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作为研究现代领导者能说善写艺术的专著,在揭示领导者说写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方面,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同时,本书结合当代领导者的说写艺术实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相信会对现代领导者在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在撰写这本书时,我们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特别是从党报、党刊上,我们得到了现代领导者在说和写方面大量翔实的、最新的资料,这些资料拓宽了我们的思路,丰富了本书的内容相信也会给广大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从开始酝酿到写作完成,都是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研究探讨的结果,葛彬撰写了本书的上册“能说编”和“前言”与“后记”部分;刘玉君撰写了本书的下册“善写编”。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研究现代领导者能说善写艺术的专著,在揭示领导者说写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方面,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同时,本书结合当代领导者的说写艺术实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相信会对现代领导者在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在撰写这本书时,我们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特别是从党报、党刊上,我们得到了现代领导者在说和写方面大量翔实的、最新的资料,这些资料拓宽了我们的思路,丰富了本书的内容相信也会给广大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从开始酝酿到写作完成,都是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研究探讨的结果,葛彬撰写了本书的上册“能说编”和“前言”与“后记”部分;刘玉君撰写了本书的下册“善写编”。媒体推荐
前言
能说善写,是对现代领导者素质的基本要求。
领导者上任伊始,就伴随着说话的语言艺术——充满激情、洋溢自信的就职演说,给人们留下深刻而良好的第一印象,成为做好工作的起点;走访基层、深入实际与群众的谈话,能架起与百姓沟通的心灵桥梁,更好地执政为民;轻松驾驭、有条不紊地主持会议.能指明工作思路,上传下达地做好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及时消除群众的困惑和疑虑,使之看清目标,看到希望;思维深刻、激情满怀的政治演讲,能表明政治观点,激励群众的斗志,唤起理性的力量;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的谈判,能使对方折服而赢来财富万千——领导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造诣,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不仅具有政治力量,而且具有审美价值,是领导才能和领导魅力的成功展示。
与口头语言一样,书面语言同样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一种能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一篇实事求是的述职报告,成为上下级公正评价领导政绩的依据;一篇独到深刻的案例分析,是领导者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实际体现;一篇丰富翔实的调查报告,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篇对策可行的工作研究,体现了领导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一篇有理有据的申论,成为考核公选下部分析、概括、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评价;一篇针砭时弊的思想评论,体现了领导者的真知灼见;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笔记,反映了学习的实际成效,成为评价学习型领导的重要依据;一篇逻辑严密的理论文章,体现了领导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辩;领导者对公文写作的把握和审核,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部门公务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由此呵见,拿笔杆子已成为现代领导者实施领导的主要方法。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院长孙钱尊教授在一次访谈录中说:“我带的学生中,虽然有访问学者、硕士博十研究牛以及在职的领婶干部研究生,但我仍然要求他们,做学问先学会做人,……现代领导要力争达到‘三个一’,即一流的头脑、一流的口才和一流的笔(写作能力),也就足说既要有战略全局观.善于筹划,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措施,义要有身体力行、具体操作的才能和写作组织的能力。”“流的头脑”是对现代领导者思维的训练,而“一流的口才”加上“一流的笔”,正是对领导者“说”、“写”能力的最高要求.可见能说善写,对现代领导者来说是多么重要。本书作为研究现代领导者能说善写艺术的专著,在研究领导者说写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方面,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同时,本书结合当代领导者的说写艺术实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相信会对现代领导者在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作者简介
葛彬,满族,19554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中文系,1999年毕业于江西省委党校党建专业研究生班。已出版《职业道德概论》、《干部写作》、《宋代女性文化研究》等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刘玉君,河南省南阳人,1946年生。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行政学院中文教授。讲授过现代汉语、写作、演讲学、大学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撰写专著、教材、理论读物和学术论文近50万字。目录
能说篇
第一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第一节领导者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第二节领导者素养与语言艺术
第三节领导者语言艺术的特点
第四节领导者语言艺术遵借的原则
第二章领导者竞争上岗演说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竞争上岗演说及其特点
第二节竞争上岗演说稿的内容
第三节竞争上岗演说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竞争上岗演说应避免的问题
第三章领导者参加面试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面试及其特点
第二节面试的类别
第三节面试的测评要素
第四节面试的语言艺术
第五节面试时应避免的问题
第四章领导者就职演说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就职演说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就职演说的语言艺术
第三节就职演说应避免的问题
第五章领导者联系群众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用语言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性
第二节与群众联系的语言方式
第三节联系群众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与群众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领导者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
第七章领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艺术
第八章领导者谈判的语言艺术
