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根据教育部编写,同时参考了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全书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共12章。电工技术部分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变压器、电动机、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和安全用电等。电子技术部分主要内容有: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等。
编辑推荐
《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既可作为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专业基础课通用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术等级培训教材和自学用书。 目录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电路与电路模型
1.1.1电路
1.1.2电路模型
1.2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1.2.1电流
1.2.2电压
1.2.3电位
1.2.4电动势
1.2.5电功率
1.2.6电能
1.3电阻和欧姆定律
1.3.1电阻
1.3.2欧姆定律
1.4电路的工作状态
1.4.1通路工作状态
1.4.2开路工作状态
1.4.3短路工作状态
1.5基尔霍夫定律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1.6.1电位的计算
1.6.2等电位点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2章直流电阻电路
2.1电阻的连接
2.1.1电阻的串联及其分压
2.1.2电阻的并联及其分流
2.1.3电阻混联的分析与计算
2.2电阻的测量
2.2.1电阻的测量方法
2.2.2伏安法测电阻
2.3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3.1电压源
2.3.2电流源
2.3.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4支路电流法
2.5叠加定理
2.6戴维宁定理
2.7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7.1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7.2匹配概念与正确理解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2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2.1解析式表示法
3.2.2波形图表示法
3.2.3相量(旋转矢量)图表示法
3.3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3.3.1纯电阻电路
3.3.2纯电感电路
3.3.3纯电容电路
3.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3.4.1 RLC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3.4.2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3.4.3 RLC串联电路的性质
3.4.4 RL串联与RC串联电路
3.4.5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的功率
3.5串联谐振电路
3.5.1谐振频率与特性阻抗
3.5.2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3.5.3串联谐振的应用
3.6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电路
3.6.1 RLC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3.6.2 RLC并联电路的导纳与阻抗
3.6.3 RLC并联电路的性质
3.6.4 RL、RC并联电路的性质
3.7电感线圈和电容的并联谐振电路
3.7.1电感线圈和电容的并联电路
3.7.2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3.8功率因数的提高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4章三相交流电路
4.1三相交流电源
4.1.1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4.1.2三相电源的连接
4.2负载的星形连接
4.3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4.4三相电路的功率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5章变压器
5.1磁路及基本物理量
5.1.1磁路
5.1.2磁路的基本物理量
5.2铁磁性材料及磁性能
5.2.1铁磁性材料
5.2.2磁性能
5.3磁路欧姆定律
5.4变压器
5.4.1变压器的用途
5.4.2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5.4.3变压器的基本原理
5.5变压器的额定值
5.6自耦变压器和调压器
5.7三相电力变压器
5.8仪用互感器
5.8.1电压互感器
5.8.2电流互感器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6章电动机
6.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6.1.2工作原理
6.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
6.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6.3.1直接启动
6.3.2降压启动
6.4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6.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6.6单相异步电动机
6.6.1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6.2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
6.7直流电动机
6.7.1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分类
6.7.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7.3直流电动机的运行与控制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7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
7.1常用低压电器
7.1.1刀开关
7.1.2组合开关
7.1.3低压断路器
7.1.4熔断器
7.1.5按钮
7.1.6行程开关
7.1.7交流接触器
7.1.8继电器
7.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7.2.1点动控制和直接启动控制
7.2.2多地控制和顺序控制
7.2.3正反转控制
7.2.4带电气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7.2.5双重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7.2.6行程控制
7.2.7时间控制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8章供电与安全用电
8.1供电系统
8.2安全用电
8.2.1安全用电的意义
8.2.2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8.2.3触电的类型
8.2.4常见的触电形式
8.2.5接地类型及其保护原理
8.2.6触电急救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9章半导体器件
9.1半导体二极管
9.1.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9.1.2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9.1.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9.2特殊二极管
9.2.1稳压二极管
9.2.2光电二极管
9.2.3发光二极管
9.3半导体三极管
