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电器专业) [平装] 708147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电器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教育部规划教材。全书分两篇,第一篇模拟电路基础,包括半导体器件、整流与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调谐放大器与正弦波振荡器、直流放大电路与集成运放、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可控硅及其应用。第二篇数字电路基础,包括脉冲与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电路、数制与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电器专业)》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岗位培训和自学用.
编辑推荐
《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电器专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模拟电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半导体二极管 第二节 半导体三极管 第三节 场效应管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 第二章 整流与滤波电路 第一节 单相整流电路 第二节 滤波电路 第三节 二极管应用电路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二 第三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 放大器概述 第二节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第三节 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第四节 多级放大器冉, 第五节 放大器的三种基本组态 第六节 调谐放大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三 第四章 反馈与振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第四节 LC振荡器 第五节 只C振荡器 第六节 石英晶体振荡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四 第五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一节 直流放大器 第二节 0CL电路与0TL电路 第三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础知识 第四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运算电路 第五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五 第六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一节 晶体管稳压电源 第二节 集成稳压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六 第七章 可控硅及其应用 第一节 可控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可控硅触发电路 第三节 可控硅应用电路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七 第二篇 数字电路基础 第八章 逻辑门电路 第一节 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第三节 逻辑门电路 第四节 TTL集成逻辑门 第五节 CMOS集成逻辑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八 第九章 数字逻辑基础 第一节 数制 第二节 逻辑代数基本公式 第三节 逻辑函数的化简 第四节 逻辑电路图、真值表与逻辑函数间的关系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九 第十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 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编码器 第三节 译码器 第四节 显示器 第五节 加法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十 第十一章 集成触发器 第一节 RS触发器 第二节 主从RS触发器 第三节 JK触发器 第四节 D触发器和T触发器 第五节 集成触发器的应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十 第十二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寄存器 第三节 二进制计数器 第四节 十进制计数器 第五节 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十二 第十三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第一节 脉冲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RC波形变换电路 第三节 多谐振荡器 第四节 单稳态触发器 第五节 施密特触发器 第六节 555集成定时器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十三 第十四章 数/模和模微转换器 第一节 数艘转换器DAC 第二节 模微转换器ADC 本章学习指导 习题十四 第十五章 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 课堂演示实验(参考资料) 一 晶体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 二 发光二极管应用电路 三 单相整流电路 四 单相整流与滤波电路 五 硅稳压管简单并联型直流稳压电路 六 固定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七 LC正弦波振荡器 八 可控硅工作原理 九 JK触发器 十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实验 实验1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试 实验2 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测试与绘制 实验3 共射放大电路有关参数的测试 实验4 多级放大器有关参数的测试 实验5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器的测试 实验6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7 LC调谐放大器的调试 实验8 LC正弦波振荡器的调试 实验9 集成运放的主要应用 实验10 OTL功率放大器的调测 实验11 可控硅特性测试 实验12 集成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实验13 译码显示电路的测试 实验14 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 实验15 异步二进制计数器 附录Ⅰ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颁发中等职业学校部分 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摘录) 附录Ⅱ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Ⅲ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Ⅳ 部分集成运放技术指标 附录Ⅴ 部分常用TTL门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图 附录Ⅵ 部分常用CMOS门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图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材,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本次修编是在原国家教委1992年通过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要求进行的,对1995年第一版教材作了较大的调整。修编时牢牢把握培养目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以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为切入点,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目标,认真研究了原劳动部、原电子部、国内贸易部颁布的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维修专业的有关中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突出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对第一版书中较深的内容,删繁就简,删去了某些深奥的纯理论叙述,使之更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为突出中职教材特色,本书在构建中职教材新的模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1999年2月苏州教材修编会议上,编委对修编原则和编写思路达成共识,该书体现了会议精神,忠实贯彻“宽、浅、用、新”的编写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写法上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适合学生自学。为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电子技术的第一步,书中每一章都有“学习指导”,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并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本学科的思维方法。为有利于教学,书中还编写了来自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课堂演示实验”以供教师参考。 在修编过程中,考虑到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材内容的分配比例上也作了适当调整,模拟电路部分作了较大的压缩,数字电路比例有所增加。 本教材与《电子技能与训练》系配套教材,同步修编,在内容上避免了重复,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培养学生技能的内容上,作了明确的分工。本书编写的实验教材以验证性为主,技能训练内容不再列入。
文摘
插图: 在实际应用中,信号常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和转换。 例如扩音机尽用来放大声音的。它需要通过话筒,先将声音变成电信号,并将该信号放大,然后由扬声器再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经这样处理后,就得到了放大的声音。 再如,商店里的电子收款机对顾客的购物款进行处理并求其总和,就是借助于开关,将各种收款数转换成电压,利用电子技术将这些电压存储并相加,由此产生出包含有总和的信号。这一信号又被转换成可读数字亦即由数码管以光的形式显示出来。 在电子技术中,向信号(或数据)处理系统送人的信号称为输入信号,处理后得到的信号称为输出信号。 非电输入信号(如光、声、温度等信号)在进行电子处理之前,必须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在多数情况下,输出的电信号又必须再转换成非电信号,才能为人们利用。 电子信号处理转换有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两种。在实际运用中,是采用模拟处理方式还是采用数字处理方式,应作如下几点考虑。 (1)精确度的要求使用数字处理可有较高的精度; (2)输入与输出信号形式的要求如果输入和输出是相同形式的信号,可使用相应的模拟系统或数字系统完成处理工作。若输入和输出是不同形式的信号,则常采用模数转换或数模转换处理; (3)信号的传输要求如果信号需传输到很远的地方,并且要求保持很高的可靠性及精确性,则要选择数字处理。因为模拟信号远距离传送时,将产生衰减,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
ISBN708147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龙兴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