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 [平装] 75429127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提高大学生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一是,我们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及其他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与人交往,注意与亲友、师生和同学的关系;二是,帮助大学生确立网络道德,自觉做到遵法守纪,文明上网。三是,给予大学生学习方法和生活方面的具体指导,给予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其体验到真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 总之,要让当代大学生融入和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让大学生驾驭电脑这一科技的载体,扬长避短,奔马在理想之路上,一往无前,迅速成长。
编辑推荐
提高大学生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一是,我们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及其他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与人交往,注意与亲友、师生和同学的关系;二是,帮助大学生确立网络道德,自觉做到遵法守纪,文明上网。三是,给予大学生学习方法和生活方面的具体指导,给予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其体验到真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 总之,要让当代大学生融入和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让大学生驾驭电脑这一科技的载体,扬长避短,奔马在理想之路上,一往无前,迅速成长。
作者简介
陶国富,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为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系副主任、人文学院培训主任、经济人文研究所和经济伦理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是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国青年研究》特约撰稿人,上海市教委“两课”评估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邓小平青年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生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著有学术专著10部,其中获奖著作3部:《共和国第四代的成长与发展》获1993年北方15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大学生人格重塑》获1995年上海市高校思研会优秀著作三等奖。《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论纲》获2000年上海高校思研会优秀著作三等奖,中南五省优秀图书奖;主编学术著作25部,其中有5部获奖著作,其中《跨世纪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指导》、《色彩斑斓的校园文化》等两部获1994年全国高校思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获1995年上海市高校思研会优秀著作二等奖,《大学校园文化》、《跨世纪大学生能力论》获1997年到1999年上海市高校思研会优秀著作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多次获奖,并为《新华文摘》、《高教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所摘,计公开发表文字约350万字。 王祥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生外长、副研究员,上海市大学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学生工作协作会秘书长,在《思想道德修养教程》、《求索集》、《大学校园文化》、《跨世界大学生能力论》、《面向21世纪上海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和《新型学生公寓的学生工作研究》等著作中任主编副主编。另外还参编学术著作多部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芪和优秀文奖,《完善配套措施 加强学风建设 推进教育改革》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荣获上海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个个、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上海市育才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大学生上网的心理扫描 2 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3 “网络新生代”健康发展的思考 第二章 网络世界的心理透惑 1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2 网络时代的社会生存与问题 3 大学生网络心理 4 风络心理诱惑与影响 第三章 大学生的网络认知 1 大学生网络认知概述 2 大学生网络认知状况 3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危害 4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认知教育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心态 1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态 2 网络中的大学生自我心态 3 网络中的大学生社会心态 第五章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 1 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的产生 2 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伪装心理 1 大学生网络伪装的起源 2 大学生网络伪装艺术 3 大学生网络伪装心理 4 大学生网络心理 第七章 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 …… 第八章 大学生网恋心理 第九章 大学生网上的性心理 第十章 大学生网络的黑客心理 第十一章 大学生网络语言心理 第十二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第十三章 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 第十四章 大学生网络审美心理 第十五章 大学生网络素质心理教育 后记
ISBN7542912739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作者陶国富
尺寸16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