9.3.1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
9.3.2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9.3.3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9.4晶闸管
9.4.1晶闸管的外形、结构和符号
9.4.2晶闸管的工作特点
9.4.3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10章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
10.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10.1.1放大的概念
10.1.2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0.1.3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10.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
10.2.1静态(ui=0)工作情况
10.2.2动态工作情况
10.3静态工作点对输出信号波形的影响
10.4分压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0.5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0.6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
10.7多级放大电路
10.7.1阻容耦合
10.7.2直接耦合
10.7.3变压器耦合
10.7.4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10.8功率放大器
10.8.1对功率放大电路的要求
10.8.2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OCL)
10.8.3 OTL互补对称式功放电路
10.9差动放大电路
10.10集成运算放大器
10.10.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
10.10.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
10.10.3模拟运算电路
10.11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11.1反馈的基本概念
10.11.2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别
10.11.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11章直流稳压电源
11.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11.2单相整流电路
11.2.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1.2.2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1.3滤波电路
11.4稳压电路
11.4.1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11.4.2串联型稳压电路
11.5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
11.5.1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
11.5.2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12章数字电路基础
12.1数字电路概述
12.2数制与编码
12.2.1数制
12.2.2编码
12.3基本逻辑门电路
12.3.1与逻辑和与门
12.3.2或逻辑和或门电路
12.3.3非逻辑和非门电路
12.4复合门电路
12.4.1与非门
12.4.2或非门
12.4.3集成逻辑门电路
12.5组合逻辑电路
12.5.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12.5.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12.6组合逻辑部件
12.6.1编码器
12.6.2译码器
12.7集成触发器
12.7.1基本RS触发器
12.7.2同步RS触发器
12.7.3 JK触发器
12.7.4 D触发器
12.8计数器
12.9数码寄存器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发电厂
发电厂是生产电能的工厂,它把非电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它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各种发电厂中的发电机几乎都是三相交流发电机。
2.电力网
电力网是连接发电厂和电能用户的中间环节,由变电所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组成。其任务是将电能输送、变换和分配到电能用户。
电力网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输电网是指35kV及以上的电力网,它是电力系统的主干网。配电网是指10kV及以下的电力网,其作用是将电能分配给各类不同的用户。为加强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通常电力网形成环网。
为了节约电能,必须做到送电距离越远,输电线的电压就要愈高。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输电线的额定电压为35kV、110kV、220kV、330kV和500kV等。
电力网的供电质量可以由以下指标来评判:
(1)电压:电力网的供电电压要稳定。我国《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用户受电端的电压变动幅度不得超过:
35kV及以上和对电压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为额定电压的5%;
10kV及以下高压供电和低压电力用户为额定电压的7%;
低压照明用户为额定电压的+5%~-10%。
(2)波形:交流电的波形畸变也是电能质量不佳的表现。高次谐波电流会使电动机发热量增加,也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高次谐波的最大允许值由电力部门另行规定。
(3)频率:正常情况下,交流供电频率为50Hz。如果频率发生上下波动,则交流电动机的转速也会上下波动。
《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供电局供电频率的允许偏差为:
电网容量在3000MW及以上者,为0.2Hz;电网容量在3000MW以下者,为0.5Hz。
(4)可靠性、供电可靠性也是供电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3.电力用户
电力用户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用电负荷,电能的生产和传输最终是为了供用户使用。不同的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一样。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造成的危害或影响的程度,我们把用电负荷分为三级:
(1)一级负荷
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并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的用电负荷。
(2)二级负荷
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被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从而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的负荷。
(3)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一般负荷,即为三级负荷。
在上述三类负荷中,一级负荷一般应采用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其中,一个系统为备用电源。对特别重要的一级负荷,除采用两个独力电源外,还应增设应急电源。对于二级负荷,一般由两个回路供电,两个回路的电源线应尽量引自不同的变压器或两段母线。对于三级负荷无特殊要求,采用单电源供电即可。
ISBN | 9787811144550 |
---|---|
出版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闫兵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