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版中华上下五千年(套装共4册)》编者以时间为经,以事件和人物为纬,穿针引线,纵横交织,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现,为读者提供了解历史的捷径。翔实的历史片段,弥足珍贵的图片,加之细腻的笔法,简洁的语言和亲切的文风,清晰地勾勒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真伪善恶,也使得此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掌上历史博物馆。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全面地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因此,我们特别编写了这套丛书,将其作为历史的缩影,引导我们到历史的长河中去重温大唐盛世,再塑大汉雄风!
目录
《近现代》目录:
清(鸦片战争后)
第一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血溅虎门
陈化成血战吴淞
三元里人民抗英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辛酉政变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中日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义和圈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清帝溥仪退位
民国时期
护国战争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直皖战争
直奉战争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香港海员大罢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第一次国内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蒋桂战争
中原大战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四次反“围剿”
创建红色政权
第五次反“围剿”
二万五千里长征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七七”事变
淞沪抗战
平型关大捷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会战
长沙会战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创建陕甘宁边区政府
坚持敌后抗战
神头岭伏击战
东北抗日英雄杨靖宇
日本投降
重庆谈判
解放战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保路运动
向全国进军
开国大典
……
《隋—清》
《秦—南北朝》
《先秦时期》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工作。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旧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主张。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袁大会在广州召开。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广冗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进而振兴国家。从1922年8月起,他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进行准备。1923年10月,指派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等五人为改组委员,并设立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筹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代表以地方党部推选和孙中山指派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海内外代表共200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有165人。代表中有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林祖涵(林伯渠)、瞿秋白、谭平山等24人。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组成大会主席团,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了大会。
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他总结了国民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改组的组织原则是淘汰不纯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会听取了谭平山代表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柏文蔚所作的军事报告;通过了《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出版及宣传问题案》等议案;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41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10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具体办法,在保留总理的名义下,强调“国民党之组织原则,当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度”,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
ISBN | 9787104037095 |
---|---|
出版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作者 | 墨人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