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与会务工作(文秘专业) [平装] 978704014920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会议与会务工作(文秘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文秘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的配套教学用书。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会议概述,第二章:会议秘书工作,第三章:会前准备工作,第四章:会议中的工作,第五章:会议后的工作,第六章:会议文书工作,第七章:会议的生活管理,第八章:会议的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第九章:会议礼仪,第十章:会议组织举例,第十一章:会议形式的发展。. 《会议与会务工作(文秘专业)》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机关、企业、商贸文秘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 《会议与会务工作(文秘专业)》采用出版物短信防伪系统,用封底下方的防伪码,按照《会议与会务工作(文秘专业)》最后一页“郑重声明”下方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可查询图书真伪并赢取大奖。
编辑推荐
《会议与会务工作(文秘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目录
第一章 会议概述 第一节 会议概念及要素 第二节 会议的种类及作用 第三节 会议的控制 第二章 会议秘书工作 第一节 会议秘书工作的特点和基本任务 第二节 会议秘书工作的要求和秘书机构的设置 第三章 会前准备工作 第一节 拟定会议计划 第二节 准备会议文件 第三节 布置会场 第四章 会议中的工作 第一节 会场组织与服务 第二节 会议信息的收集与编发 第三节 会议的生活服务 第五章 会议后的工作 第一节 会议结束时的工作 第二节 会议后的工作 第六章 会议文书工作 第一节 会议文书工作的特点和内容 第二节 常用文书的撰写要求 第七章 会议的生活管理 第一节 食宿管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三节 物资管理 第四节 医疗保健工作 第八章 会议的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 第一节 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节 会议的保密工作 第九章 会议礼仪 第一节 出席会议的礼仪 第二节 主持会议的礼仪 第三节 报告人的礼仪 第十章 会议组织举例 第一节 工作会议、代表会议、联席会议和电话电视会议 第二节 学术会议、报告会、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 第三节 国际会议、签约仪式、会见和会谈 第十一章 会议的发展 第一节 会议方式的发展 第二节 会议服务的发展 会议综合操练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会议工作是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办会能力是秘书必须具备的能力。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学大纲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培训大纲编写,阐述会议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教材共十一章,每章前说明教学目标,每节前提示本节要点。各节“理论阐述”部分重点是精要地阐述会议理论知识,阐述中穿插了一些图表,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案例阅读”部分从现实生活中精选了生动、典型的会议案例,通过简要分析,对“理论阐述”部分的知识点加以补充。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每节还安排了“开拓视野”,编入了与章节内容相关联的知识、案例和图表等,帮助学生以更宽的视野了解会议。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选择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学。每一章后面都安排了“开动脑筋”,布置了思考题和技能操作题,通过训练,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并转化为技能。 本书由江苏省金陵职教中心黄立新主编。第六章“会议文书工作”、第七章“会议的生活管理”和第九章“会议礼仪”由李冬菊编写,其余各章由黄立新编写。山东省职教教研室的孙宝水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编写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向编辑对本书的策划编写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本书编写中参阅和部分引用了同行的研究成果(见参考书目),采用了一些报刊和网站上的报道及图片资料,在此谨对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作为文秘专业的配套教材,本书可以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教学,也可作为课外阅读使用。本书还可以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文秘人员作培训教材使用。 本书编写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师生、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3)择时召开。不少会议一年四季都可以开,但有些会议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这里既有大体时间的选择,又有具体日期的安排。对于季节性强的会议的召开时间,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 (4)择段召开。有些会议要选择某一时段召开。从一周看,周一、周五容易受“假期情绪”影响,周二至周四最佳。从一天看,上午比下午开会更好,尽量不安排在晚上开会。从人体“生物钟”的作用看,一天中的某些时段属于脑力活动的高峰期。资料显示,上午9至11时和下午4至6时是“黄金时段”,应当尽量安排在这些时段开会。 2.会议时间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会议召开的时间;二是指整个会议所需要的时间、天数;三是指每次会议的时间限度。(1)选择召开会议的时间。要考虑如下因素:首先是需要。如每周一次的工作例会,通常放在周末的下午,一周将要结束,下周一就要开始,利于承上启下。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会议,宜于放在年初召开,既有利于总结上年的工作、生产成果,又利于讨论、部署新一年的工作、生产计划,通过各种预算等。有些会议,如农村生产、学校教育等本身就有很强的季节性或季度性。 其次是可能。最好是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参加的时间。如日本的一些企业,召开各个部门干部汇报会,常定在下班前半小时。 再次是适宜。要考虑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确定会议需要的时间。力求开短会,不要把会议时间拉得过长。可长可短的,尽量缩短。会议组织者尽可能准确地预计需要的时间,并在会议通知中写明,以便于与会者做好安排。 (3)会议的时间限度。会议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其效果就会递减。据心理学家测定,成年人能集中精力的平均时间为45分钟至60分钟。超过45分钟,人就容易精神分散,超过90分钟,普遍感到疲倦。因此,每次会议的时间最好不超过60分钟。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应该安排中间休息。此外,还有以下几点要领:A.把握全体与会者方便的时间段。如果任意安排一个开会时间,可能会打乱某些人的日程安排。 B.选择与会者中关键人物最佳的时间开会,以保证这些关键人物集中精神开好会议。 C.注意把握开会的时机,有些时效性很强的会议,要尽早安排;有些议题需要深思熟虑的会议,可以推迟召开。 (二)确定会议地点 1.选址要考虑的因素许多会议是定点召开的,如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党、团体组织的代表大会在首都和机构驻地召开。单位的日常会议,大都在本地开。如果组织跨地区、全国性或国际性会议就有选址的问题。这种情况,选址要考虑以下因素: (1)政治因素。有些会议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选择国家和城市。就国际会议来说,要考虑国际关系、政治制度、国家立场、军事主张等问题。就国内会议来说,要考虑政治影响及民族、宗教等问题。选址要和议题性质相关联。
ISBN978704014920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黄立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