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禅:禅学与现代心理治疗》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对禅的文化内涵进行追本溯源,可以发现禅的诞生就是一台充满着变革和斗争,并且有传奇色彩的四幕剧。第二章解读禅的真谛本义。禅是对真实的追求,关注人的生命和心灵,使人洒脱、自信和开悟,在动与静的瞬间品味出人生的三昧。第三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十牛图》进行新的解说,《十牛图》图亦禅,诗亦禅,含意深长地展示人的精神探索和人性磨炼的进程。第四、第五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将东方的禅和西方的现代科学及精神分析学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发现二者的关联性,亦可看出禅的现代性。第六章对现代社会病态问题进行心理解析,同时指出,心理治疗师要点亮别人心中的灯,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灯。第七章讲的是在生活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
作者简介
徐光兴,国内知名的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辅导专家,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和教育专家。1989年出国留学,专攻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及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获日本教育学博士和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位。为人谦和,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阅历丰富。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东地区心理咨询行业机构联谊会会长。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各种专业著作、译著,文艺作品40余部,计800余万字。 目录
前言
一、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禅的四幕剧/003
顿悟与渐修/016
机锋与棒喝/022
杀人刀与活人
剑/026
公案与参禅/033
二、真实中求开悟,自然中得解脱
真实/041
自然/045
三昧/050
开悟/055
解脱/061
三、有疑必悟。无疑不悟
寻牛/069
见迹/071
见牛/073
得牛/075
牧牛/077
骑牛归家/079
忘牛存人/081
人牛俱忘/083
返本还源/085
入廛垂手/087
四、止于一心,观照菩提
禅在日本/091
禅与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097
禅与脑生理学/102
禅在西方/106
禅与现代医学/110
禅与心理学/ll5
五、山又是山,水又是水
精神危机与精神分析学的产生/l21
精神分析疗法的技术/l25
短期疗法/132
禅对危机的介入/l38
禅的治疗技术/145
禅与精神分析学的比较/l49
六、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禅对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心理的影响/155
以禅治心病/160
心理治疗师的境界/165
心理治疗师的自净/171
禅的风范与心理疗法/l77
七、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更无渣
生活禅/l87
茶道/191
居静/196
食疗/202
习武/209
书画/214
诗歌/220 文摘
版权页:
弗洛伊德认为,隐梦之所以被隐藏起来或变得非常晦涩,是因为它们都来自于无意识,即使在梦中也很难通过意识的检查这一关。意识的检查是~种专门防止无意识内容进入意识的心理机制,在它的作用下,无意识不能以本来的形式显现出来。因此,隐梦必须经过改头换面才能进入意识,而显梦就是这种改头换面的产物。
弗洛伊德还认为,在梦中每个人的心灵内均有两个心理步骤: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则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凡是能被我们意识到的梦必须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的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个步骤的检查,就无法为我们的意识所接受,必须任由第二个步骤加以各种变形或加工后,达到它满意的程度,才得以进入意识领域。这就是梦的改装。对于梦的分析,有三个重要的规律如下:
一是不论梦的显在意义是多么合理或荒谬、明了或含糊,我们都不必去理会。
二是要让梦者由此而产生联想,而不必考虑这些概念是否合适,或者与梦的元素是否相离太远。
三是必须耐心等待,让所要寻求的那些隐藏着的潜意识思想在分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出现。
弗洛伊德认为梦有其特定的工作机制:
(1)压缩。显梦的内容比隐梦的内容简单得多。压缩工作排除了隐梦中的许多成分,又融合了其他元素的片断,将其压缩成一个显梦。压缩的方法有:第一,某种潜意识的完全消失;第二,隐梦的许多情节中,只有一些片段进入显梦;第三,某些同性质的潜意识在显梦中混为一体。
(2)移置。用来表示某一事物的意义,或者被转化为另一事物的意义。在显梦中的某一无关紧要的形象往往代表隐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例如苹果代表诱惑,女性的钱包代表性器等。移置的方法有:第一,一个隐含的元素以别的事物为代表,其性质略近于暗喻;第二,梦的重要主题意义被转移;第三,以相反的意念来表示愿望和欲求。
(3)视觉化。即将思想变为形象化的事物,用具体的活动场景来表达某种心理观念或意识。
(4)象征。一种梦的元素对应一种梦的解释,是梦里运用最广泛的机制。梦的隐义通常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象征或比喻来表现,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化的形象。例如国王和王后被认为象征父母,王子和公主被认为象征自己,而在水中和出水象征母子关系。伟人和皇帝都被赋予高度的权威性。
ISBN | 9787212036287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徐光兴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