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识别"谎言":心理测试技术广角》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篇,分两编介绍心理测试技术的概述与要素。中篇实训篇,分两编介绍心理测试技术的实战与训练。下篇研究篇,分别从心理测试技术的称谓变化、法律问题、拓展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编辑推荐
《科学识别"谎言":心理测试技术广角》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范海鹰,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罪犯心理测试研究中心主任,执业律师,心理咨询师,医学硕士,法律硕士。2007—200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及测试方向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付有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及测试方向研究生导师,心理测试中心主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王学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曾经长期参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实案测试工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篇多道仪“测谎”解析
引言
第一编多道仪“测谎”概述
第一章多道仪测试的含义
第一节“测谎”术
第二节“测真”术
第三节“测心”术
第二章多道仪测试的发展
第一节多道仪测试的百年演变
第二节多道仪测试功能的变化
第三节多道仪测试的本土发展
第四节多道仪测试的前景展望
第三章多道仪测试的原理
第一节心理刺激生理反应——“身心作用”机制
第二节不同问题不同反应——自我比较原理
第三节相同问题不同反应——区分比较原理
第四节不同测试理念的原理解释
第四章多道仪测试的应用
第一节多道仪测试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多道仪测试的应用实践
第三节多道仪测试的法律地位
第二编多道仪“测谎”要素
第一章多道仪测试的主体
第一节测试机构
第二节测试人
第三节被测人
第二章多道仪测试的仪器
第一节测试仪器的研究发展
第二节测试仪器的主要构件
第三节测试仪的应用规范
第三章多道仪测试的指标
第一节呼吸反应
第二节皮电反应
第三节心动反应
第四章多道仪测试的条件
第一节测试环境
第二节案件条件
第三节被测人条件
第四节反测试情形
第五章多道仪测试的过程
第一节测试受理
第二节测试准备
第三节正式测试
第四节测后谈话
第六章多道仪测试的编题
第一节准绳问题测试法
第二节隐蔽信息测试法
第三节系统化测试方法
第四节其他测试方法
第七章多道仪测试的评图
第一节评图要求
第二节准绳问题测试单元图谱分析
第三节隐蔽信息测试单元图谱分析
第八章多道仪测试的结论
第一节主题测试结论
第二节系统测试结论
第三节测试结论的信度与效度
第四节测试结论的形式及应用
第二篇微表情“测谎”解析
引言
第一编微表情“测谎”概述
第一章微表情“测谎”的国外研究成果
第一节微表情“测谎”研究
第二节多道仪测试中的微表情应用
第二章微表情“测谎”的国内研究概况
第一节多道仪测试中的微表情应用
第二节微表情“测谎”研究
第三章微表情“测谎”的内涵及其应用
第一节表情及其意义
第二节微表情及其应用
第二编微表情“测谎”要素
第一章微表情的形态意义
第一节面部微表情
第二节身体微反应
第三节非言语行为
第二章微表情识别要点
第一节激发情绪
第二节辨析情绪
第三章微表情识别训练
第一节基础训练
第二节情境应用
第三篇走近科学“测谎”人
引言
入门蒙师
天作搭档
高徒名师
学府心匠
公安群星
检察群星
传奇人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二)基本含义
1.有关表述
宋立波认为,心理测试技术,是指由专业技术人员借助个体心理生理活动记录仪器设备,记录、测量、分析被测人对相应问题刺激触发的心理生理反应,并结合对被测人心理行为观察分析,对被测人与被调查事件关系作出综合判断的一门应用技术。
陈云林等认为,心理测试技术,是一种利用被测人的心理生理反应规律,依照其在回答一些特定问题时的生理变化,推断其心理信息的技术。含义有三:一是使用能检测个体生理指标状况的仪器设备;二是有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三是对个体的心理信息进行探查、推断。凡能检测个体生理指标状况的仪器设备用于或其结果被用于对个体(被测人)就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进行的相关心理信息探查、推断行为,即为心理测试,相关技术则称为心理测试技术。并强调,这里所述的心理测试,是指狭义的心理测试,指的是个体“案(事)件相关心理信息的测试技术”,与广义的心理测试的概念不同。因为广义的心理测试是对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所引起的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等心理活动所进行的测试,内容从简单反应时的测定,到复杂的大脑认知加工过程等电位变化的测量。这里所说的“心理信息”,是指个体在受到外来刺激源的作用后对刺激作出认知、判断并形成某种意识或记忆的刺激源信息。例如,犯罪活动中整个犯罪过程对相关个体而言就是一种外来刺激源,强调的是心理信息的狭义性概念,与心理信息的广义性概念(个体所有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反应)不同。还指出定义中包含的技术要素为:(1)使用能检测个体生理指标状况的仪器设备;(2)有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3)对个体的心理信息进行探查、推断。
ISBN | 9787565315268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范海鹰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