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男人的对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男人是否与众不同、男人会改变自己吗三部分的内容。
媒体推荐
前言
我们希望展示自己,我们希望与男性交朋友。
我们有欢乐,也有困苦。是那些男性10年的友情和紧密的合作造就了这本书。我爱这本书,它与我息息相关。
在工作中,我们勤奋敬业;在私生活领域,我们充满爱心。除此之外,我们还致力干批判男权主义的精神分析工作。
兴奋与喜悦,互相帮助和批评,悲伤和争执的能力,这些是我们共同把握生活和战胜恐惧的经历的象征。
赖讷·施特洛特曼,约翰内斯·迈尔泽,赫尔穆特·福尔克尔,哈尔特姆特-施塔恩和哈拉德·阿贝尔特,他们与我密切合作著书,直到工作完成。他们领导男性心理咨询小组的工作,做专题报告,撰写专著并研究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赫尔穆特·阿舍,赖讷·施勒默尔,汉斯一耶尔格·施密特威格在与我们共同工作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友好地离开了我们。他们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安德烈亚斯·高瑟斯,卡尔斯滕·迪里希,马蒂亚斯·鲁道尔夫,克里斯蒂安·舍费尔,乌多·沃尔格姆特,库尔特·施陶特,索恩·博特和贝托尔德·迈耶时常来到我们中间并支持我们的著书计划。(出于对本人的保护,在书中对所有的名字都做了改动。)
对所有这些男性我都怀着深深的谢意。我很高兴我们彼此投缘——包括那些曾参与到我们工作之中的所有的人,并希望能再有合作的机会。
[德]维尔弗里德·维克 作者简介
译者:胡凯 (德国)维克 王悦蓉 目录
批判男权主义的男性精神分析工作——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一部分:男人的对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奥利弗:“与男人为伍。”
从封闭的团体走向开放的社会
展示自己的思想
男人之问会交谈吗?
男人怎样与男人攀谈起来
比泽尔贝克:友谊之岛
男人之间的友谊是神话吗?
第二部分:男人是否与众不同
男人是否无情,是否喜欢暴力?
男人所追求的只有权力吗?
父母亲的影响是无法克服的吗?
卡尔斯滕:“就像在家里一样。”
奥利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样做是不允许的。”
洛塔:“父亲的手指总是太粗糙了点儿。”
斯纹:“我的女朋友想和我结婚,想要孩子。但是我不愿意。”
男人为什么结婚?为什么有些男人害怕结婚?
我该怎样面对童年、家庭和婚姻
第三部分:男人会改变自己吗?
托马斯:“我的女朋友怀孕了。无论如何她都想要这个孩子,但是我却不想要。”
男人如何研究和改变他们的生活计划
于尔根:从男性的权力和孤独到更多的人情味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男人怎样学习理解男人
海涅尔:“让女性恐惧,为了不去感知自己心中的惧意。”
男人的恐惧
约阿希姆:“内心的紧张仿佛要将我撕碎。”
男人的沉默
男人怎样学习在交往中表达他们的需求
我想要什么?我害怕什么?
结论:新型的男女关系
贝尔恩德:“我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我们这些男人想要些什么
男性了解自己,而女性又能因此而得到些什么?
