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价格监测分析报告 [平装] 978751413612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2012年价格监测分析报告》内容简介:2012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尾部风险持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一度出现增长下滑的情况,但在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略超过预期目标。 展望2013年,物价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但对不确定因素仍需密切关注:一是货币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仍需重视;二是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影响,农产品和服务业价格可能会经历一个趋势性上升过程,资源性产品和一些管制型价格也在逐步理顺;三是近一轮房价上涨,也可能传导至消费品价格。
编辑推荐
《2012年价格监测分析报告》是2012年各季度价格监测分析报告及相关专题研究的汇编,此系列报告迄今已经连续9年正式出版。通过报告系列,不仅可以了解这些年来我国物价及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变化的轨迹,还能了解经济政策、实体经济、外部冲击、流动性等多方面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目录
第一篇价格监测分析 第一部分2012年第1季度价格监测分析 一、价格形势 (一)价格总水平继续回落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 (三)主要资产价格走势 二、成因分析 (一)通胀的需求拉动压力继续减弱 (二)货币流动性下降对物价上涨的制约作用逐步显现 (三)粮食产量八连增和猪肉等农产品供给改善 (四)上游价格反弹主要是输入性因素影响 三、趋势展望 (一)经济减速将带动物价涨幅继续下降 (二)企业货币需求意愿下降有助于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 (三)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物价的抑制效应将继续显现 (四)仍然存在一定的成本推动压力 (五)价格走势预测 第二部分2012年第2季度价格监测分析 一、价格形势 (一)价格总水平延续回落走势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 (三)主要资产价格走势 二、成因分析 (一)需求继续放缓抑制价格上涨 (二)企业加大去库存力度带动价格回落 (三)融资需求增速放缓弱化价格上涨的货币条件 (四)通胀预期总体回落助推价格下行 (五)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缓和输入性通胀压力 三、趋势展望 (一)输入性通胀压力将继续减小锣 (二)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将继续减弱 (三)保持对物价反弹风险的合理警惕 (四)价格走势预测 第三部分2012年第3季度价格监测分析 一、价格形势 (一)价格总水平出现止跌企稳迹象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 (三)主要资产价格走势分化 二、成因分析 (一)短期因素影响CPI增速止跌回升 (二)地缘政治、天气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三)总需求较弱致使物价总水平仍较低 (四)企业持续去库存加剧PPI下跌 (五)货币条件制约了物价快速上涨 三、趋势展望 (一)总需求弱中趋稳将带动价格缓和上升 (二)货币政策趋松但不会带来价格大幅上行压力 (三)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或推动价格温和上行 (四)短期冲击因素将成为价格上行的重要推手 (五)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第四部分2012年第4季度价格监测分析 一、价格形势 (一)价格总水平继续低位运行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回落 (三)主要资产价格走势分化 二、成因分析 (一)总需求弱势回升对物价的拉动作用较弱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稳定运行 (三)工业生产增速与去库存接近尾声促使PPI跌幅缩小 (四)农产品价格波动成为近期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原因 三、趋势展望 (一)实体经济温和复苏将带动物价缓慢回升 (二)货币条件将继续保持中性 (三)输入性通胀影响较小 (四)食品价格会有一定程度上升 (五)短期内成本因素的推动作用相对有限 (六)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第二篇专题分析 专题一从PPI和cPI走势差异看我国通胀压力来源的变化 (一)PPI和CPI与短期周期波动关联度差异的扩大 (二)PPI和CPI走势差异反映了通胀压力来源的变化 (三)政策含义 专题二要素成本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要素成本上升可能会推升通货膨胀水平 (二)成本上升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会被其他因素对冲或放大 (三)目前难以判断成本上升是否已引起价格水平系统性抬升 (四)从总供求角度看我国近期价格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长期看,房价对物价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对北京、上海、重庆、南京四地房价与CPI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四地房地产价格均显著是CPl的Granger原因,说明房地产价格上涨领先于CPI在上涨,并且对CPI上涨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四地房价与CPI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仍然存在一定的成本推动压力 尽管2012年在经济和货币内生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的作用下,物价涨幅总体将呈现回落走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成本上涨压力,全年物价仍可能保持小幅上涨态势。 1.输入性通胀压力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 总体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来自新兴经济体快速复苏对大宗商品的真实需求;二是来自主要国际货币发行体量化宽松政策支撑下的投机需求。从前者看,2012年新兴经济体将继续呈现增长和通胀的趋缓走势,这无疑是制约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上涨的一个有利因素。但从后者看,全球货币宽松程度将甚于2011年,发达经济体复苏状况可能好于预期,加之充满不确定性的地缘政治局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从有利因素看,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有利于缓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经过前两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新兴经济体大多进入增长和通胀双双下行阶段,这一因素无疑将成为制约2012年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印度2011年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6.3%,是自2009年第2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CPI也快速大幅下降,2012年1月份同比涨幅为5.32%,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巴西2011年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1.37%,连续7个季度下降,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IPCA)持续回调,2月份同比涨幅2.85%。俄罗斯CPl也大幅下降,1—2月份CPl同比涨幅为4%,远低于2011年全年8.5%的水平(见图1—1—33)。 从不利因素看,主要是全球货币宽松和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应对债务危机和刺激复苏的双重需要下,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甚至进一步放松。在全球货币宽松程度可能更甚的背景下,如果发达经济体复苏超出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将随之增强。同时经济减速和通胀下行无疑也为放松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2012年以来,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分别下调基准利率,印度、中国央行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ISBN978751413612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价格监测分析小组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