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 [平装]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为广大家长提供的教子宝典,从宝宝的真实内心、身心发展特质、人际关系表现、心智、性格与心理、“怪癖”、教养难题等方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进行解析,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宝宝。 本书语言温馨亲切,案例生动有趣,方案具体实用,让家长在短时间内读懂宝宝的心,准确把握宝宝的心理,给予宝宝最贴切、最实际的心理援助,帮助宝宝身心健康成长,还宝宝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 家长们翻开本书,不光可以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能从心理学视角发掘深层次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读懂宝宝的心,才能羸得宝宝的心,才能与宝宝有效沟通,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幼儿家长必看的0~3岁幼儿心理学指导书。 把握0-5岁幼儿性格养成关键期, 用心去倾听宝宝的内心世界,做宝宝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才能让宝宝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
张卫东,1953年出生,妇产科主任医师。全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官,河北省卫生系统高级评委。近年来共发表论文近百篇,参与多部著作撰写。其作品:《父母不可不知的118个育儿细节》。
目录
part1解析宝宝的内心需求 宝宝需要你的拥抱—皮肤饥饿/11 宝宝总缠爸爸妈妈—依恋/15 宝宝离不开他的小毯子—安全感/19 宝宝总喜欢摸摸这个、动动那个—探索欲/23 宝宝总要反着来—第一个反抗期/27 宝宝到了陌生环境就不安—记忆饥渴/31 宝宝越来越“矫情”—秩序敏感期/35 part2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 爱折磨小动物—宝宝为何如此“残忍”/41 宝宝总是乱扔东西—引导宝宝正确玩耍/45 不让看电视就大嚷大叫—及时疏导宝宝的暴躁脾气/49 不听话就让大灰狼来抓你—恐吓带给宝宝的负面影响/53 宝宝看到医生就哭—害怕医生是家长吓出来的/57 宝宝经常做噩梦—警惕宝宝的心理压力/61 part3识别宝宝的情绪脸谱 小小宝宝爱臭美—正确引导宝宝的爱美之心/67 我自己来—宝宝需要自己的空间/71 妈妈能做,我也能做—尊重宝宝渴望长大的心理/75 天空必须是蓝色的—不要扼杀了宝宝的童心/79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宝宝也有嫉妒心理/83 我也要当大侠—正确引导宝宝的模仿行为/87 part4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 我什么都不怕—宝宝是个傻大胆/93 多动不是我的本意—宝宝的多动现象/97 家里有个“小疯子”—认识宝宝的“人来疯”表现/101 宝宝是个小霸王—宝宝为何如此霸道/105 妈妈,这是为什么—宝宝的好奇心/109 我只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宝宝是个破坏王/113 part5揭示性格背后的心理 躲在妈妈身后—害羞的小宝宝/119 我就不!—宝宝的犟脾气/123 动不动就抹眼泪—宝宝为什么那么爱哭/127 隔壁玲玲就买了—攀比心理/131 输了发脾气—宝宝为什么输不起/135 宝宝没主见—需要家长的肯定/139 妈妈我害怕—胆小的宝宝/143 part6社交透露的心理障碍 收到礼物不道谢—学会礼貌用语越早越好/149 小明比我厉害我不喜欢他—让宝宝学会为他人喝彩/153 我不想和他们玩—宝宝为什么不合群/157 妈妈,又有人欺负我了—宝宝是个受气包/161 起外号—伤人又伤己/165 爱和小朋友争吵—教宝宝学会正确交往/169 part7了解成长中的常见问题 湿了一次又一次的褥子—宝宝尿床成了习惯/175 宝宝是个小夜猫—晚上不睡,早上不起/179 哪是左,哪是右—分不清左右的宝宝/183 我不喜欢去厕所—随地大小便/187 我不想上幼儿园—宝宝的分离焦虑/191 part8透视习惯中隐藏的真实心理 妈妈,快来帮我—自理能力差/197 我不吃饭—不好好吃饭的宝宝/201 妈妈,我肚子疼—爱装病的宝宝/205 宝宝喜欢告状—依赖心理在作祟/209 宝宝的蜜手指—宝宝喜欢吃手/213 part9正确的爱让宝宝内心强大 一边玩去,别烦我—宝宝的合理要求要尊重/219 唠唠叨叨的妈妈—纠正唠叨的管教方法/223 宝贝,你真棒—用正确的方式夸奖宝宝/227 妈妈,今天天气真热呀—听懂宝宝的“潜台词”/231 不行,你必需—不要强行塑造宝宝/235
序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发端于幼儿时期,即2~3岁。在这一时期,宝宝们喜欢乱扔东西,动不动就哭闹,爱臭美,喜欢说脏话,甚至于连左右也分不清楚。作为家长,倘若掌握了宝宝在第一个叛逆期的心理特质,并对宝宝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那么就抓住了宝宝成长的关键期。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宝宝心语—了解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宝宝即是不懂事的代名词,因此大多数时候都索性不与他们讲道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其实,有心的家长会发现,宝宝不仅明白事理,而且其所作所为都可以从他过往的经历、家庭教育上找到源头。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不会嗔怪宝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而是会从宝宝的行为中推敲出深层次的诱因,从而正确引导宝宝。 不要以为宝宝的世界里没有压力,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每天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压力,成人自然不必说,宝宝的世界也一样。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宝宝,虽然深受家长和长辈的宠爱,却养成了冷漠的习性;虽然有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但就是高兴不起来。其实,宝宝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过大的压力。 现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和成人一样,2~3岁的宝宝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奇妙的情绪面谱表达着宝宝的感受与需要,也直接对他的一切活动产生影响。