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疾病自我防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认识胃肠系统和胃肠疾病常见症状写起,重点介绍了如何自我防治胃肠疾病,同时对于一些先进的诊疗技术也作了一些介绍。每种疾病均以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逐项介绍。
编辑推荐
《胃肠疾病自我防治》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可帮助读者进行胃肠疾病自我防治。 目录
第一章认识胃肠系统
一、概述
二、口腔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食管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
四、胃的位置、形态结构、运动及功能
五、小肠的结构、运动、调节和功能
六、大肠的结构、运动和功能
七、肛门的结构和作用
第二章胃肠疾病常见症状
一、食欲不振
二、恶心、呕吐
三、咽部梗阻感
四、吞咽困难
五、反酸
六、胃灼热
七、胸痛
八、腹胀
九、腹痛
十、腹泻
十一、便秘
十二、呕血和黑便
十三、消瘦
第三章胃肠疾病相关检查和介入治疗方法
一、消化内镜的检查及治疗
(一)消化内镜发展史
(二)普通胃镜
(三)无痛胃镜检查
(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五)胃镜下食管和胃内异物取出术
(六)胃镜下碎石术
(七)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八)胃镜下黏膜剥离术
(九)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
(十)胃镜下经皮胃造瘘
(十一)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
(十二)肠镜
(十三)十二指肠镜
(十四)胶囊内镜
(十五)超声内镜
(十六)小肠镜
(十七)腹腔镜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
(一)认识幽门螺杆菌
(二)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检查方法
(三)根治幽门螺杆菌方法
(四)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传播
三、胃肠疾病其他检查
(一)食管测压和肛门直肠测压法
(二)食管pH值监测
(三)胃肠X线检查(腹平片)
(四)胃泌酸试验
(五)胃泌素激发试验
(六)实时胃排空试验
(七)消化道造影
(八)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九)CT平扫和增强
(十)磁共振成像
(十一)小肠功能诊断试验
(十二)消化道出血核素扫描
四、胃肠疾病其他治疗方法
(一)鼻饲法
(二)洗胃法
(三)胃肠减压
(四)十二指肠引流
(五)腹腔穿刺放液术
(六)激光治疗
第四章常见胃肠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一、口腔疾病
(一)口臭
(二)口腔溃疡
(三)牙周病
(四)口腔白斑
(五)口腔癌
二、食管疾病
(一)食管癔症
(二)胃食管反流病
(三)贲门失弛缓症
(四)食管裂孔疝
(五)缺铁性吞咽困难
(六)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七)腐蚀性食管炎
(八)真菌性食管炎
(九)食管平滑肌瘤
(十)食管癌
(十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
(一)急性胃炎
(二)急性胃黏膜病变
(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
(五)胃黏膜脱垂症
(六)特殊胃炎(疣状胃炎)
(七)胃下垂
(八)胃溃疡
(九)十二指肠溃疡
(十)胃息肉
(十一)胃石症
(十二)胃癌
(十三)胃平滑肌瘤
四、小肠疾病
(一)吸收不良综合征
(二)肠梗阻
(三)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四)小肠平滑肌瘤
(五)小肠脂肪瘤
(六)小肠淋巴瘤
(七)小肠血管畸形
(八)肠结核
(九)阑尾炎
五、结肠疾病
(一)溃疡性结肠炎
(二)缺血性肠病
(三)结肠息肉
(四)结肠癌
(五)先天性巨结肠
六、功能性胃肠疾病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呕吐
(三)假性肠梗阻
(四)肠易激综合征
七、消化道憩室病
(一)食管憩室
(二)胃憩室
(三)十二指肠憩室
(四)结肠憩室
八、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二)肛裂
(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四)肛门直肠瘘
(五)直肠炎
(六)直肠脱垂
(七)直肠癌
(八)肛门瘙痒症 文摘
版权页:
3.阿托品抑制试验
【目的与原理】 正常胃肠道分泌细胞的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因此能够被胆碱能拮抗药阿托品所抑制,而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肿瘤的分泌是自主性的,因此不受阿托品的影响。
【适应证】疑诊胃肠内分泌肿瘤。
【试验方法】
(1)禁食禁水12小时。
(2)在阿托品注射前15分钟和30分钟分别取静脉血l0毫升,注入肝素抗凝的试管内,留作胰多肽测定。
(3)肌内注射阿托品1毫克。
(4)于注射阿托品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分别取血,方法同上。
【临床意义】胰腺内分泌肿瘤和类癌患者的血浆激素水平不受阿托品影响,而非内分泌肿瘤的血浆激素水平在注射阿托品后,循环血中的胰多肽水平至少下降50%。
(六)实时胃排空试验
1.实时液体胃排空
【原理】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一般在进食后约5分钟,便有食糜排入十二指肠。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有关。一般来说,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的食物排空快。在3种主要营养物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其次,脂肪最慢。此外,胃内容物的总体积较大时,排空的速度较快。对于一餐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胃排空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胃排空的动力来源于胃的运动。进食后,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增强,胃内压升高,当胃内压大于十二指肠内压时,幽门舒张,可使胃内1~3毫升食糜排入十二指肠。进入十二指肠的酸性食物刺激肠壁感受器,通过神经和体液(如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促胰液素等)机制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暂停。随着酸性食糜在十二指肠内被中和、消化、吸收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胃的运动逐渐增强,又出现胃排空。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胃内食糜完全排空,故胃排空是间断性的,能较好地适应十二指肠内消化和吸收的速度。
ISBN | |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作者 | 陈长青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