婆上来,又把大巫婆的三个徒弟丢下去。 当三老也被丢下水之后,那些与“神棍”勾结的人终于屈服了。从此再也没人敢提给河神 娶亲的事。 二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自称是耶稣的弟弟,所有 的作为,都得自上帝的旨意。没人敢违抗 他,因为违抗洪秀全,就是违抗上帝。 大将杨秀清,早跟洪秀全不和,只是想不出对付洪秀全以神惑众的方法。 有一天上朝时杨秀清突然当众翻倒,满地打滚,醒转后说刚才蒙上帝宠召,得到上帝的指 示;叫自己转达洪秀全:“不可_意孤行!” 从此,杨秀清一有与洪秀全相左的意见,就用这个方式表达,甚至演出上帝下凡的闹剧, 假装被上帝附体,叫洪秀全当众下跪。 对付迷信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另一套迷信的说法,来攻破他原来的迷信。 “心病用心药医”,正是这个道理。 车丌出几条街之外,才发现客人遗失在后座的一包东西,虽然已经看见前面有人叫车,计程车司机还是紧急地掉回头。 “长长方方的一个牛皮纸袋,想必是千元大钞,而且不在少数!”其实他大可把钱吞下,因为客人上车之后就醉倒了,下车时又是直冲而去,1;可能记下司机的姓名和车号,何况又是个有钱人。单看那别墅区的深门大院,就知道可能是个亿万富翁。 但他还是决定把钱送回去,半生青春卖给国家,造就了这个富裕的社会,也可能造就了这个有钱人。既然过去奉献了生命,临老,又何必失节呢!他想起有一回孩子缴不起补习费,回家对着白发老父大哭大闹的情景。或许那有钱人也正有困境,否则为什么半夜三更拿一包钱,匆匆忙忙往回赶。而醉酒,也可能是借洒消愁吧! 想到这儿,脚下的油门踩得更重了。 大门与住屋有一段距离,中间想必花木扶疏,他无暇从门缝细看,急急地按下电铃,对讲机那头传来一阵犬吠,然后有个男人懒散的声音,想必是那个正在发愁的乘客。 “我是计程车司机,您刚才掉了一包东西,特别给您送回来!”他高声兴奋地喊。 “噢!你留着享用吧,我不要了!”接着对讲机被挂断了。 他怔住了,缓缓走回,打开那包东西,一股酸臭袭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只沾满呕吐物的旧球鞋。 某人滴酒不沽,但是每次初识的人送他酒,他都会露出兴奋的笑容,举起瓶子,细细念上面的酒名。 那些初识的人,后来成为他的好朋友,都责怪他以前“很假”,明明不喝酒,却装作兴奋的样子。 “我们常说‘礼轻情意重’,也可以讲‘礼错情意重’,蘑要的是你的情,不是礼。在你以为我会很高兴的期盼下,如果我说自己滴酒不沾,岂非泼你水?”某人回答,“我们又可能成为今天的知交暇?” 某教授逢年过节常有学生送礼,他总会在学生告辞时说:“有件事,请你帮帮忙,帮我把堆掉! 的水果带·点走,免得坏了!” 当学生送梨时,他可能请对方带苹果走。而当学生送苹果时,他可能拿出梨。 他总说对方送的礼,正是他最喜欢的。也总再三感谢对方能帮他解决堆不下东西的烦恼。 每个人到他家,都觉得如沐春风…… 一对夫妻吵架要离婚。 “他刚吃完东西,没洗于,就摸我脸。”太太说, “于是吵了起来。” “她嫌我脏!”丈夫说,“可是不想想,我为什么会去摸她已经一大堆皱纹的脸,那是网为爱呀!” 体谅与对等的回应,是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原则。 世间伤情的事,莫过于当对方热情地付出时,浇以一盆冷水。那不但伤情,更伤自尊。这两项都伤,还可能有好结果吗? 平静的山村里有大新闻:半山腰盖了一所教 堂! 白色大理石的墙壁,彩色嵌玻璃的长窗,高高耸立的尖顶,还有那整齐的水泥石阶,一直修到近溪谷的村落。当夕阳西斜,教堂顶上的十字架反射着金光,任何人举头,都忍不住地赞叹一声:多灿烂的光芒! 尤其是每个星期天早上的钟声,更在山谷中绵延回荡,似乎催促着人们,从那简陋的木屋中出来,顺着新砌的石阶,步入上帝华丽的殿堂。 初落成时,确实有不少好奇的村民,怯生生地踏入教堂的大们,在悠扬的圣乐声中坐下,虔敬地寻求祝福。 但是当礼拜完毕,村民们步回自己的小屋,总觉得有几分失落。牧师浆烫笔挺的黑服白领,和圣诗队的长袍,也与村民们破旧的衣衫格格不入。人们愈来愈觉得上帝如同华丽的教堂,高高在上,尽管有石阶相通,却显得那么遥远,教友也就渐渐少了。 牧师百思不解,为什么即使在城市里,都能吸引人的教堂,在这JL~II得不到共鸣?城市里富足的尚且渴求救恩,山村里贫苦的民众难道反而不需要吗? 他挨家探访,劝村民们去做礼拜,却发现人们宁愿盯着收视不良的电视,也懒得理会苦口婆心的牧师。 “长期看跳动的电视,眼睛一定会坏。”牧师特别由城里请了眼科医生,免费为大家检查,但是没有几个村民去。 “电视愈不好看,愈能减少吸引力,使他们到教堂来!”牧师的太太说。但是教友不但没增加,电视反而愈来愈多,只闻山谷中一片电视的嘈杂。 牧师终于想通了!他利用教堂高高的尖顶,装设了一架小型的转播站,把由山外收到的电视微波传人山谷。 当天晚上,山村里一片喧腾,大家奔走相告,原来只见人影的画面,突然变得清晰。大人兴奋地欣赏,孩子高兴地跳跃: 这真是个奇迹!怎么来的奇迹呢? 星期天早上,教堂挤满了人,大家高声地跟着琴音颂赞,颂赞那不仅高高在上,而且能降福村民的上帝。 ……
ISBN7806314334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作者刘墉
尺寸32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