批判男权主义的男性精神分析工作——男性能从中得到什么? 文摘
书摘
如果我们想理解某位男性,我们会借助他所说的话。然而,他对自己至今为止的经历和体
验的叙述往往可能并不精确,也不符合实际,因为他对这些经历和体验也未有正确的理解。但
尽管如此,我们不可以自己去臆测或杜撰些什么。我们向对象男性询问其童年和现在的情况。
我们用心倾听并寻找其中的联系,相似点和结构上的协调一致。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东西,那
就意味着我们在理解方面又向前迈了一步。
书摘1
正统心理学要求精神分析专家以非指示性的启发方式工作,并且做到不介入对象的心理活动。从总体上我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在与男性一起进行研究工作时我很少会这样拐弯抹角。我必须明白地表达我的想法。清楚地提出要求。因此,我决定放弃这种正统的.谦逊”和克制,以我为出发点来掌握小组中的谈话、交往关、情境以及所有情况的发展并且尝试去做一切必要的事情。
在研究男性的童年经历时,我们并不像正统的精神析家或者个性心理学家那样呆板和克制。正统的精神析家在研究时用的是对自由的联想、梦、情绪转移和抵触情绪进行解析的方法。而个性心理学家做的则是整理和评析对象的生活经历,调查其兄弟姐妹的情况,其与父母和其他对其起重要影响的人物的情况并找出其设想的人生目标。然而,这两种学派的心理学家一般都不会介入理解的过程之中。
在比泽尔贝克的旅行中,我们找到了直接了解旅行团成员童年经历的方法。我们向每一位男性都提供了融人小组之中、体验其他人的经历和感觉结构的机会。这时我们发现,面对这个对他来说全新的场景,每个人都首先会尝试着使用那些屡试不爽的解决问题及矛盾的老策略来寻找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
用这种办法,每个人都做了一次回到童年的紧张“旅行”。我们发觉,在交换意见时每个人的举止都仿佛他们正在与父母、兄弟姐妹或者自己童年时代的其他相关人物打交道似的。另一方面,每个踏上.旅程”的人都逐渐地从孩提时代走回现实中来,这表现为一开始解决问题
时他所用的是童年时用过的方法,而后他所使用的策略就渐渐地趋于成熟。在与其他男性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他慢慢地成长起来,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比如他不再逃避自己内心的恐惧。而会接受它并对此加以分析。又比如,他也不再对矛盾冲突采取躲避的态度,而会在小组中或与其他人一一不管是朋友还是对手一一对此交换彼此的意见。他会坐到我们的身边。与我们共进退,并且每天都和我们谈起他在这段时间里所形成的感觉。
男性心理咨询小组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参照的范本。最多我们只不过能够从女性心理治疗领域得到一些借鉴而已。就好像精神分析在其问世伊始也遇到了麻烦那样。有时我们也会碰到相似的抵触情绪,别人会对我们说:“什么?你在搞男性心理咨询小组?那你可真的是在做一件怪事。”
我们的任务就是完成这项开拓性的工作,为男性心理研究工作开辟道路。有男权主义思想的人不会重视我们的努力。我们必须一再地问自己。我们所做的是否正确,重新考虑我们所设定的前提、治疗因素和安排的治疗活动。并对其加以改进。
所有参加比泽尔贝克之旅的男性。只要他们有兴趣和力员.都可以参与交谈。在这些交谈中.每个人都会谈起他们的近况。为了了解某个人的某种感觉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会询问他童年时的情况。往往从进入新的环境开始,孩提时代的感觉就会苏醒过来(重复)。突然,他会
发现相应的人物(移情)并对其建立起与童年时代相似的防卫机制(防范意识)。看起来所有的一切一下子就变得和过去一样了.他会遵循自己无意识的生活计划去感觉,去做出反应。而通过伴生的、解释性的和释放性的交谈,他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计划。
当然,“童年之旅”并不能令我们的生活计划发生决定性的改变。学着理解自己的生活计划并对此加以改变,这将是我们毕生的工作。生存是我们的使命。一旦我们开始着手去理解自己的生活计划,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那么只有当我们的生命走到终点,我们才会有休息的时间。直到生命终结,我们都有发展的机会,是否能够取得进步就看我们自己了。特别在面对难以应付的生活情境时,我们却在后退。这种倒退是指对更天真、更简单、更情绪化的解决办法的重复使用。从短期来看。它们有时显得挺重要,但从长期来看,它们就显得很幼稚。每个人,不论他年纪如何,都可以试着.回到童年”。来看看当他还是个孩子或是个年轻人时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