只有经常处在良好情绪中的宝宝,才会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好。所以,家长一定要照顾好宝宝的情绪。 看到宝宝出现多动、爱管闲事、霸道等行为时,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宝宝批评一顿,而并不去查明宝宝为什么会哭。事实上,教育宝宝不仅要重视表面的东西,更要去探究宝宝行为背后的心理,然后再对症下药。宝宝的行为多种多样,并且其原因往往与成人有异,将宝宝行为背后的心理抓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宝宝的性格背后,都有其对应的心理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方能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作为家长,应该有的放矢,把握方向,有目的地培养宝宝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的个性,如克服害羞和胆小、改变犟脾气、制止攀比心理、培养宝宝的主见等。家长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宝宝学习的榜样。 宝宝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的问题。家长要是想让宝宝融入大社会中,必须让其走出家门,加入小伙伴的社会生活中,这样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可以健康地成长。然而,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宝宝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说话没礼貌、爱与人争吵、不合群等。对于这些问题,家长有必要加以重视。 一直以来,宝宝的教育都是社会各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但无数的案例却说明我们对宝宝的教育依旧处在一个萌芽阶段。专家根据可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尿床、夜啼、晚上不睡、随地大小便等,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的家长们!从问题存在的比例来看,教育宝宝真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宝宝总是不好好吃饭,有些喜欢告状等。对于家长来说,这些可能都是很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将这些毛病一股脑儿地归咎于宝宝,常常忍不住抱怨,如“你怎么这么多臭毛病呢”、“你的成绩真不好”,等等。其实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家长应该了解宝宝坏习惯背后隐藏的真实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宝宝最初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只是一张白纸,在与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长期接触中,受到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性格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会逐渐呈现在他们身上,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种种不同的印记。作为家长,应当对宝宝施行正确的爱,这样他们的内心才会变得无比强大。 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与广大家长分享的教子心得,从宝宝的内心需求、心理健康、情绪脸谱、行为内心、性格心理、社交障碍、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诸多秘密进行解析。翻开本书,你不但可以了解和走进2~3岁宝宝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能从心理学层面找到答案,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宝宝健康成长。 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郝言言、苏文涛、薛英祥、薛翠萍、唐传汉、唐文俊、王春晓、史霞、马牧晨、邵莹、石柳、李青、赵艳、唐正兵、张绿竹。
文摘
版权页: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有成绩的时候,没有得到奖励,以及没有成绩时遭受惩罚的宝宝,往往是最容易害羞的。这句话说明,教育对害羞心理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位心理学家则这样说道:如果宝宝的家长比较开朗,善于交际,常常出现在人多的场合上,那么他们的宝宝也不会害羞,也比较善于与人交往。这句话说明,家庭与环境对宝宝害羞心理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既然环境和教育是造成宝宝害羞心理的主要原因,那么要想帮助宝宝克服害羞心理,也应该从改变环境和教育方法上入手。 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害羞的性格并不好,它极易让宝宝的交际和适应能力跟不上周围的环境。要想帮助宝宝找回自信,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相信他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勇敢。 1.帮助宝宝树立自信心 对于害羞的宝宝来说,其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自信心不足,他们往往过分注意自己的缺点。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教育宝宝,开导他们要多想一下自己的长处,而对于自己的短处则不要过于紧张,应坚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坚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旦宝宝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那么他就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了,并会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ISBN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张卫东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