第九章领导者答记者问的语言艺术
第十章领导者政治演讲的语言艺术
第十一章领导者语言艺术风格论
例文及其评析
主要参考书目
……文摘
书摘
1984年秋,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与英代表伊文思就香港主权恢复问题举行谈判,在这样重大而又严肃的谈判开始时,周南没有直接谈到要点,而是从谈季节引开,他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记得大使先生是春天前来的。那么就经历三个季节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段话意在景中,巧妙借助了时空特征,含蓄地暗示了香港回归的紧迫性,这种轻松导人,不仅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谈判氛围,也为化解消除矛盾留下了余地。
二、明确摊牌适当妥协
谈判要根据对等原则和利益均沾原则,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适当妥协途径,避免言辞生硬粗鲁。谈判中常会有一些不同意见,明智的办法是及早提出,以求解决分歧。为使谈判能够顺利进行并达成协议,应当在语言上有礼貌地、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进而使双方意图更加明朗。当然在发生僵局时,可以在不损害我方利益时,给予适当妥协,满足对方的一些要求。如某市拆迁、扩建办公室,按照有关要求,要对一家经营多年的私营饭店进行拆除,而这家经理因为饭店经营地点好,就是不同意拆除,为了达成协议,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一方一定要拆,一方坚决不拆,谈判发生了僵局。这时双方如果硬是顶着,谈判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这时拆建办采取了明确摊牌、适当妥协的办法。一方面,对私营饭店的经理说明,市里的统一要求,一定要照此办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条件可讲,另一方面,提出对饭店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并帮助联系一处地点较好的经营点,使饭店能继续经营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也妥协了,双方达成了协议,事情就解决了。
三、平等互利力争双赢
人们为了需求和满足需求去谈判,没有需求就没有谈判,这一谈判学的基本原理本身,就包含着谈判过程中平等互利,构成了谈判中的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传统的谈判注重己方得利,这样谈判往往容易陷入僵局,而现代式的谈判一般采用互惠互利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使谈判最后形成一种“赢——赢”的局面。这种现代式的“双赢”谈判是在谈判中通过彼此互相协商,达到互惠互利,力争双赢。如中美经过13年的关贸谈判,终于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使中国终成wTO的正式成员。这个漫长的谈判就是以“双赢”结束的,对中国来说,谈判始终坚持原则,拒不接受任何歧视性的、损害我们根本利益的条款和内容。而美国人也如愿以偿,他们将由此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为美国企业界的发展扩大了空间。双方谈判在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原则下,达成双赢的协议,是现代谈判最好的结局。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今后的谈判更趋于这种“双赢”甚至是“共赢”的结果,这也是谈判的一个发展趋势。
四、正确交锋坚持原则
交锋是谈判的关键阶段,在谈判时,虽然为了双方的利益有时可以妥协,但是事关原则性的问题是绝不能让步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就是一位在谈判桌上摔打了多年的女性领导: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吴仪因多次参与、领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及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而在国内外声名鹊起,在谈判桌上,她给外界留下坚韧、强硬、果敢,而又不失机敏、开放、透明的刚柔相济、明快二练的形象,外电称她为“中国的铁娘子”。1991年年底,出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不到4个月的吴仪,即面对中美之间因知识产权而可能爆发的一场贸易大战。她临时上阵,参与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美国代表一开头就说:“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吴仪立即针锋相对:“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看你们博物馆的展品里,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美国代表立即对这位中国女领导刮目相看。此后,在中国“人世”和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吴仪或直接参与,或幕后督战,显示了极强的危机处理和随机应变能力。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和组织都不得干涉,坚持一个中国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不容动摇。朱镕基同志说过:“谁赞成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们就支持谁,我们就跟他谈,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让步,让步给中国人嘛。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因为你不得人心,你违背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人心。”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容回避,只有正视这个问题,坚持原则,才能进行两岸的谈判,这就是谈判中始终坚持原则的作法。
五、回顾历史引向现实
从历史中引论证,是谈判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我国某市的一个开发区同外商某财团谈判关于建设新型浮法玻璃厂问题时,对方以其技术设备先进的优势,向我方漫天要价,谈判一度陷入僵局。这时,我方代表团领导人从中国历史上引出论证来说服对方,他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他们不要专利权是愚蠢的,相反,却盛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这番话,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促使这个财团在以后的谈判中愿意降低专利费与我们携手合作,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
六、抓住要点打破僵局
谈判时,有时利用对方提出的观点进行攻破,会起到打破僵局的作用。当年,中美会谈讨论到台湾问题时,周恩来同志一开始就表明立场,基辛格也亮明了观点。双方互不妥协,使谈判陷入僵局。这时周恩来同志说:“毛主席说,台湾问题可以拖100年,是表明我们有耐心;同时,也包含了主席的意思,不能让台湾妨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基辛格点头表示同意:“是的,我们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周恩来同志敏锐地抓住基辛格的观点,拿起记录美方观点的稿子晃了晃说:“博士,你们的措词美国不会同台湾断交,中国必须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归属问题,’就不是如你所说向着未来有所前进的。”基辛格这次没有反驳,陷人了沉思,被迫改变了思路:“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怎么样?”周恩来同志笑道:“……
这可是一项绝妙的发明。博士到底是博士。”僵局打破了,谈判也成功了。
七、迎合对方引发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准备在罗彻斯特建造一个音乐馆、一个纪念馆和一个剧院。当时承建商蜂拥而至,然而都一无所获,败兴而归。这时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斯前往会见伊斯曼。
……
ISBN | 9787218035963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葛彬 |
尺寸 | 16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