原则上,对于刚才阐述的所有方面,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一般对孩子来说,父母亲是最重要的人,对于失去双亲中的一个的男孩一一孩子失去的往往是父亲——,他的问题会因此而变得更尖锐。那样的话,母亲会成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可能,也没有机会选择其他的模仿对象。
在这里,我想引述四位男性的话。他们的言辞和经历都是不言自明的。各位读者(不管您是位男性还是位女性)能够藉此体验小组中的情境。别人的叙述也许会引起您的震惊,唤起您的同情,激起您的抵触情绪或是怒火。对他人的同情可能是自怜和伤心的暗示。愤懑和怒火的产生则可能是因为无法接受别人的问题。这是个比较明确的提示,它预示着当事人自己在所叙
述的情境中承受着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来自往昔的压力。本章结尾处所罗列的问题会帮助读者回忆自己童年时的经历。
——·卡尔斯滕:“就像在家里一样。”·——
我们在比泽尔贝克所经历的许多情境都能够在家庭生活中找到原型。比如,大家都坐在一起吃饭;早上大家了面都相互打招呼一一当然也有不打招呼的。大家会自动地将在比泽尔贝克所经历的一切和与家人的交往联系起来。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会不敢说:把黄油递给我好吗?”这就和在家里时的情形一样,在为自己考虑之前要先照顾其他人,想到比自己年幼的人……我觉得自己在柏林的生活和以前在家里的生活完全不同。我来自一个庞大的家庭,而在比泽尔贝克又有许多人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围坐在桌边。和那么多人在一起,我总觉得很舒服。然而,在这里我也体验到了一些和家中不一样的东西。在家里我们谈得很多,但是有一些特定的事情却是我们不会谈起的。在家里有着谈话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在这里有很强烈的感觉。在这里,一谈到这些禁忌的话题,我就会想起这些事情在家里是不会被讨论的。而且。我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种希冀时光能够倒退的渴望。我发觉,过去我错过了许多自己十分想得到的东西。在比泽尔贝克,我才明白家中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直到我来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这些。通过亲密的共同生活,我才对家庭结构和旧式的家庭情况有所理解。
比如说,在家里我们从来不会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我们也不会谈起与他人相处的感受。我们几乎不会讲起与别人的矛盾冲突,就算谈起这些,也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讲。
一一·奥利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
时候,这样做是不允许的。”一一
在比泽尔贝克的旅行途中,我们不仅共同体验过去的情境。而且还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宣泄情感。其他旅伴也谈论着与过去的生活经历相关的感受,这些感受令我回忆起发生在自己家中的相应情景。在家里,父母亲总是说:“如果碰到麻烦的人是我就好了。那样我会更好
受一点。”就这样,我的问题就被他们幸灾乐祸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但在比泽尔贝克,我的问题不但得到了大家的重视。而且他们还会询问我造成这些问题的背景。
在最初几次的旅行中,有好几次我都说过“我觉得自己长得好高”这样的话,并拉着别人的手比划着我齐胸的高度。我觉得自己与自己的身高根本就不相配。我发育得很晚。这样一来,哈尔特姆特对我来说就好像是我的一位兄长。他看上去比我高大。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
真的很渺小。我觉得自己好像只有1米55。这是我16岁时的身高。我的心理成长并没有跟上自己身体的发育情况。在比泽尔贝克,我觉察到了在我身上存在着认为自己仍然很小的感觉。我确实认为自己的身高只有1米55,尽管事实上我的身高是1米80.因为在家中,显然我是从来不被允许有长大的感觉的。
维尔弗里德,一大清早发生的事使我在你身上体验到了强烈的父亲的感觉。早晨我去晨跑,但是那天你却不在那咀。这不由地使我回忆起我三岁时发生的一件事。父亲答应我去郊游,但时间到了他却没有出现。相反,直到很晚他才醉醺醺地回到家里。
……
| ISBN | 7542614789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 尺寸 | 0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