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第3卷)》:教授许子东与“锵锵三人行”嘉宾许子东,在学界与媒体间“越界”,在可言说与“闪烁其词”之间“越界”,在“可教育好子女”、知青、炼钢工人、学者、洋插队、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之间“穿越”。《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第3卷)》分“莫谈国事”“社会风景”“看电影”“情色男女”“读书笔记”,关于房产税,关于唱红歌,关于反三俗,关于潜规则,知性而幽默,深入浅出。又特别奉献“自己的故事”,以亲历的人生故事折射“文革”前后中国几十年变迁, 随处可见的人生感悟,文章好读而又耐人寻味。媒体推荐“人民”这个概念,最微妙的功能就是,有一些公民,有一些国民,有一些群众,有一些民众,有一些老百姓,他们可以不是“人民”。他们为什么不是“人民”,不只是因为他们犯了罪,而是因为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思想。 《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许子东讲稿(卷2)》大致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五篇关于张爱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论文和评论,其中《张爱玲晚期小说中的男女关系》和《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都是2010年刚刚完成的。《物化苍凉》是提交岭南大学一个研讨会的论文。《一个故事的三种讲法》最初用英文写,是在UCLA一个讨论课的论文。写作此文时常在洛杉矶的Westwood Blvd.与Rochester Ave.路口找免费停车位,转来转去边打腹稿。万没想到张爱玲最后寓所正在那附近。她在那个公寓去世数日后才被发现,没有家具,只有一些纸盒和一堆衣服(纸盒里有从未发表的英文小说原稿)。后来才惊讶看到,我去打印论文的Kinkos复印店和常用的邮局,都出现在纪念张爱玲最后日月的照片中。
作者 | 许子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