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伤康复技术操作手册》以骨伤康复治疗技术为主线,介绍徒手、量表、现代康复仪器测评技术,重点推介中医的针灸、推拿、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技术、热疗、练功等传统操作技术和现代物理治疗操作技术,特别是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有详细的操作程序,为康复治疗师临床操作提供规范化程序。书本内容主要来源于作者单位长期实践的总结,尤其是各种传统手法和长期临床应用的中医练功疗法、各关节运动疗法。
编辑推荐
《骨伤康复技术操作手册》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第一章骨伤康复技术操作总则
第二章骨伤康复功能评定
第三章骨伤康复针灸术
第四章推拿疗法
第五章骨伤康复外治疗法
第六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第七章牵引疗法
第八章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技术
第二篇运动疗法技术
第九章运动疗法概论
第十章肩关节的运动疗法
第十一章肘关节的运动疗法
第十二章手与腕关节的运动疗法
第十三章腰部的运动疗法
第十四章髋部的运动疗法
第十五章膝关节的运动疗法
第十六章足与踝关节的运动疗法
第十七章颈部的运动疗法
第三篇作业疗法技术
第十八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第十九章娱乐与社交活动
第二十章职业康复
第二十一章功能性作业训练
第二十二章手功能作业治疗
第二十三章环境改造与辅助
第二十四章矫形器的制作与使用
第二十五章骨关节损伤的作业疗法 文摘
版权页:
第七节步态评定
步态评定指通过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手段,针对人体步态的特征,判断异常原因、程度及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适应证】
下肢骨、关节损伤术后,影响行走功能的神经系统和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置换术后等。
【禁忌证】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下肢骨折未愈合、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仪器设备】
行走通道、秒表、皮尺、表面肌电图、电子关节角度仪、高速摄像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操作程序】
1.目测分析
(1)观察受检者的站立姿势、步态的总体状况,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及其特点,观察髋关节运动、骨盆运动及身体重心的变化。
(2)判定步行周期中支撑相与摆动相的特征。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及下肢各关节运动时的角度变化参数见表2—10。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指借助器械或专门设备来观察行走步态,并可记录和计量。所用的器械或设备可以非常简单,如卷尺、秒表、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以及能留下足印的相应设备;也可以较为复杂,如利用电子角度计、表面肌电图、高速摄影等,甚至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来进行此项工作。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嘱受检者尽量放松,以平时正常步行的感觉完成评定。
(2)行走时受检者衣着尽量少,充分暴露下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
(3)受检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重点测量和观察中间的1或2个步行周期。如受检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防止跌倒。
ISBN |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刘波 |
尺寸 | 16 |